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叶木百日苗培育与造林技术研究

2015-03-15熊志斌杨婷婷谭成江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荔波558400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3期

熊志斌,杨婷婷,玉 屏,谭成江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荔波 558400)



掌叶木百日苗培育与造林技术研究

熊志斌,杨婷婷,玉 屏,谭成江(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荔波 558400)

摘要[目的] 探索掌叶木百日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方法] 采用常规育苗方法培育掌叶木百日营养苗和裸根苗并开展石山造林试验。[结果]百日苗平均苗高18.798 cm,平均地径0.211 cm,苗木木质化达60%。人工造林成活率97.60%,保存率90.68%;裸根苗造林优于营养苗,育苗和造林期间病害为茎腐病和褐斑病。[结论] 掌叶木适合喀斯特石山地造林,可作为将来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首选树种之一。

关键词掌叶木;百日苗;石山造林;茂兰保护区

100-days Seedlings Cultivation and Forestation Technology ofHandeliodendronbodinieri

XIONG Zhi-bin ,YANG Ting-ting ,YU Ping et al(Management Bureau of Maol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uizhou Province, Libo, Guizhou 558400)

Abstract [Objective] 100-days seedlings cultivation and forestation technologies ofHandeliodendronbodinieriwere explored.[Method] The author uses the conventional breeding method to cultivate nourishing-bag seedlings and bare root nutrition hundred days and carries out mountain forestation test.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was 18.798 cm, the average ground diameter was 0.211 cm, and the degree of seedling lignification was 60%. The survival rate of artificial forestation was 97.60%, survival rate was 90.68%; bare root seedling forestation was nutritionally superior to nourishing-bag seedling. The diseases were stem rot and leaf spot during the cultivation and forestation. [Conclusion]H.bodinieriis suitable for forestation at karst rocky mountain, which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preferred species for rocky desertificati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Key wordsHandeliodendronbodinieri; 100-days seedlings; Rocky mountain afforestation; Maolan Nature Reserve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bodinieri(Lévl.)Rehd]隶属无患子科掌叶木属,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为亚热带喀斯特地区特有树种,目前集中分布于贵州荔波和广西环江县北部,贵州独山和平塘有少量分布[1]。该树种为我国优质能源植物之一,其种子含油量高达52.6%,碘值107.6,皂化值171.6,在喀斯特地区可用于木本燃油植物发展,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首选树种[2-3]。

掌叶木是喜钙树种,在茂兰保护区内大约分布有6.69万株[4],由于其分布范围狭窄、资源量少、分布地区偏僻、生境过于特殊化,因而必需开展人工繁殖研究,扩大其种群。目前对其人工造林试验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笔者对茂兰保护区内分布的掌叶木进行采种、育苗和人工造林试验,以期通过人工造林方式,在喀斯特石山地区达到扩大种群的目的,并为掌叶木这一经济能源植物的繁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1试验区概况

1.1育苗地概况育苗地位于茂兰保护区高海拔区的翁约洼地,面积约70 m2,地理坐标为107°55′58.73″ E,25°17′26.20″ N,土壤为黑色石灰土,质地为沙质壤土,土层厚度0.2~0.5 m。

1.2造林区概况共设置2块造林试验地,分别位于茂兰保护区永康实验区的必忙和董歹,地理坐标分别为107°56′30.19″ E,25°19′27.39″ N;107°56′03.61″ E,25°18′34.58″ N,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当地弃耕旱地,岩石裸露率65%~80%;土壤均为黑色石灰土,呈零星分布型,土层厚度0.15~0.25 m;表层土pH为7.3,10 cm以下土壤pH为7.6,呈微碱性[5]。必忙试验地块为阳坡,坡度25°,多年弃耕地草坡,分布有少量的灌木,如香叶树(Linderacommunis)、灯台树(Bothrocaryumcontroversum)、铜色叶胡颓子(Elaeagnusdifficils)等,主要草本有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茅草(Imperatacylindrica)、蜈蚣草(Pterisvittata)和蕨(Pteridiumaquilinum),岩石裸露率达65%。董歹试验地块为阴坡,坡度30°,为多年旱耕地,造林前当地村民还种植玉米(Zeamays)和辣椒(Capsicumannuum)等经济作物,同时零星种植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岩石裸露率达80%。试验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 ℃,极端最高气温33.5 ℃,极端最低气温0 ℃;年平均降水量1 752 mm,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3%,无霜期320 d[5]。

2材料与方法

2.1百日苗培育收集当年成熟掌叶木种子5 kg(183.2 g/千粒),用清水洗去假种皮和剔除空种,按6份湿沙+1份种子的比例将其混合置于阴凉处保存待播。

2.1.1播种时间。采用春播,2014年2月28日将从山里采到的腐殖土和事先准备好的火烧灰按4∶1的比例混合,用84消毒液对其消毒后装袋(营养杯规格:7 cm×10 cm),于2014年3月14日开始播种。

2.1.2播种方法。设置营养袋点播和畦床撒播对比试验,撒播前将苗床荡平后浇少量水,将种子均匀撒在土面上(基质与营养袋相同),然后覆土2 cm厚,播种数2 000粒,播后覆盖遮阳网。

