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物过敏症患者48例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2015-03-15沈加贤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中医院检验科福建龙岩364100

医疗装备 2015年13期

沈加贤(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中医院 检验科,福建龙岩364100)



食物过敏症患者48例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沈加贤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中医院检验科,福建龙岩3641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物过敏症患者48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组48例,正常组30例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患者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有不同程度增高,阳性率依次为虾37.5%、蟹20.8%、鳕鱼10.5%、蘑菇10.5%、鸡蛋8.3%、牛肉8.3%、花生6.2%、牛奶4.7%、大豆2.1%,鸡肉、猪肉、大米均为0;正常组仅虾、牛肉特异性IgE轻度增高,阳性率为6.7%、3.3%,其余阴性。结论:食物过敏症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升高明显,采用ELISA阳性率高,提示对临床确诊与防治食物过敏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异性IgE;食物过敏原;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及转基因食物的推广与普及,食物过敏性疾病患者日益增多。目前临床采用皮肤试验(皮试)诊断过敏性疾病,该法虽快速简便,但造成患者痛苦,不安全及不易定量,且结果特异性和敏感性差,不利于临床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及时确诊和治疗[1]。文献报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升高[2],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实际意义,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8例食物过敏症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分组。患者组:从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明确食物过敏性疾病、且查出有一项以上食物变应原皮试结果阳性(+)患者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9±14岁。正常组:无过敏史正常人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26±14岁。

1.1.2主要试剂与仪器。Allerqueant食物过敏原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海奥制剂公司提供。标准过敏原皮试诊断试剂盒。全自动酶标仪(Thermo Multiskan MK3,UK)。

1.2方法

以ELISA对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检测: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待检血清标本在反应管中室温反应100 min,漂洗后在反应管中加入抗IgE尿素酶结合液,室温孵育16 h,漂洗反应管,并加入含溴甲酚紫和尿素的底物/指示剂,显色90 min内观察反应管颜色变化,黄色不变为阴性,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为阳性。全部操作均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规程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作分析比较。

表1 48例食物过敏症特异性IgE阳性率(%)

2 结果

48例食物过敏症患者行食物变应原皮试呈一项以上皮试阳性,强度在+~++++,与临床病史一致,测定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均升高,总阳性率100%,与皮试结果相符。各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见表1。其中以血清虾、蟹特异性IgE检出率高。正常组中仅检出2例虾和1例鸡蛋特异性IgE轻度升高,其余均为阴性。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8例患者对一种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19例,两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22例,表明同时对多种过敏原产生过敏,见表2。

表2 多种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人数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其症状复杂,种类繁多,危害广泛难以根治,成为长期以来医学界的一大难题[3]。在过去的20年里,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随着工业发展加速以及基因食品的普及,食物过敏成为食品安全隐患之一。食品变应原的安全问题亦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其潜在的过敏原性是急需研究的新课题。调查表明,全世界有25%以上的人受过敏性疾病困扰[4]。目前大约有160种食品含有变应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5年)报告的8类常见过敏食物是牛奶、鸡蛋、鱼、甲壳类(虾、蟹、鳖)、花生、大豆、坚果类(板栗、杏、腰果等)及小麦等,约占所有过敏食物的90%[5]。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变应原的检测已相当普遍,但在我国变应原的检测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试验检测48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以虾、蟹等海产品居多,这与惠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为全省海洋大市之一,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海产品如虾、螃蟹、各种海鱼易得,为过敏体质的患者发生变态反应疾病提供了过敏原。

正常人的血清中IgE含量极低,而在过敏患者体内特异性IgE含量异常增高。过敏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靶细胞致敏、过敏介质产生和释放、效应器官的反应共同构成一个级联反应体系,其中IgE处于核心环节[1,2]。因此,IgE测定成为目前公认的检测I型病态反应的最有效手段之一[6]。测定特异性IgE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变应原特异性抗体进行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7]。但仅检测总IgE或针对少数常见变应原的特异性IgE不能反映机体变应原的特异性,只有检测IgE与特定变应原结合时才可以诊断变应原。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皮内点刺及划痕试验,尽管此法快速简便直观,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且变应原选择数量有限,选择过多的变应原则依从性差,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易发生过敏反应。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皮试阳性患者血清变应原的特异度IgE均明显升高,特异度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以更安全、快速、方便地为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Scheurer S, Son DY, Boehm M, et al. Cross-reactivity and epitope analysis of Pru a 1, the major chergen[J]. Mol Immunol, 1999,36 (3):155-167.

[2] Lehrer SB, Reish R, Fernandes J, et al. Enhancement of murine IgE antibody detection by IgG removal[J]. J Immunoe Methodes,2004, 284(1~2):1-6.

[3] 聂凌鸿. 食物过敏原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2002,22(5):474-477.

[4] Poulsen LK, In vivo and vitro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food allergens[J]. J Chromatogr B Biomed Sci Appl,2001, 756(1-2):41-55.

[5] FAO Report of the FAO Technical Consultation on Food Allergies[R].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Rome, 1995.

[6] Plebani M. Clinical value and measument of specific IgE[J]. Clin Bi-ochem, 2003, 36(6):453-469.

[7] Vaenta R, Flicker S, Eibensteiner PB, et al. Recombinant allergen-specific antibody fragments:tools for diagnosis,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type 1 allergy[J]. Biol Chem, 1997,378(8):745-749.

收稿日期:2015-04-15

〔中图分类号〕R781.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5)10-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