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甸园》与海明威幼年经历之关系

2015-03-13黎天宇

戏剧之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绥化伊甸园戴维

黎天宇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伊甸园》与海明威幼年经历之关系

黎天宇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受瞩目的作家,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伊甸园》是他的遗作,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文学界的轰动。海明威的成长经历与自然世界是密不可分的,他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而他的父母对他的熏陶并对他日后的创作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伊甸园》创作的漫长岁月中,海明威积极思考,努力寻求人生真谛。

海明威;幼年经历;《伊甸园》

作为海明威的遗作,《伊甸园》融入了较多的作者生活经历,其中,幼年时期的经历对作品的影响较大。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大胆摆脱社会性别的约束,向传统的“男子汉”提出质疑,赞赏女性身份中贤惠温柔的特性,同时也明确主张男性身份中女性成分的必要。

一、海明威的幼年经历

海明威出生在一个幸福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海明威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给他买了一根鱼竿玩;4岁的生日礼物是随父亲一起外出钓鱼;海明威10岁的生日礼物是一把猎枪,父亲还教他如何瞄准射击。这些生活经历都为海明威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海明威出生7周后就随家人开始了他生平中的第一次美国荒野之旅,从那以后,海明威的一生都在寻求户外活动。父亲从小就带小海明威户外狩猎,一次猎象的经历给海明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明威的父亲给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不仅传给海明威一副铁匠的体格,而且还让他接受了铁匠式的训练。在他孩童时期的每年夏天,他都会被父母带到庄园去度假,在这里,海明威亲近大自然,能够亲身感觉到原始森林的美丽,因为海明威小时候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令他一辈子都很热爱大自然。这个庄园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回忆。

海明威的母亲格雷斯年轻时具有女权主义思想。她在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领域有着非凡的才华。从个人传记中我们发现,她比较喜欢将海明威和他的姐姐打扮成双胞胎模样,她认为这样做,较好地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可以让她找到一个渠道去释放她作为女人来感受男人的雄心和力量的欲望。而海明威的父亲虽然重视培养了他游泳、钓鱼、野营等男性爱好,但却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因其多愁善感,最终以自杀方式了却生命。父母迥异的性格无疑影响了海明威接下来的生活。

海明威从小就酷爱文学,而且非常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作素材。海明威的童年对自己的日后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二、幼年经历对《伊甸园》的影响

海明威的幼年经历对他后来创作《伊甸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海明威从小就喜欢钓鱼、狩猎等户外活动。在《伊甸园》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他的浮子猛地下沉,钓丝紧绷着朝下斜去,他用力抵消一条鱼的拉力,把钓竿抬起,这鱼坚强有力,乱蹦猛冲,使钓丝在水中嘶嘶作响。他设法握得尽量地松,那鱼不断地企图向大海游去,长竿被拉弯,钓丝和钓钩引线都快给绷断。小伙子跟着那鱼在防波堤上朝前走,以便放松紧绷着的钓丝,但鱼还是不断的拖,因此随着它朝前冲,钓钩的四分之一被强拉入水中。”文中细致地描写了钓鱼的整个过程,到最后“我们已经把它制服了”。从这段的描写可以看出,海明威在钓鱼这方面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可以看出海明威的父亲对他小时候的培养所起的积极作用。

有关外出狩猎的生活经历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在小说十八章到二十四章中就插入了与这篇叙事小说毫无关系的非洲猎象的故事,以此来区别他的工作是与两个女人漠不相干的领域。《伊甸园》中越来越多地提及戴维孩提时在非洲的经历,并以他当时的判断来阐述他对父亲和一个非洲人的想法。可见,作者创作上并无创新之举,依然不脱海明威式的创作公式,思想深度则更距他作为“迷惘一代”代表人物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相去甚远。对于海明威而言,这绝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也许正是因为内容的平淡无奇与创作的程式化,才使人意外发现书中蕴藏的另一种价值。众所周知,海明威素以硬汉自诩,超人自居,更是以塑造硬汉人物形象而著称。但在小说中,他却一反常态,把男主人公置于犹豫、被动、无力反抗的地位,并辅之大量与硬汉形象完全相反的内心自白。这些自白的真实与贴切,使人无法抑制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这就是这位伟大作家内心自我的另一面吗?不是没有可能的。

