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浸润特色彰显

2015-03-11钱东良

创新时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生班级学校

钱东良

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反映的是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体现的是管理者先进的办学理念,折射的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

一、营造学校精神文化,展现学校文化特色

学校精神文化是由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传统和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学校文化的内在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良好的精神文化能推动学校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1.合力凝练学校“一训三风”

确立“一训三风”需要寻根,因为文化是有根的,根在历史中,在社区里,在师生的心灵需要中。笔者所在学校仓下中学通过挖掘学校历史和社区资源,在师生的讨论中确定了“一训三风”。学校坐落在唐朝诗人李绅、元末明初大画家倪瓒的故里,是在仓下村原仓下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仓下小学创办于1911年,据传“仓下”地名的由来是吴太伯禅让王位赴梅里后,在梅里一带发展农业生产,在此建造了天下粮仓,故此而得名。为了进一步发展,1952年学校从仓下小学分离出来,迁至原江南十大古刹之一的祇陀寺,至今已经历了两次大的扩建改造。由于学校地处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近7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家庭条件、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家长期望值普遍不高,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导致他们对爱的缺失;而本地户籍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导致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众所周知,佛教文化的精髓是“善”,即与人为善;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即以人为本,仁爱天下。基于这些因素,学校把“至仁至爱,臻善臻美”的仁爱文化作为办学的核心理念。确立的校训“爱”既是师生的行为准则,也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校风“爱满天下”,彰显我们的教育理念,即“用爱心育人,育有爱心之人,让世界充满爱”。这既是育人的目标,也是育人的手段。教风“以仁化人”,即用仁爱之心、关爱之情感化教化学生,体现教职工的价值追求,体现心的交融、爱的传递,体现灵魂塑造灵魂。学风“为正蕴真”,即要求学生端正行为、坚持正义、追求真理、掌握真知、传递真爱。这样的“一训三风”融传统和创新于一体,在古典中彰显现代。

2.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学校鼓励各班大力创设并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氛围。首先,引导全体师生明确教室的设计布置,在教室墙壁上让学生精心设计多个栏目,如我爱我家、我们的榜样、青春誓言、成长足迹、班规公约等,它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其次,鼓励各班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如利用班会、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风貌,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具体体现;最后,指导各班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它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二、夯实学校课程文化,打造学校课程特色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最重要途径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表现,它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规范化,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夯实课程文化基础,形成课程特色。

1.在学科课程中体现学校文化

仓下中学构建的“三全三情”人文课堂,是以“全体参与、全程关注、全面提升,情境创设、情愫交流、情感升华”为目标和框架,力求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宽容和爱心关注每位学生,通过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设疑解惑,激发学生智慧的生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语文学科的“科学认读,诵读经典”;数学学科的“创设情境,问题导入”;英语学科的“阅读训练,分层辅导”;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探究,能力训练”;政、史、地学科的“感悟生活,体现人文”;音、体、美学科的 “欣赏体验,真切感悟”等,都是人文课堂的具体体现。

2.在校本课程中彰显学校文化

开发校本课程,其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来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充分彰显,学校文化力得以充分释放。学校充分挖掘校园及其周边的资源,发动校友提供资料,组织师生编写《倪云林其人其事》《追根溯源》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读本《走进经典》等校本教材,为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为使用好校本教材,学校专门安排课时确定专人定时开展活动。例如,每周安排语文老师带领班级到“德馨苑”开展《走进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进行阅读;与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手在各班建立“伊顿书屋”,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在活动课程中浸润学校文化

学校坚持围绕“仁爱”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①金秋艺术节活动。金秋艺术节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如今已连续举办了24年,为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其中设有十多项专场比赛。例如,在演讲比赛中,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演讲主题:初一是“我爱我校”;初二是“懂得感恩”;初三是“放飞梦想”等。这些主题紧紧围绕着“仁爱”等内容展开,使全体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让爱心、责任心、报国心这些民族精神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

②一事一议活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德育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三观”与现实社会的标准相一致。开展“一事一议”活动能在这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为防止考试作弊,我们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作为议题;为杜绝乱倒剩饭剩菜现象,我们将“这是小事一桩吗”作为议题……通过这些活动,把学生的思想行为逐步统一到合乎中华传统道德规范的轨道上来。

