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角色形象在数字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2015-03-13孙小舒武汉理工大学4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动画数字

孙小舒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虚拟角色形象在数字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孙小舒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经由数字技术所创作的动画影片是当下全球电影市场最为热门的作品类型,其中担任最重要表演任务的虚拟动画角色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虚拟角色在动画中起着与人交流的重要作用,虽然虚拟的角色没有生命,但是它却会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我们在创作虚拟角色的时候,往往注意的是其外形的设计特点,更多的是从外形上去思考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这也是设计虚拟角色时必须要考虑的。但从人文的情感角度来看待虚拟角色时,虚拟角色往往在精神方面令人产生共鸣。本文分析了成功虚拟角色在时代背景下散发出的魅力,产生的影响力,旨在把国内的动画角色设计推向一个新的经济支撑点。

数字动画;虚拟角色;情感需求;审美特点

一、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化的大环境里,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改进了传统的动画生产模式,更演变出了数字动画这种崭新的动画形式。由于数字技术的虚拟性,数字动画继承了传统动画元素的同时还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虚拟动画角色是数字动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动画真正的灵魂与核心,是一部动画作品深入人心的关键。虚拟角色对整个经济市场有重要价值,对文化产业具有深远影响。在数字动画中虚拟角色的形象有着和真人明星一样的社会感召力,其衍生品已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产业。

二、虚拟角色在数字动画中的概述

1.虚拟角色在数字动画中的定义

“角色”一词的运用最早是出现在戏剧中的,指代演员的身份和行为。“角色”一开始都是由真人扮演的,但随着数字科技的新发展,虚拟角色正在通过各种科技手段途径以真实的姿态逐渐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数字动画中的虚拟角色是指在设计外形特点时对现实的人和物等造型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改造、加工和夸张后的角色。虚拟角色的形象设定是吸引观众的关键。1995年,皮克斯公司制作完成了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全三维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片中各种色彩丰富、造型立体、动态夸张、材质细腻、特效绚丽的虚拟角色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由此引发的三维技术浪潮给此后的动画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使三维虚拟角色从此成为活跃在大荧幕上最耀眼的一群明星。

2.虚拟角色在数字动画中的地位

数字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它使角色更加的立体化。随着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我们看到的虚拟角色显得尤为逼真并有亲切感。数字技术能在虚拟角色上实现在真实角色身上难以实现的特征,这样的虚拟角色往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角色形象的延伸品在动画产业的整个市场中占很大份额。虚拟角色的延伸品所带动的经济效益是有生命的,是可以随着衍生品的再加工而不断增长的。

3.虚拟角色在数字动画中的审美情趣

成功的动画能够成就和现实明星有相同社会效应的虚拟角色,这样的角色形象往往是满足观众心理需求却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当一部动画片取得票房成功时,其延伸品的开发会让观众保持对虚拟角色的追捧。一部动画真正的盈利并不只在于票房的成功,而在于其虚拟角色的周边衍生产业所一直延续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观众的审美观念也不断变换着,所以虚拟角色不仅要满足受众的观赏需要,还要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不仅仅要从虚拟角色的性格和造型上努力,更应该考虑时代特征,结合人文因素,使虚拟角色在数字动画中有更好的价值体现。研究观众对虚拟角色的审美情趣,是塑造成功虚拟角色的关键,对整个数字动画市场发展有重要影响。“审美是一种基于审美主体文化意识、鉴赏能力等不同的心理过程。”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中。虚拟角色不仅是一种视觉符号,成功的虚拟人物会融入社会文化,甚至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代表。

三、虚拟角色在数字动画领域的应用

1.美国动画中的虚拟角色

美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华特迪斯尼凭借“米老鼠”的形象征服了全世界。动画中的虚拟人物造型展现了美国人特有的幽默感。美国早期动画中的角色以动物居多,如小鹿班比、小熊维尼、高飞狗、兔八哥、戴飞鸭这样众多的经典的形象。美国早期动画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塑造小动物的虚拟角色,圆润飘逸的线条被大量运用,这种优美的滑稽感带给人们愉悦与欣喜。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动画中以人物作为动画主角,虚拟角色随着技术的进步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美国动画角色造型趋于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所有形象都以优美的运动形态出现,如灰姑娘、睡美人和小美人鱼这样的美女角色。20世纪80年代美国动画角色适应三维技术的发展,出现关节动物或者机器人造型,如《玩具总动员》。美国在虚拟角色创作时,善于把当代的流行趋势加入到动画的创作中。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成功的推出了无数的虚拟动画明星。美国的动画技术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潮流。

2.中国动画中的虚拟角色

我国的动画艺术在万氏兄弟的动画制作带领下有了民族特色。在当时他们提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动画,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体现智慧和幽默感。50、60年代拥有独特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界享有“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动画主要研究造型艺术语言,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形态,塑造出众多活灵活现的虚拟角色。我国动画在60年代大量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绘画形式塑造角色,如享誉世界的《小蝌蚪找妈妈》。此外,民间皮影戏和剪纸艺术也为中国动画提供了借鉴,如《猪八戒吃西瓜》。另外还有人偶制作角色的定格动画,如《阿凡提》和《神笔马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宝库尤为丰富,中国动画虚拟角色的造型大量借鉴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形成“民族化”的特点。中国动画在70、80年代与世界有了很大的差距。在九十年代,外国的动画冲击着中国。国外的动画创作形式更简练,生产制作更简单,情节相比较中国的动画更通俗易懂,娱乐意义大于教育意义。在这种冲击下,中国动画急需一个出口,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于是“民族化”特色被外来的动画艺术形式冲淡,形成了大量模仿国外动画的角色造型。模仿出来的角色造型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单纯模仿,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审美不中不西化的产物。没有概念定位的虚拟角色文化感薄弱,角色看上去非常的单薄而没有灵魂。所以动画中的虚拟角色设计永远会是动画片中的关键,特别在市场经济中,成功的动画角色造型不仅是艺术的化身,还可以带来衍生品的经济效益。在塑造动画中的虚拟角色的造型上,由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不同,所塑造的虚拟角色造型必然呈现不同的风格。每个成功的虚拟角色形象都植根于历史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象征和体现着各国精神特色。虚拟角色只有从本土生根发芽,灌溉本民族的特色,才能有生命有灵魂。

[1]金琳.动画造型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袁晓黎.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浅析[J].电影评介,2006.

[3]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M].上海:复一旦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动画数字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