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拉论坛助推中拉关系“升级换代”

2015-03-12孙岩峰

世界知识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拉拉美

孙岩峰

1月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拉方代表团团长。供图/CNSphoto

1月8日至9日,中国—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拉共体33个成员国中29个国家的首脑或部长出席。这既是中国2015年首场外交大戏,更是中国与拉美整体合作的里程碑式事件。会议所通过的三项文件以及各国代表所表达出的强烈合作愿望,将大大推动中拉全面关系进入“提质、增速、扩容”新阶段。

满足双方共同需要

中拉关系源远流长。公元16世纪,连接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海上贸易之路就已成型。新中国成立后,中拉关系进入一个调整期。经过多年民间交往的铺垫,拉美各国政府和民众对新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逐渐深入,建立正式关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960年古巴首先与中国建交,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迎来中拉建交的高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拉美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资源产品来源地、工业产品潜力市场以及对外投资的重要伙伴。在资金、资源和劳动力的全球配置过程中,中国和拉美两个新兴增长极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中国在本世纪头十年的高速增长,使中拉经贸利益得到前所未有的捆绑。中国现在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是巴西、秘鲁、智利的最大贸易伙伴。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测算,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拉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在中国与拉美国家双边合作日益成熟的同时,中拉整体合作需求日益强烈。一方面,拉美一体化取得重大成果。拉美是全球地区一体化尝试最早、最活跃的地区。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自认为处于世界经济政治外围的拉美就成立了包括拉美一体化协会等多个一体化组织,为抗衡发达国家的“经济剥削”和“政治欺压”。70~90年代,拉美相继出现以巴西、阿根廷为首的南方共同市场,以哥伦比亚、秘鲁等安第斯国家组成的安第斯共同体,以及中美洲共同体、加勒比共同体等小区域组织。新世纪以来,涵盖南美12国的南美国家联盟,由墨西哥、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组成的“太平洋联盟”相继成为拉美政治、防务、经贸一体化的尝试。特别是2011年成立的拉美—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更是首次在拉美大陆成立的包含全部33国的地区性组织。另一方面,拉美内部合作与整合需求增大。随着拉美一体化的深入,整体性互联互通的需求日益强烈,拉美能源网、南美交通一体化网络等庞大设想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上的中国和拉美单个国家的双边合作,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拉美自身一体化的需求,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机制推动中拉关系整体前进。

整体合作“顶层设计”已定

中国通过参与建立中非论坛、中国与东盟10+1论坛等机制,获得丰富经验,因此,中国领导人率先提出了中拉整体合作的倡议。2012年6月,时任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南美时,首次建议开展中拉整体合作。同年8月,中国同拉共体“三驾马车”(前任、现任、下任轮值主席国)外长建立定期对话制度。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期间,同时与八个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谈,为中拉1+N多边会谈模式进行尝试。2014年1月,拉共体峰会通过《关于支持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特别声明》,为中拉开启整体合作进程奠定了基础。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同拉美国家领导人成功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宣布成立中拉论坛。

在中拉双方共同推动下,此次首届部长级会议得以成功举办。会议通过的《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三个成果文件,为未来中拉整体合作确定了方向、指明了领域,并提供了机制保障。

《北京宣言》是对中拉论坛以及中拉整体合作的性质和原则进行明确宣示,特别强调中拉在遵循尊重、平等、多元、互利、合作、开放、包容和不设条件的原则下,进一步深化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共同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避免外界将中拉论坛错误地理解和过分解读为针对第三方的“政治或军事结盟”、颠覆现有国际经贸和金融体系的“经济托拉斯”,或跨大陆间的国家集团。但中拉并不讳言,双方具有相似的发展目标和广泛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理应成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中拉合作的“五年规划”,则是对中拉经贸合作的领域、方式、节奏做出了详细设计,是中拉未来具体合作的路线图。在政治方面,加强高层互访,扩大立法机构以及司法机构合作,推动中拉政党、地方政府和青年之间的交流。在国际多边合作方面,加强在联合国、世贸组织、气候变化谈判中的合作,特别提到要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网络合作,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经贸合作是中拉整体的基石和重头戏。中拉将力争在十年内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双方投资存量达到至少2500亿美元,特别是在拉美国家非常重视的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商品生产领域,以及交通运输、港口、公路、仓储设施、商贸物流、信息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将给予高度关注。在能源、农业、矿产、工业、科技、航空航天等中国与拉美国家业已成熟的一对一合作领域,也尝试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合作层次。

《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是对中拉论坛未来机制运行进行规范,包括相互联络和协调机制、资金和人力保障,并确定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会议将于2018年1月在智利举行。中拉将共同努力,使之成为可持续运行、高效务实的跨地区合作机制样板。

如何平衡好四大关系

中拉论坛成功举行,引发拉美各国的厚望。以出口大宗商品为主的南美国家希望借助中国资金和市场,扭转经济颓势。俄罗斯媒体称,在全球石油价格下跌和经济形势迷茫的背景下,面临经济困境的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厄瓜多尔等国盼望获得中国援助,确保能源和矿产出口稳定。而中美—加勒比国家则希望搭上“中国快车”。与中国尚未建交的巴拿马公开发表题为“拉同体—中国强化联系声明”,倡议举行中拉峰会。巴哈马主动要求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希望借助即将通航的北京—蒙特利尔—哈瓦那直航,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游客带到加勒比的蓝天白沙。

而美国的媒体舆论则显示出其矛盾的心态。一些媒体担心中国抢占美国“后院”,“北京在拉美这个战略敏感地区不断提升影响力的时候,不是拉共体成员国的美国将逐渐被边缘化”。也有一些分析人士客观分析,中国在拉美战略目的有三:中国企业国际化、获得原材料、出口中国商品。而且中国的存在将帮助拉美发展基础设施和增加国际贸易。一个繁荣稳定的拉美有利于全世界。

总之,舆论普遍认为,中拉论坛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关键是如何确保方向正确、路程顺利、结果圆满。为此,在推动中拉整体合作时,应妥善平衡好四大矛盾。一是处理好大国与小国之间矛盾。拉美33国中,大国担心原有合作蛋糕被分割,小国担心国小言微被忽略,各国心态预期相差过大不利整体团结。二是处理好拉美国家强烈合作愿望与复杂国情之间的矛盾。尽管拉美各国政要、媒体均对中国投资和对华贸易抱有很大期望,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各国政治、社会形势复杂,很多中国投资项目面临各种挑战和杂音。比如,墨西哥高铁招标,中国企业先是中标,但随后又被官方宣布无效就是一例。三是处理好建交国与非建交国关系。中国既要推动与拉美21个建交国的全面关系,也要发展与12个非建交国的民间关系,使之成为稳定两岸关系的有力武器。四是处理好中美关系与美拉关系的平衡。奥巴马第二任期以来,加快了对拉美外交政策调整,通过美古开启复交、缓和与巴西关系、参加今年4月将在巴拿马举行的美洲峰会等方式,力图“重返”拉美。未来,如何在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大局下,推动中拉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快速度上发展,考验着中美拉三方领导人的智慧。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拉美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拉拉美
没有非洲拉美裔历史的国家拉美裔传统月是不完整的【精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拉美的特色活动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仪器分析》课程中拉曼光谱的开放实验设计与实践
中拉关系:官方外交与公共外交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