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型科技项目类丛书运作技巧

2015-03-13杨桂华刘伟

出版参考 2015年2期
关键词:编校丛书策划

杨桂华+刘伟

科技图书出版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重要的支撑服务体系。然而,新媒体对传统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知识的唯一性和稀缺性便成为竞争优势,因此,大型科技项目类丛书便成为出版界追逐的热点。

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科研创新和科技推广,但很多成果则止步于论文的发表和项目验收。如何更好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科研成果共享,实现文化和科技的传承便成为出版人亟待挖掘的一块新领地。为此,科学合理地把握项目类丛书的选题特点、出版规律、运营技巧、宣传渠道,更有利于出版效率的提高和优秀作品的推广。本文所指大型科技项目类丛书,特指源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项目,归因于知识传承和成果推广需要,用于特定读者群体的10种以上的专业类科技读物。

笔者曾配合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就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策划出版了《黑龙江农业新技术系列图解丛书》(以下简称《丛书》),该《丛书》包括系列图书16种,发行100多万册,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文笔者结合该《丛书》的一些策划心得,谈谈大型科技项目类丛书的运作技巧。

一、前期谋划:规划顶层设计,做到事事有准备

项目类丛书必须要有设计意识,要从优势地位、信息捕捉、项目追踪、选题策划、组稿统筹五个方面做好前期谋划。

1.完善自我:站上行业制高点

如何在庞杂的创作大军中发现高水平的创作者,并协助其创作有价值的作品是编辑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编辑不但是个杂家,还要是个专家。在优势领域,编辑要深入科研体系、深入管理高层,深入研究一线,掌握和熟识该领域的科研重点、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与前沿。只有登上领域的最高点,才能发现最适宜的创作团队和最佳的创作作品。

2.信息捕捉:跟紧形势抓热点

在海量信息中如何捕捉价值较高的信息,既是对编辑信息敏感度的考量,也是对编辑综合素质的检阅。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科技编辑,一定要从优势专业起步,通过电视、门户网站、学术会议等途径涉猎特定领域的行业动态和热点信息,用自己的常识对行业热点加以判断,从而锁定特定信息,并为论证选题可行性和策划选题报告提供理论依据。

3.项目追踪:动员全力强优势

大型科技项目通常会覆盖整个行业,联系难度很大。对此,应该把握项目主管和实施的相关单位,把握项目的科研和推广力度,尽可能地掌握项目的相关信息。以便发挥出版单位的优势,以优势出版地位争取优势出版资源,集中优势出版力量出版精品项目丛书。

4.选题策划:抓紧项目促实施

要依托于项目主管单位和支撑单位,立足于项目内容本身,着眼于行业发展需要,构建从人员安排、内容组织、进度计划、实施过程到稿件审定、产品包装、后期推广、项目评价为一体的策划思路。

5.组稿统筹:重视编前保质量

策划是理清出版的整体思路,而组稿是走进出版实实在在的第一步。稿件不是作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编辑要发挥编辑优势,从出版全局考虑,引导作者、帮助作者创作和完善作品。在编写前期,编辑要给出《图书编写体例与规范》,要与主要责任人审定稿件的基本架构,比如辅文写法要求、内文结构和篇幅等,力求各项目主体结构一致、篇幅相近。只有做好前期工作,才能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二、中期实施:抓好出版细节,打造精品力作

大型丛书策划到位是做好图书的前提,但如何实施好是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黑龙江农业新技术系列图解丛书》的实施,我们从人员监管、流程监管和质量监管三个重要环节严格把关。

1.人员监管:人员是核心,做到人尽其责

(1)严格分工,明晰岗位职责。承担大型项目类丛书的出版任务,必须举全部门之力,部门负责人统领全局,相关责任人密切配合,发动各自优势力量积极争取、积极运作。在项目组中,设有总体策划人员、对外联络人员、内部监管人员、稿件审查人员、编辑加工人员、印制管理人员、版式设计人员、封面设计人员、宣传人员和发行人员等。项目组要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2)加强沟通,共享信息资源。团队分工明确后,所有参与者必须了解项目的进度安排,了解项目情况,明确项目重要性、紧迫性和自己所参与环节的重要性。所有人员在了解项目情况和进度后,为所负责事项做充分的前期准备,相互间沟通、协调,以便共享信息资源,密切配合。

