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航天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5-03-16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姜超孙学功刘溪聪杨飞

航天工业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隐性研究院管理系统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姜超 孙学功 刘溪聪 杨飞

对航天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姜超 孙学功 刘溪聪 杨飞

2011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知识管理战略纲要及知识管理推进阶段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全面启动。几年来,研究院陆续组织开展了建立技术图谱、内外部知识资源梳理、专家访谈、成果收集等知识管理工作,从多个方面积极开展了管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笔者对近年来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思考,旨在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主要工作及问题

2011年,研究院编制了知识管理战略纲要及推进阶段实施方案,院属各单位据此分别编制了阶段实施方案,对队伍建设、宣传培训、资源梳理、考评机制、专家组的建立等进行了安排和布置,研究院及所属各单位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途径。另外,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为依托,研究院开展了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院属各单位也依托此平台陆续完成了技术图谱、内外部知识资源梳理、知识资源录入、专家访谈、成果申报等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

笔者认为,在总结近几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应该认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知识管理能否显著支撑研究院“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或者说能否满足研究院“二次创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

二是由于部分院属单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应该如何合理解决它们之间知识共享难度大的问题,以及与它方无竞争业务的单位应该如何有效参与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

三是各单位在主动使用知识管理系统平台方面力度不够;

四是由于知识资源的不断增多,如何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才能尽可能减少对专家资源的耗费;

五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否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对隐性知识进行挖掘。

二、几点建议

通过对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发展趋势的了解及思考,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引导和培养

目前,研究院知识管理系统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包括: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上传知识资源作为一项任务增加了个人工作量;对于管理而言,知识资源的添加并不是随时的,这不利于日常积累;对于使用而言,单位间的知识资源“借阅”机制尚不成熟,要“借阅”其它单位的知识资源基本不可行。因此笔者认为,研究院知识管理系统操作的便捷性及实用性有待增强,应采用加强对员工个人知识管理习惯的引导和培养,尽量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知识管理工作。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即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笔者建议,研究院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借鉴并集成如feed标签、豆瓣读书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能够让使用者在使用知识时快速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以引导员工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员工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工作效率、能力和竞争力借助知识管理工具能够得到提升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认同知识管理、参与知识管理活动。

2.加强对知识资源的层次管理

笔者建议,将研究院的知识资源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团队知识资源,即由各单位相关业务部门负责的公共知识资源,如单位简介、产品手册、知识产权状况、合同范本等专业文档,甚至是各处室需要对外公开的一些资料、文档。由于此类资源会被较多利用且需要更新,应由业务主管单位进行管理。

第二类为个人知识资源,由员工自己进行管理和维护,但可通过类似“微博”的共享机制为他人提供借鉴。此类资源虽不能保证正确性及权威性,但可以作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及交流平台。

第三类资源为隐性知识资源,隐性资源的挖掘方式可参考“百度问答”或论坛模式进行,以期更直接地提供问题解决方式,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3.隐性知识资源挖掘的方法

将隐性知识变为可见信息是隐性知识资源挖掘的主要方法。所以,知识管理系统不应单纯是一个技术系统,更应是一个社会系统。目前,研究院进行的专家访谈活动就是在交流过程中将专家经验显性化的过程,但这一形式无法对其他员工的工作产生直接支撑。笔者认为,“百度问答”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将专家知识资源显性化,又可对工作直接产生助力的隐性资源挖掘体系。此种挖掘方式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其强大的开放性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另外,在开展隐性知识资源挖掘的同时应考虑对知识贡献人员的奖励机制,培养共享文化,如西门子的“知识股票”、惠普公司的“知识大师”分级制度等均可作为研究和借鉴的对象。

4.对知识共享的激励

在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共享文化的培养。在单位内部可以通过经济奖励、福利待遇、职称评聘之类的奖励政策鼓励员工为企业贡献更多知识,创造更多价值。因此,笔者建议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当有日常的知识“借阅”需求时,可按照某种规则对知识资源进行评分,单位间以分值作为结算依据,转化为单位、部门或个人的经济收入。

二是当有较为长期的项目合作需求时,可在研究院的牵引下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知识产权转化等形式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减少竞争、共享成果的目的。

知识管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更加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更有利于企业成就员工、发展员工,最终发展企业自身。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也是动态的,所以需要用一种大众参与的机制对知识进行维护和更新,这需要合理的工作机制、激励设置及互信机制,促使知识管理得到更多的关注及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隐性研究院管理系统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不是我!是他捣乱!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