APP下载

大学生的成才与成人问题浅析

2015-03-16

学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成才成人育人

(石河子大学832003)

大学生的成才与成人问题浅析

张海燕 陈 良 李文娟

(石河子大学832003)

本文初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影响大学生的成才与成人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矛盾从家庭、教师与高校几个不同方面探讨了协调大学生的成才与成人关系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大学生的成长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人生命运,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大学生成人成才

近来引起社会热议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又一次将大学生的成才与成人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所谓大学生的成才就是通过高校的培养等使大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可用之才。所谓大学生的“成人”,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的道德意识、人格健全、有修养的社会人。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也就是说,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是可以同时实现的,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社会、家庭、高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关系逐渐走向对立面,成为一对矛盾体,也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焦点。本文尝试从家长、教师与高校几个方面就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目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孩子,每位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的心态,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会展开各种各样的早教工作,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更是变本加厉,很多家长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或兴趣,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导致很多孩子真的都没有“童年”。到了中学阶段更是关键时期,中学结束之后要面临考大学的考验,家长的神经变得更加紧张,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进入“重点中学”“重点班”,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用管,成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

大学阶段,孩子通常不在父母身边,多数家长已经没有办法再对孩子进行中小学阶段那样的约束。但是,之前长时间的在学习方面的“过度教育”,以及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长期忽视,这些所造成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危害也慢慢凸显出来。一方面,由于父母长期扮演“权威”角色,在权威暂时缺位的情况下,孩子终于“自由”了,而变得异常叛逆,我行我素。如无视校规校纪,长时间的泡在网络上打游戏,长期旷课或上课不听课等等。另一方面,家长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个性与成长,使得孩子只会考试,不会做事,不会做人。如有的大学生学习很优秀,但是就是不能与同学好好相处,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等等。

二、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现状

《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以看到,“传道”被放在了第一位。所谓“传道”就是要求教师要言传身教,传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格力量的培养。良好的品行、品格、人生观是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然而,我国高校教师中存在较严重的“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很多高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教育中的“育人”环节,缺失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国情教育和心理交流等等。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教师自身的原因之外,主要的应该还是政策导向问题。因为目前对高校教师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方面,使得教师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书”上,而更重要的“育人”工作却被遗忘在角落里了。从根本上讲,教师要正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高校要调整相应的教师考核标准,要给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行。

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专才教育,而非通才教育。我国长期施行的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为实现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相关专业知识开展,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基础课程、人文社科课程等都很少。例如,我国很多高校的理工科培养方案中都不设语文或相关课程,笔者认为是非常不合理的。作为我们的传统语言文化和交流工具,这门课程的缺位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2013年国家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中,还提出“削枝强干”的理念,简单的说,就是删掉或削弱与专业相关性不强的“枝蔓”课程,强化专业主干课程。从我们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更注重大学生的“成才”,而非“成人”。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种以“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所带来的问题。例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严重分离,学生个性的发展得不到重视等等。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培养“专门人才”,忽视人文素质和个性发展的现状,杨叔子先生曾提出:“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西外的林敏校长也曾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承,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唤起生命的火花和潜能。”我们应从这些话语中得到启发和警醒,让教育更好地让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一名合格的未来社会公民。

总之,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关系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家长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子”心态,我们首先应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修养的社会人,然后再考虑孩子的“成才问题”,且不可急功近利,适得其反。高校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注意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培养。高校要审视自己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由培养专门人才,向培养有鲜明的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的专门人才转变。

[1].郭明顺.大学理念视角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

[2]汤永春.优化德育环境确保大学生成人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

(责编 张景贤)

张海燕(1980—),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化分离.

猜你喜欢

成才成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成人不自在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