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分析

2015-03-15杨庆贤陈江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7期
关键词:受血者微柱献血者

杨庆贤,陈江林,王 琨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输血科 404500)



·案例分析·

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分析

杨庆贤,陈江林,王 琨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输血科 404500)

微柱凝集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是判断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通过将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融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1-2]。交叉配血有多种方法,如抗人球蛋白法、木瓜蛋白酶法、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随着微柱凝集法在国内的广泛应用,本院特将此方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3-4]。为了分析两种方法的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12月需要输血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同型交叉配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12月需要输血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2~64岁,平均34.3岁;有妊娠史者20例,输血史者3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同型交叉配血,血清标本均在24 h以内检测。

1.2 仪器与试剂 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卡(美国强生有限公司),博唯优专用离心机、博唯优专用孵育器(美国强生有限公司);凝聚胺法:重悬液、底离子介质液、凝聚胺液(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

1.3 方法

1.3.1 标本检测 对送检血标本实施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的交叉配血试验,当出现不匹配标本时,可用相同的血标本用上述两种方法重复试验1次。

1.3.2 凝聚胺法 (1)把献血者和供血者提供的血标本用生理盐水调和成红细胞悬液,以3%~5%为准,两种血标本每份1.0 mL,准备两根试管并标明主、次侧,将献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和受血者血清2滴加入主侧管中,之后将受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和献血者血清(浆)2滴加入次侧管中。(2)主、次侧试管分别加入6滴低离子介质液,混匀后静置1 min。(3)主、次侧试管分别加入2滴聚凝胺液,混匀后静置15 s。(4)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s,弃上清液,之后轻晃试管查看有无凝聚,如果未出现凝聚现象,需重做。(5)在主、次侧试管中加重悬液2滴,轻摇试管观察凝聚是否散开。结果判断:如果不是特异性聚集,在加入重悬液后红细胞凝块会在1 min内分散,则证明匹配,此非特异性聚集是由凝聚胺引起。相反,试验后仍然是不同强度的凝块,则证明为不匹配,特异性凝集由抗体和血型抗原引起。

1.3.3 微柱凝集法 (1)把献血者和供血者提供的血标本用生理盐水调和成红细胞悬液,以3%~5%为准,两种血标本每份1.0 mL。(2)将患者姓名标注在配血卡上,并标明主、次侧,首先将BLSS液50 μL加入主、次侧试管中。之后在主侧试管中加入献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0 μL和受血者血浆50 μL,在次侧试管中加入受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10 μL和献血者血清(浆)50 μL。(3)在37 ℃的环境下孵育10 min。(4)以1 500 r/min的速度离心2 min,以900 r/min的速度离心3 min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若配血相合,有大量的红细胞滞留在凝胶管底部,则表示为阴性;若配血不相符,在试管上部或中间只有些许红细胞,并没有滞留在凝胶管底部,则证明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交叉配血结果比较 在供血者与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血液标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集法有5例阳性标本,5例标本经抗体筛查证实后得知其中所产生的不规则抗体属于供血者,其操作时间约30 min;凝聚胺法有0例阳性标本,其操作时间约10 min。见表1。

表1 100例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比较

2.2 5例阳性标本处理方案及结果分析 5例阳性标本均在ABO、Rh(D)同型的基础上行交叉配血试验,因此,微柱凝集法阳性标本需复查患者血型,检查患者输血史及移植史,排除血型错误的原因。试验结果证实均为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导致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经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排除同种抗体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后,可进行输血治疗,否则重新经交叉配血试验后输血。5例阳性标本均采取重新交叉配血试验后输血治疗,7 d后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为阴性。

3 讨 论

交叉配血从血型鉴定的基础上分析,为了进一步证实受血者和献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可通过交叉配血试验进行证实,从而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5-6]。因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输血有着直接联系,所以即使患者和献血者属于同一血型,也应进行交叉配血。交叉配血还是确定是否输血的重要依据,如主测和次测均未产生凝集现象,可实施输血。如果受血者的血清和献血者红细胞在主测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如主侧不凝集,受血者红细胞和献血人血清在次侧出现凝集现象,必要时可少量或慢速输血[7]。交叉配血试验有多种方法,如胶体介质配血法、酶技术配血法、聚凝胺法、盐水法等,本文研究中采用的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试验耗时较长,需要约30 min,需要孵育器和特殊离心机,从而不适合用于处理急诊标本。微柱凝集法的敏感性高,能检测出不规则抗体,有更准确的结果。

凝聚胺法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需利用低离子介质,从而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红细胞相应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融合,之后加入凝聚胺溶液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直接凝集红细胞。此方法简单快捷,试剂便宜,配血时间只需10 min,且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或急诊抢救患者。

本文研究中,在供血者与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血液标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微柱凝集法有5例阳性标本,经抗体筛查证实后得知,5例标本已经产生了针对供血者的不规则抗体,其操作时间约30 min;凝聚胺法有0例阳性标本,其操作时间约10 min。微柱凝集法出现不匹配的原因有恶性肿瘤、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浓度过渡等。

综上所述,微柱凝集法的敏感性高于凝聚胺法,能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结果更准确,但耗时较长,不适合用于急诊配血。凝聚胺法快速、简便,假阳性较少,适合用于急诊配血。

[1]钟月华,罗铁军,黄华华,等.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2):296-297.

[2]刘永霞.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应用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66-267.

[3]危艳顺,姚明.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两种配血方法学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8):623-624.

[4]周红波.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1):92.

[5]晏红,兰玉梅.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同型交叉配血的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3,3(12):117-118.

[6]王远杰.凝聚胺法联合微柱凝集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11):1976-1977.

[7]曾玉梅.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的比较应用[J].健康必读,2012,20(3):83-84.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7.066

B

1672-9455(2015)07-1024-02

2014-09-22

2014-12-22)

猜你喜欢

受血者微柱献血者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电化学湿法腐蚀法制备硅微柱阵列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