(3)组织培训,找准共同方向。找准目标后,就要为共同的目标做充分的前期准备。在此环节,策划者围绕项目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让相关人员了解项目定位、项目特色、项目运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如从编辑、校对的环节强化项目内容特色、技术难点以及常见问题,强调内容的一致性,特别是专业术语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2.流程监管:有序流转是保证,提高出版时效

(1)稿件登记:细化管理,严格建立稿件登记制度。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严密的制度来规范各自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对于大型项目类图书出版而言,子课题比较多,环节复杂,参与人数多。为了细化管理,我们根据建立登记制度,从来稿登记、稿件初审、编辑加工、发稿(三审)、校对(三校)、封面设计到宣传制作、印刷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管理链条,每个环节制定明确的时间表。

(2)稿件初审:坚持标准,严格审查初稿。来搞初审是编辑人员处理稿件的开始,主要把握来稿是否按照原定策划方案写稿,稿件是否符合出版要求。从稿件构成和主要架构进行审核,并就主要内容进行审定。在审定过程中,严格按照策划方案的要求和项目实施实际,严格把关。

(3)书稿加工:发挥优势,提高编校质量。在编辑、校对之前,我们对所有编校人员进行统一筛选和培训,根据专业优选编校人员,并将该项目运作背景、加工体例规范、专业问题和初审通用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在编校过程中,根据编辑和校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实时研讨。对于接手的稿件,根据进度安排,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稿件的编校工作。

(4)封面版式和装帧设计。对于科技类项目图书来讲,装帧设计和封面设计的符合度很关键,它决定着该书的生命与成败。尤其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好,可以锦上添花。

3.质量监管:质量是生命,抓到关键控制点

(1)把好稿件三审关。我们的编辑人员对稿件中的政治差错、体系框架和编写质量进行严格初审,看是否符合出版要求。加工后的稿件经具有副编审资格的资深编辑进行二审,对责编的加工水平和疏漏进行把关和评价。三审由有经验的总编辑或编审负责,从总体上对稿件原则性问题、政治问题进行最终把关。

(2)严格执行三校制。出版部门三次校对由专业校对人员负责。在忠实原稿的前提下,校对人员对稿件疏漏和可疑差错进行仔细标注,由编辑决定修改与否。对于个别稿件进行了四次校对,以便保证出版质量。

(3)抽查图书质量。三审三校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环节,质量抽查是监督图书出版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对图书质量的抽查与评比,促进编校质量的提高,起到监督的职能。

三、后期宣传:拓宽市场路径,让需者有其书

图书策划是否到位、出版质量优劣,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丛书》出版后,我们从宣传和发行两个视角扩大影响。

1.全领域广角宣传

大型科技类丛书伴随科研项目产生,其影响力必将产生在学术研究、专业教育、科技推广等领域。为了扩大丛书的影响力,发挥科研成果的最大效用,笔者借助作者力量通过黑龙江省电视台、农民日报、内部网络以及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广为宣传。不同媒体形式交错使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型科技项目、广大专家队伍和出版社的三重优势,广角宣传。

2.全渠道立体发行

大型科技项目类丛书专业性更强,新技术、新知识比例多。正因为如此,虽不会成为畅销读物,但对科研推广人员至关重要,经常出现发行范围小、读者看不到图书的现象。为了扩大发行范围,笔者借助黑龙江省农科院和出版社的影响力,通过网络征订、图书馆配书、产业体系公益服务和新华书店经销等多种形式推广图书,争取做到需有其书。

大型科技项目类图书涉及面宽、知识覆盖面广,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能。熟练掌握项目类图书的运营模式与技巧,不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通过协调配合,顺利完成大型科技项目类丛书的出版任务,为推动科技集成、促进科技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均系中国农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编校丛书策划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本期策划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编校手册
编校工作宜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