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学写作的蓄势艺术

2015-03-12陈敏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6期
关键词:铺垫游子写作者

陈敏

陕西商洛市商洛学院

1 蓄势艺术概述

蓄势艺术是文学写作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写作技法。一般来说,蓄势艺术是指写作者在文学写作中有意识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来进行描写和叙述,为文章的情势发展做铺垫,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气势和审美效果。“蓄”是积蓄,指写作者通过委婉曲折的描述为文章内容的推进和发展积聚一种潜在的情感力量:“势”是情势,是指写作者的情感在作品中表达的方向和形势,以及故事情节的转折。写作者在文学写作中有效地应用蓄势艺术可以增强诗歌和散文的抒发情感的力度,更加吸引读者,深化文章的可读性。蓄势艺术在小说、戏剧等记叙类文学写作中的合理运用还可以使故事情节更有悬念,层层迭起。

蓄势艺术主要包括文学写作的积蓄和喷发两个阶段。积蓄阶段要求对写作内容进行强化铺垫,为下文的喷发做铺垫,一般以平稳或者舒缓的叙述和描写为主,而且积蓄阶段的写作内容一般比较丰富。喷发阶段是写作者情感的升华或者故事情节的急转,是前文积蓄的目的与结果,一般气势雄壮、出人意料,形成高昂、急促的情势,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同时也深深感染着读者,引起写作者与读者的共鸣,主要是以写作者的直抒胸臆与议论式的抒情来表达。因此积蓄阶段和喷发阶段的写作在蓄势艺术中既对立又统一。文学写作的情节发展和情感表达与写作者科学合理的积蓄和喷发有直接的关系。由此来看,积蓄阶段的根本目的是为喷发阶段做基础,有蓄才有发,欲发须有蓄,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蓄势艺术在文学写作中产生的效果不容小觑。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人的思想感情有强弱不同的等级,而且感情的深入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从弱到强的演变过程。因此,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感情的了解和深化也是随着阅读地深入和作品情节的推进而发展的,从了解、欣赏到最终引起共鸣。在文学写作中,写作者为充分而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就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描述和表达,为感情的发展层层铺垫。由此来看,蓄势艺术符合了写作者和读者双方情感的表达规律,对文学作品的写作和阅读都是一门很好的艺术表现形式。

2 文学写作中的蓄势艺术的表现效果

2.1 诗歌和散文中的蓄势艺术

诗歌一般是写作者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在叙事类的诗歌中运用蓄势艺术较为多见。例如,北宋词人刘永在词曲的著作中善于运用蓄势艺术来委婉地抒发情怀。“游子思归”是古代诗词描写中一个常见的话题,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虽然会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简短凝练,但是由于没有情感的波澜和推进,表达比较空洞而且没有说服力,不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而且可读性较差。以刘永的词《夜半乐》为例,作者在词中巧妙地运用蓄势艺术,对驾舟到南方的游子在旅途中遇到的景色进行刻画和渲染,以景寄情,层层蓄势,使游子思归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这首词的开篇描述了寒冬时节泛舟南行的游子,并没有体现游子远行、身在异乡的思归之情。随后“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鷁,翩翩过南浦”的描述,可以游子随着泛舟前行以及旅途景色的变换,内心的情感开始出现微小的变化。随着情节的推进,“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作者对远近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侧面突出了游子旅途的艰辛以及身在异乡的孤苦无依,而溪岸上映着残阳的浣纱女欢快的笑声引发了游子心底强烈的思归之情,为后面情感的表达和升华蓄势,埋下伏笔,因此在以下的描写中抒发了“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和“岁晚归期阻”的孤单以及思归的感慨。这首词中以铺蓄来蓄势,细腻地刻画了游子思归的思想感情,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到升华,体现了一种凄清美,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蓄势艺术在散文写作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蓄势艺术的巧妙运用不但是散文写作行文结构的关键,也是增强散文思想感情表达的重要力量。清朝的学者但明伦曾在《但评<聊斋志异>》中写道“蓄者统篇之法也”,意思是指在文章的写作中要以蓄势为重点。散文的写作一般是写作者在散文的材料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散文材料的组织、文章的结构以及各种表现手法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加方便地蓄势抒情。由此可以看出,在散文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蓄势艺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文章行文的平庸俗套以及思想感情表达的生硬等问题,使散文的描述如行云流水般,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文章的韵律和气势。以我国著名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为例,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从自己由于幼时被蜜蜂所蛰对蜜蜂的不喜欢到后来的对蜜蜂动情,再到关切以及心头一颤,通过叙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层层推进,逐渐深入,而这个叙述和推进的过程正是作者进行蓄势的过程,最终将作者对蜜蜂的赞颂之情强烈的表达出来,营造出炽热高昂的抒情氛围和强烈的情感气势。作者通过巧妙地运用蓄势的写作技法,将对小蜜蜂以及具有小蜜蜂一样无私奉献精神的广大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的讴歌和赞美表达到极致。

2.2 小说和戏剧中的蓄势艺术

小说和戏剧的文学写作一般主要以记叙为主,运用蓄势艺术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跌宕起伏,既出乎意外又在清理之中,增加故事的趣味和表现力。例如,清代作家袁枚在小说《卖蒜叟》就巧妙地运用了蓄势艺术,全篇短小精悍,但是表现力极强。作者在小说开头对杨二相公的力大无穷进行正面刻画和侧面突出,渲染杨二相公的力气,与卖蒜翁“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的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卖蒜翁对杨二相公的表现“旁观而揶揄之”,在二人的语言交锋后卖蒜叟表示愿“以一死成君之名”。从前文的叙述可以推断卖蒜翁与杨二相公决斗必然会导致自己伤亡,但是最后却是卖蒜翁将杨二相公夹在腹中,使其“坚不可出”,最后不得不跪地求饶。小说巧妙地运用蓄势艺术,使故事的发展波澜起伏,通过卖蒜翁与力大无比的杨二相公进行决斗的叙述,出乎意料地展现了卖蒜翁的高超的武功,通过强烈的情节转折来突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保持谦虚恭谨的处世之道的深刻人生哲理,使小说更有表现力。与小说的记叙相似,戏剧写作中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层层铺垫,从而引发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和爆发,在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以及转折发展中也常常使用蓄势艺术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 文学写作中蓄势艺术的表现形式

