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性激素改变的临床意义

2015-03-14田景友杨昌宏熊云彪杨光宏

重庆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岁者性激素脑血管

廖 昆,龚 明,田景友,刘 彪,杨昌宏,熊云彪,杨光宏

(1.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62400;2.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阳550002;3.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医院外科 55230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即患者发生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时,其出血流入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引发的一类综合征。该病症病因复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动脉血管畸形等均可引发,其中,以颅内动脉瘤破裂为最,高达57%~85%[1]。因此,颅内动脉瘤导致SAH发生的机制已成为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由于颅内动脉结构成分和生物力学特性可受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因而SAH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变化有一定关联。Sodu等[2]指出,雄激素可使神经元损害扩大,雌激素则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据此针对SAH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兴义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因脑出血入院并经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由脑动脉瘤破裂引发SAH者168例为观察组,年龄30~70岁。其中,男65例,平均(51.12±9.83)岁,30~39岁者37例(22.02%),40~49岁者16例(9.52%),>50岁者12例(7.14%);女103例,平均(55.43±11.01)岁,30~39岁者22例(13.09%);40~49岁者40例(23.81%),>50岁者41例(24.40%)。选择健康体检者174例为对照组,年龄30~70岁,其中,男67例,平均(52.04±8.78)岁,30~39岁者35例(20.11%),40~49岁者18例(10.34%),>50岁者14例(8.05%);女性107例,平均(53.09±10.32)岁,30~39岁者25例(23.36%),40~49岁者38例(35.51%),>50岁者44例(41.12%)。排除标准:(1)合并男性疾病;(2)合并妇科疾病;(3)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4)合并自身免疫疾病;(5)确诊前30d内有感染史和激素类药物应用史。

1.2 方法 入选患者血清标本在其发病3d内,发病后30~40d内各采集1次。患者于晨起7:00统一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4mL,进行激素6项[包括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酮(P)、血清泌乳素(PRL)]血清浓度检测。女性需在月经结束后3~5d抽血(为卵泡期)。所有血样本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生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H患者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30~39岁阶段,男性SAH患者颅内动脉瘤发生率高于女性;40~49岁阶段,女性则高于男性;50岁以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男、女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AH患者颅内动脉瘤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n(%)]

2.2 各组低性激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比较 男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T水平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E2水平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各组低性激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比较[n(%)]

2.3 观察组患者T、E2与年龄的关系 女性观察组E2、男性观察组 T水平与其年龄呈负相关(r=-0.175,P<0.01;r=-0.820),见表3。

表3 观察组患者E2、T与年龄的关系(x±s)

2.4 两组患者垂体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中男性30~39岁、>50岁者在FSH、PRL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女性>50岁者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垂体激素水平比较(x±s)

3 讨 论

相关报道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是SAH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发生率出现不同年龄、性别上的差异,推测其原因与性激素变化有关。

3.1 性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性激素属于可穿过细胞膜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能促进人体性分化和第二性征发育,且对人体整体生理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性激素发生生理效应的过程为先在细胞内与其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而后在细胞核内诱导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合成。不仅如此,性激素还可以和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如G+蛋白耦联受体、酪氨酸激酶、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进行结合从而发生生理效应。性激素包括雌激素(E2、雌酮、雌三醇)和雄激素(T、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二者由丘脑下部周期中枢控制分泌,周期性地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生波动。雌激素受体多分布于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生殖道、胃肠道、骨组织、肾脏、肺脏和子宫等组织。雄激素受体则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细胞核内,神经系统、骨骼肌、主动脉、冠状动脉、腹主动脉、肝、肾及肾上腺等组织中也多有分布,由于二者的广泛性分布,因此,其生物学效应也非常广泛。

3.2 性激素水平降低对脑血管内膜的影响 脑血管内膜由内弹力层、内皮细胞层构成。所谓内膜受损即内膜的内弹力层发生炎性反应、氧化胆固醇破坏、酶破坏或者内皮细胞层发生氧合血红蛋白破坏、直接凋亡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T、E2的血液浓度出现降低,会导致脑血管内膜受损,从而促进脑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黄建敏等[3]指出,脂代谢发生紊乱与性激素水平降低高度相关。氧化胆固醇的异常增多会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影响NO(抗氧化损伤)等正常释放因子的分泌功能,内膜由此发生氧化反应,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得以形成。而OX-LDL则能使内膜发生脱落或出现形态学上其他的改变。另外,氧化胆固醇还能在动脉壁内膜下发生沉积,造成内膜内弹力层和外膜受损,引发内膜下炎性反应,导致白细胞大量附着于血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炎性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等释放,进一步扩大内膜损伤。司同国等[4]认为,T参与对血管外膜细胞活化的干扰,血管外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可能会由此发生下降。Feng等[5]指出,雌激素的异常变化对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化转型、抑制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具有干预作用。Basalyga等[6]发现,大鼠动物模型的主动脉外膜和外弹力层中可见钙沉积,其认为动脉瘤形成与动脉壁钙化损伤高度相关。Harrod等[7]认为,性激素水平下降引发的内膜受损可直接造成Ca2+内流,引发钙损伤,推测这是性激素变化引发动脉瘤形成,进而发展、破裂的重要环节。另外,Caird等[8]研究发现,性激素水平降低可使原来性激素周期性地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生的波动发生异常。而脑血管内膜受损使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进入脑池等间隙后,丘脑下部周期中枢控制被刺激而发生失控,使性激素水平降低加剧,从而导致SAH病情的发展。

