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2015-03-14

机电信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变电运维变电站

李 剑

(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上海200122)

0 引言

为进一步推动电网的发展,国电总公司在构建大检修体系中提出了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即设备巡视检查、倒闸操作、维护性检修由同一组人员负责完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供电企业都是按照专业进行分工,由此逐步形成了调度、运行、检修、营销等专业,虽然这种分工方式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横向业务的分工较细,从而制约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此,实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1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1.1 有利于提高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效率

实施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之后,运维人员要承担起维护检修工作,主要负责及时发现和消除维护类缺陷,通过统筹安排巡视、维护等日常工作,进一步简化运维工作流程,缩短维护类缺陷从发现到消除的时间。同时,检修试验工区的专业人员将从传统的维护类检修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专业化的检修试验工作,进而提升变电运行检修质量,有利于降低电网运营成本。

1.2 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遵循的是资源配置最优化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劳动生产力,促使变电运行维护作业中的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在该管理模式下,需要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业务需求,开展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同时,适当调整检修人员岗位,安排其转岗到变电运维站,从而促使变电运行、检修、试验、保护、自动化、直流专业间的融合。

1.3 有利于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需要培养一批一岗多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运检人才,而此类人才正是满足电网快速发展急需的人才,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吸收和培养复合型运检人才,能够为提高变电运行效益效率、实现电网精益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2 基于“大检修”前提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2.1 明确运维一体化管理目标,分阶段逐步实施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要明确管理目标,确保目标能够分阶段逐步实现。具体目标应确立为:近期目标,在2年内将日常维护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小、可通过短期培训就能够掌握的维护检修工作纳入到变电站的运维工作职责中,如带电测试、易耗件更换、变电站设备维护等;中期目标,以实现近期目标为前提,进一步拓展变电运维业力,用两年时间整合各专业,将专业性较强的检修工作纳入到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如运检、设备消缺等;远期目标,以实现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为前提,用两年时间高度统一运维管理与变电运行,要求运维人员必须掌握运行与维护的专业技能,保证运维一体化业务的高效开展。

2.2 强化标准建设,完善运维一体化体系

(1)通过制度建设和生产作业流程的再造,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项目,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进一步明确运维一体化和检修专业化界面。同时,加大对已经开展的运维项目的研究力度,并以国电总公司提出的指导意见为依据,确定各个阶段可开展的运维项目。(2)以PMS为平台,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流程,具体包括设备C类和D类检修、日常维护、应急抢修、巡视检查等。标准体系应当突出各个专业的融合,除了要保证工作界面清晰、明确外,还应当监督到位,并确保作业现场“四不”,即作业流程不乱、生产工序不减、监督保护不断、检查验收不松。

2.3 加强装备管理,保证运维一体化设备充足

可以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采用购置与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分批配置仪器仪表、试验设备、工具以及备品备件等。同时,还应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保证装备充足,给运维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2.4 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保障运维安全

基于大检修的前提下,在不断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分阶段开展的运维项目,可由运行检修部门和安全质检部门联合审定发布,并在实际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减少或杜绝一体化作业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同时,应当针对作业现场相关业务实施中的各类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为作业安全提供保障。由于110kV变电站的运维工作量相对较大,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后,短期内会导致应急抢修效率下降等问题。为此,应建立工作区协助配合应急抢修机制,逐步理清应急抢修业务界面和作业流程。

2.5 完善激励机制,保证运维一体化有序开展

为了保障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有序开展,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以绩效管理为手段的“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转变运维人员工作观念,推动运维人员快速成长为一专多能的人才。首先,制定变电运维岗位技能鉴定标准,根据运维人员岗位职责和工种技能的实际需求情况,对岗位级别进行重新测算,设立1~5级运维工,适当提升已取得维护类项目资质的人员薪酬。其次,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在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绩效考核中,应按照运行工作40%、维护工作20%、岗位技能20%、检修工作10%、综合评定10%的比例构建起评价指标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运维人员的薪酬挂钩。同时,还应当对倒闸操作、C/D类检修项目进行单独绩效核算,进一步拉开薪酬分配等级,调动起运维人员工作积极性。人员的激励措施如图1所示。

图1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员工激励措施

2.6 强化管理职责,明确分工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实质上就是调度与监控的一体化管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由调度或是监控人员负责110kV变电站设备的调度和远程监控工作,并兼任操作和联系职责,转达计划操作指令,对紧急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汇报。此外,可设置运维工作站和维护检修班组,由其全权负责变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检修工作,具体包括作业许可、设备巡检验收、事故处理、维护以及设备一般性检修等,并负责变电站的技术管理和生产工作,参与变电站改扩建及章程的制订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变电站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在“大检修”的前提下,对变电运行维护进行改革已成为必然,在实现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之外,还应不断强化标准建设、加强装备管理及风险管控,在此基础上完善员工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有序开展,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而且还能促进电网的持续发展。

[1]马仲能,钟立华,卢锴,等.基于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检修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16).

[2]赵普,庞郑宁,章云雄.构建省地县一体化电网设备检修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21).

[3]陈海波.华东电网公司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实践[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7).

[4]张怀宇,朱松林,张扬,等.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体系研究与实施[J].电网技术,2009(13).

猜你喜欢

变电运维变电站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