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拉动视角下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机制

2015-03-12孙爱真刘卫华刘荣昆

关键词:生态旅游供给

孙爱真,刘卫华,刘荣昆

(1.保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云南 保山 678000;

2.保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3.保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需求拉动视角下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供给机制

孙爱真1,刘卫华2,刘荣昆3

(1.保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云南 保山 678000;

2.保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3.保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从环境效益的视角,首次把各种产业分为生态产业(对环境产生正外部性)与传统产业(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性)两大类,进而提出产业与生态协调的两大体制:生态产业市场化与传统产业生态化。并提出了生态产业市场化的机制安排——发展生态旅游和碳汇项目、传统产业生态化机制——实施节能减排。从资源禀赋看,西南地区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非常典型,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低,且距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政府应重点打造周末经济,在周末高速公路通行费豁免、带薪休假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企业应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民生工程,在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增加文化服务项目等方面付出努力。

关键词:公共生态产品;供给;生态旅游;周末经济

当前西南地区生态资源富足与环境污染并存,生态系统功能快速萎缩的“生态悬崖”逼近,因此社会有大量的生态产品需求,而生态产品供给明显不足,亟待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李克强总理指出:“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充足的阳光等生态产品具有较强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别是重庆、成都等超大特大城市,在涌入大量人口后环境质量堪忧,有效匹配生态产品供需成为一个难题。我们必须重新界定生态产品的外延和内涵,明确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的供求机制差异,为最终满足公众对生态产品需求提供制度借鉴和政策启迪。

一、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

国外对于环境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环境产业的发展状况、产业发展动力等领域。BERKWEIZI指出,环境产业迈向成熟的标志是:增速放缓、市场供求平衡、企业兼并增多、市场结构转向寡头、多数人能消费得起环境产品及服务、消费者权利日益受到重视[1]。WOERQI研究了德国环境产业的经营状况,认为该行业生产投资活动、研究与开发状况、市场结构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对德国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2]。BROWN基于中国的实证数据,阐述了中国发展环境产业、建设循环经济模式的重大意义[3]。仲上键一指出,健全和完善环境立法非常必要,事实上发展环境产业的根本动力就在于实施彻底的环境管制[4]。

从环境效益的视角,本文首次把各种产业分为生态产业(对环境产生正外部性)与传统产业(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性)两大类。市场经济下,市场机制本身放纵了资本的逐利性,进而导致传统产业发展迅猛而生态产业停滞不前。传统产业从商品经济以来早已存在,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而生态产业只是在工业化后期,面临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才浮现出来。因此,合理划分两类产业并追溯两类产业的发展历史,为我们正确看待市场经济下人与自然的矛盾,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新陈代谢断裂”、“人与自然异化”的理论提供启迪,为该矛盾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5]。

国际社会早在20世纪末就发现了生态产业的重要性。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强调提供生态产品以满足人类需求的国际公约。正如2014年美国电影《星际穿越》所预言的,“如果不能控制气候变化以满足人类对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人类将面临‘坏未来’,不得不放弃地球。”

二、生态产品供给的体制机制

人本身是二元的,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追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但两种属性的需求是不同的。从自然属性看,生命与健康是人最本质的长期需求。从社会属性看,解决生存问题获得个人发展是最急迫的短期需求。然而,市场经济本身的逐利性经常导致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充足的阳光等供给不足,远远小于市场需求。物质产品的供给过剩、造成环境污染,电子垃圾、医疗废弃物、放射品经常困扰着人类(表1)。

从环境效益的视角,本文首次把各种产业分为生态产业(对环境产生正外部性)与传统产业(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性)两大类,进而提出产业与生态协调的两大路径:生态产业市场化与传统产业生态化,通过公共生态产品和私人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产业与生态的真正协调发展。这里基于经济学中对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划分,把生态产品分为公共生态产品和私人生态产品两类。私人生态产品,指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和效用的可分割性,采用绿色方式生产的各类产品,以绿色农产品、绿色工业品为典型代表。公共生态产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采用绿色方式生产的各类产品,包括各类自然资源所提供的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候等。

表1 生态产品的供给机制

生态产业市场化、传统产业生态化是生态产品供给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产业领域,面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仅国有部门垄断生态产业)已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生态产业的市场化势在必行。必须改善政府对生态领域的治理方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生态产品供给结构,提高生态产品供给的活力、质量和效率。通过引入国内民营资本、外资资本等第三方,参与运营和管理各类自然资源,通过规模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满足公众对生态产品日益扩大的需求,同时加强政府对各类参与主体生态责任的审计。《京都议定书》中碳汇项目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公共生态产品由第三方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在传统产品领域,则需要生产方式的大变革,采用清洁生产方式、不断降低资源消耗,使人均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就生态产品的具体运作机制来说,发展生态旅游、碳汇项目,实施节能减排是三大重点措施。生态旅游解决了异地消费公共生态产品的问题,需要探索消费者、景区管理者、经营者互利共赢的模式。碳汇项目解决了本地居民消费公共生态产品的问题,需要地方政府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与谈判,以实现上下游的互利共赢。然而,碳汇项目周期太长为人诟病,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当然,公共生态产品市场化并非单一市场化,而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实施宏观调控的同时,运用市场的理念和做法来运作公共生态产品。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增强参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让参与企业有更多自主性,成长为公共生态产品市场的法人主体,并通过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实现公共生态产品周期性的休养生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设计