3.3 SAH的发生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中,男性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女性观察组E2、男性观察组T水平与其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愈大,性激素水平愈低,SAH发病率也就愈高,这与多数研究结果相近。Kaminogo等[9]对日本2 037例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女性颅内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由此推测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更有可能发生SAH,但这一结论并不意味女性动脉瘤的破裂率就绝对大于男性。Kongable等[10]指出,如果增加年龄因素则可发现,40岁前男性动脉瘤患者更易发生SAH,而4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发病率。Harrod等[7]认为,上述情况的发生与女性进入绝经期,其脑血管内环境稳定状态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而遭到破坏所引起,提示女性SAH发生与性激素变化关联性更多。有报道指出,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患者是由于性激素发生降低,从而促进了SAH发生的进程。本研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低性激素发生率的比较发现,男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T水平发生率、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雌二酮水平发生率均出现显著差异,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观点。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指出,男、女性30~39岁组患者性激素与正常组同样出现差异性。作者认为,动脉瘤的初始形成与低性激素发生率具有关联性,且动脉瘤的发展与低性激素具有互为促进的作用,因此,30~39岁组动脉瘤患者出现低性激素现象应为动脉瘤发展的一种外在性征。推测一些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样本量太少,导致性激素数值发生偏倚所致。本研究对垂体激素也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男性30~39岁、>50岁组在FSH、PRL水平上出现显著性差异;女性>50岁组则在P水平出现显著差异。提示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与性激素低水平变化具有关联性,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进入颅内或椎管内蛛网膜下腔,丘脑下部周期中枢控制就会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发生失控,使性激素水平降低加剧,导致SAH的发生。

3.4 SAH患者性激素改变的临床意义 性激素水平降低对于动脉瘤性SAH的发生、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性激素水平降低不仅可以导致脑血管内膜发生损伤,同时其还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而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也是SAH发生的高风险因素,且性激素改变还能进一步明确SAH的高发人群以及高发时段,可作为临床诊断SAH的前期预测指标之一。从目前研究现状看,国内对于性激素变化与SAH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应的治疗手段也稍显匮乏。本研究亦存在样本量较小、剂量有所偏差的问题,有待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整理和总结。

[1]郭景元.法医鉴定实用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28-129.

[2]Sudo S,Wen TC,Desaki J,et al.Beta-estradiol protects hippocampal CA1neurons against transient forebrain ischemia in gerbil[J].Neurosci Res,1997,29(4):345-354.

[3]黄建敏,潘莉萍.雌激素水平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期妇女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3):207-208.

[4]司同国,贺能树,王永利,等.去势对雄性大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2004,10(5):340-344.

[5]Feng WG,Miller AP.Estrogen attenuates inflammatory mediat or mrna expression in balloon injured rat carotid arteries[J].Am J Hypertension,2004,17(5):S242.

[6]Basalyga DM,Simionescu DT,Xiong W,et al.Elastin degradation and calcification in an abdominal aorta injury model: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J].Circulation,2004,110(22):3480-3487.

[7]Harrod CG,Batjer HH,Bendok BR.Deficiencies in estrogen-mediated regul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homeostasis may contribute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cerebral aneurysm pathogenesis and rupture in 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Med Hypotheses,2006,66(4):736-756.

[8]Caird J,Napoli C,Taggart C,et 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and 9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and non-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aneurysms[J].Eur J Neurol,2006,13(10):1098-1105.

[9]Kaminogo M,Yonekura M,Shibata S.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a defined population[J].Stroke,2003,34(1):16-21.

[10]Kongable GL,Lanzino G,Germanson TP,et al.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Neurosurg,1996,84(1):43-48.

猜你喜欢

岁者性激素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OSAH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性功能障碍的研究
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
数据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