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探究

2015-03-12颜畅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投切损耗容量

颜畅平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台山供电局,广东 台山 529200)

低压配网无功补偿当前得到了电力行业企业的积极关注,供电企业也加大了对无功补偿方式的研究力度。经过实践总结得出,配网无功补偿技术不仅能够维护电压的安全,提高电压供应质量,同时也能够控制供电成本,达到节能降损等目标。从整体上维护配网系统的安全。从当前来看,低压配网无功补偿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配网的高效运行,必须加大对配网无功补偿方式的研究力度,打造出科学的补偿模式。

一、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与重要作用

配网系统中,因为一些特殊电器元件的配置,例如:电容元件等等,导致系统内部出现了有功与无功功率,后者自身不会耗费能量,然而,会造成电能损耗问题,从而对配网系统带来不良影响。假设配网系统的电流量上升,电压下降,此时的电能损耗会更高。因此,科学分配无功补偿容量,使无功潮流得到合理布置,提高功率因数,从而能够有效控制配网内部的各种损耗,同时也能够对应确保电器设备功能与作用的高效发挥。

1 控制线路的有功损耗

如果通过线路的电流为I,该线路电阻对应的有功功率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算出:

其中:

V ——电压;

R ——电阻;

I——电流;

ΔP1——有功损耗。

当配网系统的构造、参数等保持恒定时,且有功功率P保持不变时,配网线路的ΔP1和cos2φ之间呈负相关,这样有效控制了有功损耗。

2 控制电压损耗

配网系统的电压损耗应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ΔV=PR+QX/V,在该公式中,

P ——有功功率损耗;

Q——无功功率损耗;

R——电阻;

X——电抗。

假设并联电容器QC发挥补偿作用,对应公式则变为:ΔV=PR+(Q-QC)X/V

当该线路得到无功补偿,则有效控制了电压损耗。

3 确保设备被高效利用

电器设备的功率因数应该利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其中 S 代表电源设备容量,如果线路的电压与电流处于稳定不变状态, 那么 cosφ和P之间成正比。

二、低压配网无功补偿优化配置的原则

配网系统内部,无功功率呈现出某种变化、流动的特点,无功功率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配网的正常、安全、合理运转。所以,必须积极控制其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配网的安全稳定,提高其运行质量。因此,无功补偿可以本着“分层次、分地域进行补偿,就地平衡”的理念,具体应该把握好以下方面:

1 维护配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平衡统一。因为一旦无功电源的布置、安装不科学,就很容易造成配网局部地区无功电力的不平衡,从而带来大规模的无功功率流动现象,加剧了配网的无功损耗。

2 调动电力部门与用户的双重力量。无功补偿需要双方的有效配合,力争实现无功的就地补偿与平衡,供电部门要同用户建立沟通和联系,本着大体的无功功率的需求,来调动双方的无功补偿积极性,从而有效控制配网无功功率,提升用户电压。

同时,还要重点做好配网降损与调压工作,低压配电补偿为主体,辅助其他补偿方式,最终实现配网的无功补偿。

3 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共同努力。应该重点发挥分散补偿的作用,要使无功补偿一方面实现配网的整体平衡,另一方面又要维护部分的平衡。电力部门与用户端齐头并进,共同参与支持补偿,从而实现分散与集中补偿共同促进的目标。所谓的集中补偿就是将大型的补偿装置配置于变电站,发挥大型补偿作用。分散补偿则与此相反,是针对于配网中的局部地区实施的分散式补偿。

三、低压配网无功补偿中的问题分析

1 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从目前的供电系统来看,有很多公共变压器,其数量也在持续上升,然而,其内部缺少充足的无功补偿容量,从而加剧了有功损耗规模,而且这种大型的公共变压器被利用的次数和程度都相对有限,其工作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因为各个用电客户端的无功补偿缺少一致性,使得补偿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2 不合格的无功补偿设备

当前,大多数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信号选择方式主要为:随意选择一项;一相电流、余下的两相电压,将这种无功信号的选择模式作为参照,来决定投切容量,然而,这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具体体现为:非采样相补偿不足或者补偿过度。而且对于投切容量的选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通常是根据功率因数来对应决定电容器的链接与拔除,由于电容器容量级差较大,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切的准确度,甚至出现投切次数过多的问题。