(一)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分布的典型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在城市和农村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生态圈的分布更加复杂,存在着四元生态结构。依据图1中的箭头所示,公共生态产品数量和质量最好的区域是原始生态区或无人区,然后依次是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的公共生态产品供给严重缺乏。 在西南地区,生态圈的辐射图则有所改变。西南地区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非常典型,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非常低(见图2),且距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具有发展短途生态旅游的优势。因为传统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猎奇行为,重复消费的频率较低,传统旅游模式只能使景区承包企业和周边居民致富,非景区居民参与度较低、收益有限,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生态旅游的需求是空气、水、阳光、气候等公共生态产品,人们每天都要呼吸新鲜空气、饮用干净水源。因此生态旅游本质上不再是猎奇,而是一种类似于快消品的消费,重复性强,需要培养客户忠诚度,但公共生态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因此消费者更多关注消费的方便性和服务水平。在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市场化的典型模式就是发展生态旅游,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生态旅游。转变传统旅游模式,发展生态旅游能使更多人受益,同时也是当前缓解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二)机制设计的原则: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

1.企业角度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6]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做投资项目时,首要考虑是成长性,即项目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得快速发展、这些条件该项目是否具备。然后企业就会平衡股权结构、分散风险。美国早在1990年就开始了生态旅游取代大众游园式旅游的新模式。国家公园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其经费来源于国会拨款和自谋收入。自谋收入部分采取特许经营模式,适用于住宿、餐饮和娱乐项目[7]。成长性是决定企业是否投资参与的重要约束。在公共生态产品领域,企业考核成长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政府规定的特许经营范围、消费者预期需求。其次,企业还要考虑供应链。企业能否提供适合的产品以满足特许经营规定和顾客的消费期望,这些产品是否有一个稳定的供应体系。供应链体现了需求的实现过程,反映了企业的预期收入和成本状况,最终反映企业的利润指标,是企业投资项目的激励约束。

2.消费者角度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

获得消费剩余和效用感受是消费者付费的基本依据,因此心灵体验是消费者参与约束的关键。如果企业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水、空气、气候,即使免费体验也不会有需求产生。激励消费者重复购买公共生态产品的关键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价格和便利性。当消费者的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大于等于价格时,消费者就会购买,反之则不购买[8]。同时,很容易看出产品的便利性(可获得性)也是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三)机制设计的关键:供需的有效匹配

1.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需求的典型特征

第一,单次需求的时间较短。公共生态产品需求时间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节假日和周末。我国法定节假日主要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一般在28天左右,期间高速公路免通行费。小样本调查表明,公众在春节期间主要目标是返乡过年,国庆长假主要安排国内长途旅游和出国游,需求为传统模式。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主要安排中短途旅游,距离在500 km 以内,需求仍为传统模式。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一般在距离城市100 km以内的城乡结合部实现,具有典型的短距离、少目标(公共生态产品)、多频次、方便性的特点,属于新兴的生态旅游模式。这种需求一般在周末集中释放,单次需求仅限于周六周日两天,时间较短,花费较少。

第二,需求区域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我国二元经济的缓冲地带,消费水平、便利性、污染程度等指标都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西南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往往是山区地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里人口密度低、建筑密度低、道路密度低、工厂密度低,有农村的原生态产品和城市的服务水平,安全、卫生程度能够基本满足需求。距离优势契合了旅游者短暂的周末时间,而生态环境的巨大吸引力又催生了需求的逐步放大。

第三,对公共生态产品支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公共生态产品的消费同其他消费类型一样,呈现出高端产品、中低端产品并存的局面,并与消费者的购买力一一对应。目前,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消费中以“早出晚归”型的一天式项目居多,满足了中低端的需求。而集合温泉、酒店、避暑、养生为一体,“住宿一晚”型的高端项目逐渐发展起来,高端产品在发挥森林“绿肺”功能方面显然更具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供给的难点与障碍

第一,体制性障碍。高速费、带薪休假是当前公共生态产品消费的主要体制性障碍。高速收费无疑增加了旅客的出行成本,国外多数高速公路是免费通行的。而带薪休假并未上升到我国法律层面,因此在多数单位难以实现,特别是在民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窗口”部门、公安消防医院等应急服务机构,加班现象频繁。

