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国际理解教育的特征

2015-03-11李红王震

创新时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价值观文化

李红 王震

《外向型经济区域国际教育生活社区建设的研究》是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教育局省级重点课题,作为成员组学校,无锡市后宅中学由此开始了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随着课题的深入推进,也逐渐引发了学校对当前初中生国际理解态度的关注。2011年12月30日,后宅中学课题《促进“国际理解”的初中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成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学校希望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初中教育体系,并通过研究与实践,拓展现代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奠定基础。

后宅中学地处无锡新区东部,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区教育已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态势,率先提出了教育国际化先导区的创建目标,在其规划的国际生活社区内,配置了较为完整的国际教育体系。就本地而言,鸿山科技产业园大量引进外资,也为地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因此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对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与便利。本文将结合课题研究,对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为什么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及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等问题逐一进行探析。

一、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

1.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

1974年第1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旨在国际理解、国际协作、国际教育与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教育建议》,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199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了“和平文化”概念,指出教育应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信仰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吸纳精神的地球市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的交往更加突破国家和文化的界限,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理解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各国在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以增进世界各国的共存与和谐,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为目的,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在对异域文化了解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认同、国际理解,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应用国际语言的交流能力和文化交际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以开放的视野,平和的心态和全球胸怀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共赢,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虽然世界各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其核心价值观和内涵始终如一,即以“和平文化”为核心,倡导“多元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2.国际理解教育的特征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发展学习者的国际理解知识、能力和态度,以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为目标,其核心与教育宗旨决定了它的突出特征。

第一,理解的双向性。国际理解教育代表了不同文化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其实质就是促进文化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因此,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首先要相互认知,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方面是要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理解他人的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异域文化,认知外部世界;另一方面需要全面展示本土文化和价值观,让自己被外部世界准确认知,因为只有双向理解,才可能消除与不同文化的国家和人们在交往中的歧视性偏见,并最终达到弘扬民族文化与理解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辩证统一。

第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国际理解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而是强调给予普遍意义的道德价值观与态度。只有发展一种能够被各种文化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即“和平文化”(是围绕人类和平发展而在不同人群间展开的相互感知和彼此认同的教育,因而它总是依赖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价值基础),自我建构的价值才能真正排除对异域文化的歧视或偏见。通过对学生讲授宽容、理解和尊重,开展各种文化共享活动,引导他们自我学习,自我建构,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

第三,重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张人类文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成人与自然、信仰与科学的和谐与平衡,而环境、人口、自然灾害、战争、健康等全球性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某个人就能解决的,需要全人类、世界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去面对和解决,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以这些问题作为出发点,无论是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都必须贯彻与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四,倡导回归生活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认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充分领悟人类文化的真正意义,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而这些人只有面对现实生活的存在,才能对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有所认知。因此,国际理解教育倡导对现实生活的回归,提倡切入异域文化的生活世界,提倡切身积累、体验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文化理解的抽象性,领悟文化理解的真谛。

第五,强调动态的文化理解。静止地、凝固地看待异域文化会导致文化理解的表面化与静止化。首先,文化都是历史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内核,要丰富文化视野,理解外域文化内涵,就要学习其文化发展史;其次,每一种文化都处于吐故纳新的运动发展过程中,相应地,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应该在相互渗透与交流中完成,以避免文化差异人为地扩大。

二、为什么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1.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呈现出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国际交往、竞争与合作日益频繁。现代教育应服务于民族复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在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赢得竞争优势的人才。因此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纳入课程目标,对培育国际化人才,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人类的和平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

国际理解教育是先进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延伸与深化。学生从小就应该受到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客观认识与理解,产生丰富的情感,逐步形成以中华民族主题文化为基础,并基于国际理解态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在合作与竞争中理性地思考问题,发展中华文化打好基础。

3.教育发展的创新举措

无锡在《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水平,这要求学校将增进教育的国际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学生还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思考国际理解的相关问题,所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平等的国际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将会改变无锡市教育国际交流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学生所获得的文化资本的不平等性,缩小城乡学生整体素质的差距。

4.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则纲要》提到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无锡新区率先提出了创建教育国际化先导区的目标,促进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的沟通,通过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进一步拓展无锡市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丰富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必将成为新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要窗口和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无锡市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如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相关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国际理解水平整体偏低,且不同地域的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中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他国文化,但涉外经历很低,大部分中学生还不善于理解跨文化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明确国际理解教育目标。一方面,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为目标,加强合作,共同处理全球社会重大问题。因此,要教育学生以开放、宽容的态度,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全球公民意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树立民族情感与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拓展国际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和主要课题。

第二,明确核心价值观和内容。国际理解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教育和文化接受,而是情感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树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秉承面向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进行和平发展理念的渗透。同时,国际理解教育还包括行为技能的训练,比如,利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关心、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等。

第三,注重国际理解课程建设。国际理解校本课程建设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载体。我们需要从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上做出努力,从学校实际出发,系统开发各层次课程。同时,注重国际理解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各年级、各学科的互补与衔接,使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常态化”,将具有国际理解资源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做到有效实施、科学发展。

第四,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就是要以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可以针对学校实际,聘请外教,通过网络教学增强国际互动,开展就某一国际问题议题的研究性学习,建立与区域内国际合作学校、外国语学校的联姻机制,组建师生跨国合作小组共同研究,在倾听、碰撞中了解他国和其文化的特点,学会包容与理解,通过组织境外修学、外国人文化周、艺术节、知识竞赛、联谊等主题活动来丰富知识,增加趣味性,开设模拟课堂,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交流。总之,要将国际理解教育与一般的学科教学区分开来,并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探索教育国际化新途径。

四、结语

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是后宅中学品质教育的需要,更是顺应目前教育形势培养未来世界公民的需求。学校将聚焦国际理解课堂,深化国际理解教学研究。开辟新途径,创设多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建构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中华优秀文化观,培养学生的地球公民意识、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为进一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可持续发展发挥我们的才智,并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震,男,任职于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无锡市教育学会会员,市数学学科教学新秀,是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国际理解”的初中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的第二主持人。近年来,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

猜你喜欢

跨文化价值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谁远谁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