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的嬗变

2015-03-13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42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公益广告故事情节创作

饶 军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42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媒体观看视频的人数急剧增长,以网站、手机、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为了争夺用户市场,对视频资源的形式、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变得迫切,微电影就成为新媒体视频资源的重要形式。而财力雄厚的各大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的介入,也使原本自娱自乐、自我情感表达的微电影,形式和功能发生了重大的嬗变,呈现出多样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一、微电影的前世

许多专家学者研究微电影时,把2010年作为微电影的元年,把微电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影视创作模式,笔者认为是极为不妥的。微电影的定义为: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8-15分钟)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故事情节。这个定义被大多数的研究者所采纳,并认为“三微”是界定微电影的标准。实际上现在很多微电影无论是时长、拍摄周期还是投资已超出了微电影的界定范围,包括被誉为微电影开山之作的由中影出品的《一触即发》,以及由筷子兄弟拍摄的《老男孩》。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定义是不准确的,不能作为微电影的界定标准。

那么,真正对界定微电影有实际意义的是:“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故事情节。”以及运用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拍摄制作。以微电影的这个界定,结合当前大多数微电影的创作模式来看,微电影的前世无疑DV电影。

DV电影的创作群体包括影视导演、独立制作人、艺术家和大学生等。虽然影视导演、独立制作人和艺术家是DV电影创作的主导阶层,但各大高校数以万计的电视编导、影视文学和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大学生才是DV电影创作的主力军。这个群体具备了剧本写作、编导、拍摄和编辑的能力,急需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校园D V电影的拍摄就成了最佳途径,于是,以青春、梦想、爱情、友情为题材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校园DV大量产出,各大电视台、网络媒体纷纷开设DV专栏,为校园DV提供了播出和展示的平台,也对校园DV的创作推波助澜,校园DV成为DV时代最主要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微电影时代。现在,大学生仍然是微电影创作的重要力量,校园微电影仍然是微电影创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微电影的嬗变

随着新媒体势力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将视线从电视屏幕转移到了电脑显示屏和移动终端,新媒体也成为商家热衷的广告投放平台。由于不再受电视台按秒计费的限制,商家可以在新媒体上用更长的时长从容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及企业文化。以《一触即发》为代表的一批有完整故事情节、以电影艺术手法拍摄之作的广告片,有明星参演、有故事情节、拍摄制作精良,商业定位非常明确,主要是针对年轻观众,因此在新媒体上迅速传播,对于新媒体和商家来说,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以此同时,由中影与优酷网联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在网络上走红,其中包括点击量过亿的《老男孩》,它延续的仍然是DV电影的创作模式,被无数年轻DV电影创作者效仿,掀起了DV电影创作的新的高潮。恰逢此时,微电影的概念被提出。

微电影概念的提出,既是为了迎合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毕竟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成为年轻人接受信息的主要平台。微电影把DV电影、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形象宣传等都纳入其中,而新媒体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甚至地方政府的介入使微电影资金投入巨大,拍摄制作精良,微电影的时长也因各自的需要长短不一,致使对微电影这种形式的界定却始终无法确定,微电影的定义也无法自圆其说。但如果把定义中的“三微”标准抛开,被纳入其中的这些微电影形式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有主题,有完整故事情节,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拍摄制作”。虽然这种创作模式基本上是DV电影的延续,但相对于DV电影以创作者自我为中心、以自我情感表达为主要目的,微电影的功能已丰富了很多,DV时代向微电影时代的嬗变也是顺势而为。

三、微电影的创作模式

微电影突破了DV时代功能的瓶颈,创作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梳理当下微电影的创作,主要有如下模式。

1.电影模式。这种类型是微电影创作的主要类型,也是DV电影的延续。随着影视公司和新媒体的介入,更多的专业影视编导和明星参与到了电影类微电影的拍摄制作中,如由中影集团和优酷网联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汇集了沈严、尹丽川、杨树鹏、李冯、庄宇新、肖央等一批青年导演。由优酷网2012年推出的、重点打造的微电影“美好.大师”系列,每年邀请一些著名电影导演拍摄微电影,集结了许鞍华、顾长卫、蔡明亮、吴念真、金泰勇、吕乐、张元等实力派导演。此外,一些具有专业影视创作水准的知名度较低的影视业者,鲜有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机会,想通过拍摄微电影展现自己的艺术水平、通过新媒体传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纷纷加入了微电影的拍摄。这些专业电影人的参与,使得微电影的制作水准、艺术性、文化内涵和观赏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接近电影。