3.1 直线递进式

在文学写作中作者以故事的情节发展或者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入为主线,层层推进的蓄势艺术表现形式称为直线递进式。例如前文作者杨朔的《荔枝蜜》,作者在写作中是以对小蜜蜂的思想感情由不喜欢到喜欢再到赞扬这种递进式的变化来进行蓄势铺垫的。

3.2 多方铺垫式

多方铺垫式也是写作者在文学写作中进行蓄势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写作者从多方面全方位的对写作对象进行描绘、刻画和渲染,达到为下文铺垫的目的。例如,当代著名散文作家魏巍在《依依惜别的深情》写作中就采用了多方铺垫式的蓄势艺术。作者分别从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军惜别、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留恋、以及送行的场景几个方面进行多方铺垫,着力渲染中朝军民惜依依惜别的深情,突出了中朝两国军民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凝结而成的浓厚的革命友谊。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渲染和铺垫,蓄势充足,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革命友谊强烈的赞美之情。

3.3 由反入正式

这种蓄势方式是指写作者从写作主旨的相反方向为出发点进行叙述和描写,然后进行转折,由反入正,使文章在强烈的对比和抑扬中突出文章的气势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刘白羽的散文《日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达自己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但是文章开篇,作者以落日为出发点,又记叙了自己曾分别因为大雾和下雨而错过看日出的机会,这是从与日出相反的方向进行描述使文章的气势和思想感情都沉降下来,然而此处也是作者写作中由反入正的切入点,随后作者调转笔锋,细致高昂地描写了自己在万仞高空看到壮丽辉煌日出的景象,将文章的气势和思想感情都推向高潮,自然地抒发了热烈的思想感情。这种由反入正式的蓄势表现艺术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文章气势大起大落,适合用于文学写作中表达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3.4 盘旋跳跃式

与前面几种蓄势艺术的表现形式相比,盘旋跳跃式的蓄势艺术是一种隐蔽而巧妙的表现形式。虽然从写作内容的表面来看,作者的跳跃性很大,与文章的主旨关联性不大,但是写作者在看似跳跃式的描述中将文章的情势暗中盘旋上升,最终在结尾处进行总结点化,使全文融会贯通,一气呵成,收到惊奇的表达效果。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目的在于表达鲁迅先生对童年照料他的阿长的怀念之情。但是文章前面的大部分都在叙述关于阿长妈妈的一些零散的记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阿长妈妈的怀念,为下文思想感情的表达做铺垫,但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不连贯。直到文章末尾,作者发出了“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深情的呼喊。因此,盘旋跳跃式的蓄势艺术需要写作者强大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熟练的盘旋跳跃思维艺术功底,一般对写作者的要求较高。

4.文学写作中蓄势艺术运用的注意事项

文学写作中蓄势艺术的具体形式很多,关键在如何“蓄”上求匠心,求变化。运用蓄势艺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以意用法,随物赋形。做到所用的蓄势形式与所表现的内容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防止为了“蓄”而用自己设计的框架去框所写的内容,以致使人感到文章生硬做作。一般说,以意用法是使用一切写作技法都应遵循的原则,但对蓄势来讲,更为重要。有人对此注意不够,作品内容有雕琢之痕,娇柔之态,影响了文章的表情效果。

第二,要掌握好蓄势的“火候”。一方面是不能蓄未足就匆匆开闸放水。有些作品之所以给人抒情空洞的感觉,没有真情实感是原因之一,但有了真情实感却没有经过一定的积蓄就“提前”大抒其情,“火候”不到也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是不能久蓄而不发,过了“火候”致使气泄。这就需要作者掌握好“火候”。

最后,运用蓄势要注意抒情者的感情状态。写作者的感情状态不同,抒情的方法也不一样,不一定都用蓄势。在一定的情境下,有的人感情表现为低沉忧郁,这样的感情宜用蓄势之法;有的人因喜悦而欢呼跳跃,情不可耐,这种情感的表达虽然也有一个过程,但不宜用过多的蓄势。应该是因情而用蓄势,蓄势是感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因人而用蓄势,看人的气质、心境。一个基本的要求是蓄势的效果使文章表现出自然、轻松、活泼的情调。

5.结束语

蓄势艺术作为文学写作中一种重要的写作技法,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的文学写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文学写作中科学合理得使用蓄势艺术,可以有效地避免文章的空洞无味,使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更加曲折跌宕,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人入胜;还可以委婉含蓄地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层层推进,潜移默化中增强与读者的共鸣。但是蓄势艺术在文学写作中的应用还要注意以意用法,巧妙合理地抒发情感,为文学写作增添光彩。

[1]黄曼青.论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形式流变[J].求索.2012(07)

[2]王坤.后现代语境与文学理论课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李刚.大众文化语境下20世纪90年代文学写作的策略选择[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4]高瑞春.互联网时代文学写作的新变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猜你喜欢

铺垫游子写作者
我的年度汉字
——宅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潮细胞
游子
出 气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下雪了
游子归家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