《伊甸园》中猎象的故事看似是游离于主人公写作和恋爱的矛盾生活之外,其实是戴维自我反省的表现,那时的戴维处于一种迷惘的状态,他选择用猎象的故事来确定自己的男性身份和权利。

请看作品精彩的描述:“象挨到第一枪时,一只眼睛挣得很大,随即变得呆滞起来,鲜血从耳中涌出,在皱巴巴的灰色皮肤上成鲜亮的两道淌下。这血的颜色不同,戴维想我该记住这一点,他记住了,但对他从没有过什么用处。这时候象的所有尊严和高贵以及所有的美都消失了,成为皱巴巴的一大堆血肉。”小说中的精彩描述,也恰恰反应出海明威对狩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戴维寻找大象的过程无疑是一种自我寻求过程,整个故事读起来平实自然,它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刻意寻求:“在现实和未来的荒原上人们无法忍受,就会去寻找过去,寻找本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处于动荡的十字路口,人们无法把握世界和自身,就更可能崇古慕朴,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困惑和对原始的皈依:希望重建伊甸园。”这段猎象的描写,并不是闲笔,而是从深层次上关注人生的寻求,不断拷问那千古不变的生死循环的意义或无意义。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一种不自觉的思维使海明威和戴维有了一种内在的重合: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心理状态。海明威在写这段文字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进行自我的寻求。

海明威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但对于自然界的相互残杀却无能为力,在捕猎的过程中海明威极力地表现出激奋,但是,在看自己的战利品时却又表现出因自己的猎杀而感到内疚的心情和对动物悲悯的情怀。

三、幼年经历对海明威人生的影响

海明威的出生地是伊利诺伊州的橡树园,当年这里是一个村子,北面是大草原,西边流淌着长长的德斯·普莱茵斯河,惟独东面紧挨着大城市芝加哥。随着芝加哥的发展,橡树园也逐渐地发展起来了,很快这里的生活就变成现代化、城市化了。橡树园的人们虽然紧挨芝加哥,却与芝加哥画清界线,他们认为芝加哥是肮脏不堪的,而橡树园的人们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是清洁干净的,还经常举办引人向上的宗教活动和社团活动。

海明威的一家在橡树园不算最富有,但很有地位,很受人们的尊重。他的爷爷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后来又创建芝加哥基督教青年会,最后定居在橡树园做房地产生意。海明威也受到了爷爷的影响,后来积极投身于战争当中,这与他爷爷的早年教导和熏陶有关。

海明威的母亲格蕾斯·霍尔·海明威爱好音乐,在海明威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对他进行音乐上的培养。海明威的母亲是深受女权主义影响的女性,她独立,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由于她一直都想生育一对孪生子,却没有如愿,于是海明威在小的时候,就与相差一岁的姐姐穿一样的衣服,梳同样的发型,和姐姐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可以看出,海明威的童年是与姐姐朝夕相处的,对性别定义的模糊,甚至影响到海明威的婚姻生活。

父亲的一举一动在海明威的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海明威本人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海明威的父母都有很高的修养,在文学上也对海明威有很大的帮助,海明威的母亲喜爱唱歌、画画,因此,海明威的小说都很有画面感。

我们在《伊甸园》中看到海明威用大量的文字,描述与主题没有关系的猎象故事,打猎这一行为是“硬汉形象”的表现,戴维想通过这个故事来唤起男性生命自身的本源,在创作中寻求自己。这时的戴维与海明威仿佛重合在一起,海明威一生都在寻求生命的意义,海明威在写猎象经历,也是在表达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男性专横的厌恶。

J522.1

A

1007-0125(2015)01-0185-02

黎天宇(1994-),男,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猜你喜欢

绥化伊甸园戴维
何藩纪实摄影创作中的主观因素研究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绥化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实施过程的关键点回顾
伊甸园
伊甸园
新闻评论应注意在“度”和“点”上着力——《绥化日报》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谢欣:伊甸园ENED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
各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