③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及推进“仁爱”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每学年制订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初一年级开展“认识我们的校园”、参观“东亭污水处理厂”等活动;初二年级开展“认识历史名人倪云林”活动,通过查阅倪云林生平事迹等,体味其高尚操守,以及开展走近世界五百强企业“伊顿公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初三年级开展“走进清华同方科技园”活动,参观清华同方空调车间的工作流程,听取车间负责人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撰写调研报告让学生获得深刻感悟。

三、打造学校生态文化,彰显学校环境特色

再好的文化也要有外在的表达形式。学校要通过外在的校园规划和环境设计来表现学校的精神,树立鲜明的形象,形成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应因地制宜从校园环境建设、发展规划布局、专题活动开展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学校文化。

1.科学规划,创建生态温馨花园

仓下中学环境建设确立了“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珍爱生命,美化环境”的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了“三化”(绿化、净化和美化)的校园环境。目前学校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植物品种达150多种,初步建成了“仓中植物园”。我们通过种植慈孝竹,并修《慈孝竹记》;通过开挖滴水池,撰《滴水池记》,从物化层面诠释中华美德之孝心与感恩心。校园已做到“林中有鸟,地上有草,池中有鱼,四季有花”。生态型校园环境发挥着环境育人的积极功能,为教学观察和实践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2.精心设置,构建仁爱和谐书园

中央大道正面巨石上的“爱”字时刻警策着每位学生要做有爱心的人;飞虹桥前的“大爱”牌坊,两面横匾分别镌刻着“爱满天下”和“志存高远”,柱子上的对联为“教研相辅终成大器,学用并臻须做真人”以及“重道承前奠定根基增砥砺,育才启后提升境界获琳琅”,这是对师生的勉励和鞭策;在学校道路两旁的石块上镌刻了“公、义、诚、信、礼、智、律、毅、美、俭”等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警策词,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激励;在教室外走廊里,我们从《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中,摘选了一百多条富有哲理的语句,印制成宣传标语张贴在上,时时给予学生精神的洗礼、品德的修炼,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道德境界;为了彰显校训“爱”,学校的五栋主要建筑分别被命名为仁爱楼、笃爱楼、博爱楼、珍爱楼和友爱楼;为校园的每个院落命名,“师竹园”即以竹为师,学习它“虚心、有节”的品格,“文心园”即要求师生用心学习、潜心作文,“涌泉园”即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德馨苑”即要求教师做师德高尚、敬业爱生的好教师,要求学生做道德品质优秀、学习刻苦勤奋的好学生。

3.认真谋划,打造健康成长乐园

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学校注重加强师生低碳环保教育,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和爱护身边花草树木开始,养成绿色环保的文明行为习惯。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气象日、地球日、环境日等开展主题教育和专题讲座,以演讲、辩论、征文、摄影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其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四、建构学校行为文化,体现学校管理特色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良好校风的形成与保持,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和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规章制度的有形约束转化为师生的无形自律,形成师生的行为文化。

1.修订完善制度条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进一步健全学校教代会、理事会、家委会等组织机构;积极推行校务公开,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即师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教育文明用语,努力为教师提供最有利的专业发展路径,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塑造仁爱与精业的教师行为文化。

2.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

学校致力于学生成长路径的建构,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打造为正与博爱的学生行为文化。

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校园新声广播是学校宣传的重要阵地之一,学校每学年在开学报到时物色学生播音员,进行岗前培训,坚持每班参与,学生组稿,指导教师审稿、定稿。各班通讯员的来稿内容有学习方面的,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也有历史名人的故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近几年,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开设了校园有爱电视台,报道校园内的重大新闻,关注校园内的师生动态。通过电视展播,表扬先进,弘扬正能量。

②办好《银杏》校刊。2010年秋学期开学以来,学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模式,决定编印校刊—《银杏》。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从全体学生中征集校刊名“银杏”,通过由学生题写校刊名,来激发他们练好书法的热情。学校通过精干的编纂班子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设计出了由“校园动态”、“学生天地”、“教海探航”、“家长频道”等众多版块构成的富有特色的校刊《银杏》,并将它印发到每位学生,由学生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学习和交流。校刊《银杏》已成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

总之,学校文化应该是基于学校的,具有校本化和特色化;学校特色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学校文化具有一致性和匹配性,学校特色促进了文化建设和文化培育。

猜你喜欢

师生班级学校
班级“四小怪”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班级被扣分后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