3 集中补偿规模过大

这种补偿模式的适用范围相对有限,一般是针对于配网以及变压器来说的,能够有效控制无功功率损耗。却对用户一端产生的有功损耗起不到太大的控制作用。总的来看,在集中补偿模式下,用户一端的无功损耗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事实上也就无法达到节能降损、减排等目标,总体上也达不到良好的补偿效果。

四、无功补偿的模式和方法

1 补偿模式

补偿模式的选择要尽量实现无功就地平衡,具体可以选择随机补偿与随器补偿,这两种补偿模式,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随机补偿。将电容器和电机联系起来,再优选出合适的控制装置与保护设备,使他们和电机共同投切,这种补偿形式往往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如果小于30千瓦线路应该选择固定补偿,相反,则应该让固定补偿、动态补偿同步进行。这其中所涉及到的补偿容量公式为:

式中:

QC——无功补偿容量;

Ue——电机额定电压;

Io——电机空载电流。

第二,随器补偿。当线路<50kvA时,单纯进行空载固定补偿,相反,则适合选择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补偿模式。

2 补偿方法

主要的无功补偿方法包括以下几大类:

第一,固定补偿。

固定补偿是立足于配网整体实施的补偿模式,是对配网系统的综合衡量、全面考虑,例如:通过分析配网各项年平均参数,参照无功的分布特点来对应有针对性地择取无功补偿点,而且保证各点投入一定的电容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控制成本的效果。固定补偿方法的优势体现在:维护了整个配网的高效运行,降低了补偿成本,维护了配网无功潮流的平衡。其缺点体现为:无法彻底解除电压波动现象。

第二,手动补偿。

所谓的手动补偿,就是将多个电容器按照一定的规律、规则和顺序,有效地组合起来,以此来改善并优化补偿容量。这种补偿方法一般适合用配网负荷不稳定、容易发生波动的情况。不足之处体现在:实施过程相对复杂,因为分组工作相对繁琐,而且不同电器设备质量较重、占地较大,是一项高专业、高技术、高体力的工作,同时,只能围绕采样点参数来计算,无法获得理想的补偿成效。

第三,自动补偿。

自动补偿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结果。是将微电子技术运用在配网系统内部。参照传感器中的信息,控制器负责计算数据,得出不同阶段配网所需要的无功补偿量,对应科学调整电容器组的投切,从而实现及时、有效补偿。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自动补偿技术得到了全新的发展,最为典型的就是功率因素自动补偿系统的发明和应用,其具体的运行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五、低压配网无功补偿优化模式与最佳配置

1 优化模式

经过对不同配网补偿方式的分析,综合对比来看,低压配网的无功补偿适合选择2/3法则来实现补偿模式的发展和优化。具体体现为:选定某一电源线路,确保其处于无功负荷状态下,对其实施三等份划分,那么其2/3的地方就是最适合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2 最优配置

最优配置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定位无功补偿设备的位置,并正确地选择补偿容量。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第一,依据2/3法则来优化配置无功补偿设备,使其处于主线无功负荷2/3的地方。第二,科学标识出不同线路上的无功负荷的分布状况,再将一个分叉主线对应变化为两个。第三,经过变化得到的两条无分叉主线各自来做好最优配置。

现阶段,低压配网无功补偿已经得到了供电部门的充分重视,由于其主要存在于10kV变电站内部,补偿不足容易对变电站系统带来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无功功率损耗、线损、供电服务水平下降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加大对电网的设计与规划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无功补偿方法,来实现对配网的优化,这样不仅能够维护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能够确保配网的安全、有效运转,也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结语

低压配网无功补偿方式的选择与优化不仅能够维护配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能够提高供电质量,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1]刘旭明.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

[2]郭金刚.低压配电网的无功优化问题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07).

[3]张劲.配电网中低压无功补偿优化建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

猜你喜欢

投切损耗容量
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
基于电容器投切的电网谐波阻抗测量
变压器附加损耗对负载损耗的影响
基于无功补偿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研究
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研究
2015年上半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916万千瓦
201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470万千瓦
基于位置伺服控制技术的电容器投切相控真空断路器设计
基于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接触器过零投切系统研究
改进等效容量法在含风电配网线损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