第二,景区门票较高。景区是经过人工改造的原生态区域,是目前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的提供主体,其管理费用应该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当前,景区经营性环节收取的门票费用过高,减少了公众消费公共生态产品的机会。特别是家庭型生态旅游,加上交通、住宿、餐饮费用使得总体支出过高。造成景区产业与事业的关系及比例不清晰、公众消费评价低。

第三,自然灾害频发。西南地区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景区提供公共生态产品的能力面临不确定性,自然灾害也影响着道路交通、公共安全、游客心情,但却无法准确估计,因此是影响因素之一。

(四)机制运行的保障: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政府监督

1.完善的市场体系。随着公共生态产品需求的增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变得十分必要,景区通过市场细分能够实现专业化的管理。景区要做好饮食市场、住宿市场、索道市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尽力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有效的政府监督。增加政府对公共产品定价的管制,民生价格、民生质量、民生服务的关键是杜绝垄断定价、随意定价。景区要摒弃垄断思维,把公共生态产品作为一种必需品向市场供给,景区只获得正常利润而不是超额利润。

(五)具体的机制设计方案

1.政府作为。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服务民生为切入点,树立假日经济、周末经济、生态经济的理念。建议在周末期间取消城市内的收费站和机场路、环城路的收费,以及通往城乡结合部景区的通行费,以活跃周末经济,增加居民对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同时,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景区、文化娱乐场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

重庆市2002年启动主城区路桥通行费改革,普通采用年票制度。即确定一定范围内的车辆,一年一次性交纳过桥费,即可在当年内,任意通过主城区各座桥梁(隧道),使得主城与郊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9]。该模式比按次收费节约了时间和通行费用,给已交费车辆利用周末到近郊旅游、消费公共生态产品提供了更多激励。建议适当降低年票费用直至完全免费,鼓励更多城市人周末出行。

2.企业行为。景区管理企业应适当降低门票直至免费。较低的门票价格可以保证企业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居民对中低端公共生态产品的需求。当前,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仍然偏低的现实背景下,较低的门票价格可以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同时,企业可以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集温泉、酒店、避暑、养生为一体的高端项目可以满足高收入群体的改善型需求。另外,企业可以开通更多的便民服务项目。比如网络售票、赏花节、文艺活动等等,把公共生态产品需求与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使居民在享受国家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体验宜人气候的同时,在思想层面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提升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成都的“五朵金花”是当前西南地区公共生态产品的典型模式。该模式以服务于特大城市成都居民为特点,以花卉产业为基础,定位于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创建“幸福梅林”、“花乡农居”、“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5个观赏主题,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10]。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 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3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J.B.伯克威茨.走向成熟的美国环境产业[J].中国环保产业,1998(6):26.

[2]J.沃尔奇,霍巴特.德国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1998(8):18-23.

[3]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2:17.

[4]仲上键一.地球环保政策与环境产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7):3.

[5]孙爱真.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探析[D].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学院,2010.

[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佟敏.浅谈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J].美中经济评论,2005(3):48-51.

[8]彭贵华.重庆市主城区路桥收费改革实践与思考[D].重庆:重庆大学,2007.

[9]VENKATESH R, KAMAKURA W. Optimal bundling and pricing under a Monopoly: Contrasting complements and substitutes from independently valued products[J]. Journal Of Business, 2003, 76(2): 211-231.

[10]石倩.深化发展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项目探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Supply Mechanism of Public Ecological Products in Southwest

Chin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emand-Driven

SUN Aizhen1, LIU Weihua2, LIU Rongkun3

(1.Marxism Theory Department,Baoshan University,Baoshan 678000,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aoshan Universty,Baoshan 678000,China;

3.School of Humanity,Baoshan University,Baoshan 678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is paper first divides all industries into ecology industry (positive externalities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 (negative externalities for the environment).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two coordination systems between industri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y industry by market and traditional industry by ecology. It also proposes market mechanisms in ecology industry—ecotourism and carbon sinks projects and ecology mechanism in traditional industry—energy save and emission reduce. From the resource endowment, Southwest in China is influenced by the mountainous terrain. There exists small cities and big rural areas and people in the suburbs are very small. A large distance may be found from the city to the suburbs. And so there has a geographical advantage to develop ecotourism in the suburbs.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weekend economy and exploring the policy of free highway during the weekend and paid leave. Firms should consider ecotourism as livelihood projects and make efforts in reducing prices of scenic ticket, increasing cultural services and so on.

Keywords:public ecological product; supply; ecotourism; weekend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 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5-0064-05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5.013

作者简介:孙爱真(1980—),女,河南商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哲学、生态经济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3XJY008)。

收稿日期:2015-05-21修回日期:2015-06-23网络出版时间:2015-09-2517: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925.1714.026.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5,9(5):64-68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供给
绿色技术创新理念下生态旅游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四川祭出农业供给侧“优、绿、特、强、新”五字诀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