2.商业广告模式。在新媒体上播放的商业广告,商家摆脱了时长限制的束缚,不再像电视台播出的广告那样,争分夺秒、生硬地将品牌和产品强加于观众。创作出一个引人的故事情节、把自己的品牌产品或企业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采用。这一模式的微电影因商家投入资金较大,情节设计较好,拍摄制作的质量较高,既让观众爱看,又能让观众了解商业信息,常常被观众津津乐道。如《一触即发》采用了好莱坞影片的叙事风格,扑朔迷离的情节和紧张刺激的镜头,适时出现的凯迪拉克汽车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OPPO手机广告微电影《她/他不知道的事》,讲述了由陈坤饰演的摄影师与江一燕饰演的模特一见倾心并相互暗恋的爱情故事,画面清新唯美,受到青年年轻观众的喜爱;京东的形象宣传片《为每一点喜悦》,则在片中设计了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等的多个情节,片中每一个美好愿望的实现都有京东的身影,展现了京东的企业文化,也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些都是商业广告类微电影的成功制作。

3.公益广告模式。微电影为公益广告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模式。相比较以前说教式的公益广告,微电影围绕公益公告的主题,创作出一个感人的故事情节,使观众在被感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公益广告的观点,教育的效果更好。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央视一直是公益广告创作的领头羊,凭借强大的影响力和优秀的创作团队,央视不断通过公益公告推行主流价值观,引导着人们爱国、爱家、感恩、友善,这其中以“家”为题材的让观众印象最深、最能打动观众。如,央视春节期间播放的《回家》系列公益广告微电影,设计了四个回家过年的故事,四个不同的家庭,四段不同的回家艰辛历程,传递给观众的是家里的温暖和团聚的喜悦,以及浓浓的年味,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观众。此外,央视的《老爸的谎言》《妈妈的等待》《打包》等,都是感人至深的公益广告微电影。通过微电影的形式,把要表达的公益主题,通过情节巧妙地设置其中,去触碰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既感动了观众,又让观众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无疑,微电影是公益广告最好的传播形式。1

4.形象展示模式。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形象展示模式都是较为活跃的微电影模式。无论是城市、村镇、风景名胜,还是企业、单位、学校甚至个人,都抛弃了以前形象展示所采用的专题片的方式,纷纷采用清新灵活的微电影方式,通过人物的引导和故事的展开,艺术地展示各自的形象。国内首部以城市微电影的形式出现的是由合润传媒与凤凰网联合出品《相约山楂树》,讲述的是男女主角在看过电影《山楂树之恋》后,通过网络相约从不同的城市来到宜昌,寻找山楂树、寻找真爱的故事,用以推介宜昌的城市风貌和旅游资源。该片借助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的热播,在网络上播放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极大地提升了宜昌的城市知名度,也引发城市微电影拍摄的热潮。2013年初,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手打造了国内第一部官方城市形象微电影《苏州情书》。该片纵览苏州千年文化精髓,艺术地呈现了东方水城的人文风情,展现了苏州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质,在“情调苏州”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各视频网站还有 CCTV-6“爱电影”栏目等多个平台播出,广受赞誉。3此后,通过拍摄城市微电影来宣传城市形象也成了地方政府考虑的一个方向,一批由各地政府主导拍摄的构思巧妙、创意新颖、制作精良的城市微电影推出,收到了观众和网友的好评,对展示城市形象、表现城市人文精神、推介城市文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微电影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电影创作模式,它是由DV电影演变而来,并加以发展的。虽然微电影至今无法准确界定,但作为一个概念它已被大家所接受。今后,随着智能化终端的进一步普及,年轻观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对视频快餐化、碎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特别是90后、00后成为新媒体视频的主要消费者后,微电影才可能会真正符合 “三微“的界定标准。

注释:

1.张琪:《当下国内公益广告的家庭伦理主题诉求研究 ——以央视近五年“家”主题公益广告为例》,西北大学,2013.

2.吴朋珊:《当城市遇见微电影—城市微电影发展现状研究》,南昌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公益广告故事情节创作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一墙之隔》创作谈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创作随笔
公益广告
创作心得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