2.2造林试验茂兰林区在5月正处雨季,掌叶木苗约100 d,此时进行造林试验。

2.2.1不同苗木对造林效果的影响试验。将苗木按营养苗和裸根苗划分,于2014年5月11日和6月12日分别在2个造林地块进行混合造林,并标注苗木及生境类型,以便复查其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苗木一律不摘心、对根部不作任何处理,造林途中不浇水,造林地采用鱼鳞坑整地。

2.2.2不同立地条件对造林效果的影响试验。2块试验地均为喀斯特石山地,造林生境按土壤厚度超过10 cm深的设置为“土面”,否则设置为“石面”,在土壤厚度不超过2 cm的“石面”上造林时,为了保持苗木种植后能直立和保湿,采集部分沙石土和枯枝落叶及苔藓对其根部进行保温保湿,造林地均采用鱼鳞坑整地。

3结果与分析

3.1百日苗培育试验由表1可知,营养袋点播出苗率高、出苗齐,但苗高比畦床撒播的稍微小,这主要是浇水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从苗木生长来看,畦床撒播最高苗木达27.000 cm,平均20.137 cm,而营养袋苗最高只有24.000 cm,平均为17.460 cm。掌叶木100 d苗龄平均苗高18.798 cm,平均地径0.211 cm。不同播种方法对出苗率、苗高和地径影响不大。2种育苗第100天木质化均达60%以上。

表1 不同播种方法对出苗及苗木质量的影响

3.2造林试验

3.2.1不同苗木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以董歹造林地块为例,将苗木按营养苗和裸根苗(畦床实生苗)划分,于2014年6月12日(阴天)进行人工造林,面积为2 100 m2,所有苗木一律不摘心、对根部不作任何处理,造林地均采用鱼鳞坑整地,不炼山,对周边的杂草作少量清理,保留灌木。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7月调查其成活率和保存率。

从表2中看出,对于掌叶木人工造林而言,裸根苗在成活率和保存率上均优于营养苗。造林后90 d调查成活率,裸根苗为100%,比营养苗高出5.04%;造林1年后调查其保存率,裸根苗为93.87%,比营养苗高出7.28%,这主要原因是裸根苗根系比营养苗发达,木质化程度高,自身储藏营养丰富,加上喀斯特地区缺水少土,只有丰富强壮的根系才能适合生存,所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

表2 不同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 %

3.2.2不同立地条件对造林效果的影响。以裸根苗为例,在董歹造林地块分别以“土面”和“石面”2种不同生境进行造林,调查结果如表3。

表3 不同立地条件对造林成活保存率的影响 %

由表3可知,掌叶木幼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裸根苗均优于营养苗,石面造林优于土面造林,说明掌叶木喜阴耐旱,不喜太潮湿的环境。

3.3育苗及造林后病虫害观察在掌叶木整个育苗造林过程中,只发现茎腐病和褐斑病。茎腐病常在苗出齐后,在高温潮湿环境中发生。该研究发现掌叶木茎腐病均发生在苗木基部(离地面2 cm),平时不易发现,发病后地上部叶片首先变黄后萎蔫,倒地。防治方法为喷施福美双500倍药液。褐斑病主要发生在造林后20 d左右,易在高温高湿天气和强阳光下发病,在观察的150株造林苗木中,有50株均发生褐斑病,发病率达33%,发病起初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病斑,并逐渐变为黑色,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在观察发病的50株苗木中,80%的叶片均掉落,但植株不死亡,掉落后的植株从顶芽又开始萌发嫩叶继续生长。

4小结

(1)掌叶木育苗以春播为佳,以畦床撒播为好,以节约造林成本,育苗出苗率达61%。研究表明掌叶木抗旱能力强,适应性广,所以不提倡营养袋育苗造林,提倡百日苗造林,实现当年育苗当年造林,从而缩短工期。苗期管理重点放在遮阴处理上,防高温高湿。

(2)掌叶木人工造林最好选择在雨季进行,不炼山,实行生态造林,在鱼鳞坑整地上,尽量不要破坏周边环境,保留更多的杂草,为掌叶木幼苗生长起到遮阴作用,防止褐斑病的发生。

(3)掌叶木苗木抗旱能力强。从此次试验中发现,被丢失在造林地块的掌叶木幼苗(营养苗)半年后均未死亡就能说明这一点。

(4)掌叶木适合喀斯特石山地造林,可作为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首选树种。研究表明,掌叶木人工造林于“石面”上优于“土面”,且生长良好,这可供今后喀斯特植被恢复参考。

参考文献

[1] 熊志斌,冉景丞,谭成江,等.濒危植物掌叶木种子生态特征[J].生态学报,2003,23(4):820-825.

[2] 陈波涛,郁建平,邓伯龙,等.贵州木本燃油植物掌叶木的经济性状分析[J].资源与环境,2007,23(6):514 -516.

[3] 陈波涛,陈润生,邓伯龙,等.贵州生物柴油原料林树种的选择[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5):173-176.

[4] 熊志斌,玉屏,杨婷婷,等.茂兰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资源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76-11378.

[5] 周政贤.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6-9.

收稿日期2015-10-26

作者简介熊志斌(1968- ),男,贵州黎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保护区管理及喀斯特野生动植物生态学研究。

基金项目贵州省林业厅林业基金项目(黔林科合J字【2012】09号)。

中图分类号S 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3-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