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中翰:成功背后的秘密

2015-03-11

创新时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索尼芯片

1992年,24岁的邓中翰站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门口。校园深处,学生们往来穿梭,有的高谈阔论、有的坐在草地上看书。邓中翰抬起头,看见天那么蓝,那么高,深深呼吸,空气里也充满自由的味道。邓中翰兴奋地环顾周围,他知道也许此时,正有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教授从他身边走过,有一天,也许他将与诺贝尔得奖者在同一片屋檐下喝咖啡,这是怎样一种奇妙的经历啊!

邓中翰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所学领域做出一番成绩。1997年,当邓中翰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毕业时,他怀里却揣着三个学位证书:物理学硕士、经济管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邓中翰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他成为伯克利建校13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人。2005年9月24日,邓中翰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评为2005年度“杰出校友奖”之“青年领导者奖”。

成功的秘密加速器:广泛学习,独立思考,勇敢地去实现梦想

1992年,计算机从286向386升级换代,美国计算机前沿科学风起云涌。邓中翰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硅谷技术和信息技术最前沿的冲击,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IT界的风云人物“摩尔定律”发明者摩尔和英特尔董事长兼CEO安迪·格鲁夫竟都是伯克利的毕业生,并且都毕业于伯克利电子工程系,这时,他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呢?

“也许我该转系了。”第二天,邓中翰就向系主任提交了转系报告。

“你真的考虑清楚了吗?”物理系系主任严肃地问邓中翰,“我知道,你的物理学成绩很优秀,但电子工程与物理毕竟属于不同的两个学科。”

邓中翰胸有成竹地说:“导师,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我在大学时代就做过非常超前的科研,还在世界一流的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我有信心,请你相信我。”

伯克利大学虽然以学术自由著称,跨学科毕竟对学生学习会造成影响。然而,面对这样自信又执著的邓中翰,系主任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试学一个学期。

邓中翰又一次拿出大学时做科研的劲头,废寝忘食,经常学习到凌晨三四点,有时累得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又接着学习。就这样,一个学期之后,邓中翰凭着全A的成绩转入电子工程系。连他的导师,也不得不佩服这个中国小伙子的勇气和能力。

而邓中翰带给伯克利大学的“奇迹”还不仅仅只有这些。

1994年,邓中翰随导师访问日本。面对日本的商业繁荣,邓中翰突然有了新的发现:为什么自己离开中国时,人们的工资才一百多元,而有些国家会这么发达?为什么有日元、美元,还有人民币?为什么有股市?为什么有产业?它们又是如何支撑着这个世界的运行?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学习,从小学到研究生,我所学的这些东西,怎么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怎样才能让我的祖国也发展起来呢?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邓中翰回到伯克利,同时也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选择—兼修经济管理学。

听到邓中翰的这个想法,他的系主任连连摇头,于是邓中翰径直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大门。

“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兼修经济管理学课程吗?”校长问。

“学习经济学能够让我看清技术和国家发展的关系,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想为整个社会做点事。”

校长被他的话打动了,破例同意邓中翰兼修经济管理学基础课程。

这一次,邓中翰凭借出色的自学能力和刻苦勤奋的精神,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最终学业,又一次完成自己的求学梦想。他相信,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实现。

从伯克利大学毕业后,邓中翰选择接受世界顶级公司的挑战。在国际大公司工作的经历使他深深感受到,一个巨型的核心技术公司对提升国家竞争力是何等重要。邓中翰虽然身在美国,而他总在思考:如果说有一天,中国要成为世界上的大国或者是强国的话,一定要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的企业来做支撑才行。

衡量成功不能只用名与利

一位特别的访客,再次改变了邓中翰的生活。

1998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美国硅谷找到了邓中翰。他对邓中翰说:“中国半导体工业可能要走一条新的道路才行,你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做?”当时的邓中翰在硅谷拥有一家名为Pixim的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的公司,公司市值1.5亿美元,事业蒸蒸日上。

“你来做这件事,怎么样?”周光召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回国创业,这意味着邓中翰要放弃在美国的事业,回到国内从头开始。

1999年,邓中翰站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天安门广场上,人群沸腾,鲜花、气球、仪仗队还有人们笑容洋溢的脸庞,都让邓中翰心中无法平静。当年离开祖国的时候,国内外的差距还是那么大,而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的教育、科技、生产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而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却还没有做出贡献,多么遗憾!我要好好把握机会,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

那天下午,几个年轻人在阳光里登上了万里长城。他们在长城上留影,做出胜利的手势,笑得很灿烂。邓中翰站在中间,站在他身边的还有三位黑头发黄皮肤的年轻人。可他们中,有久居国外已经不会讲中文的,还有从来没有登过长城的。四个年轻人激情昂扬,邓中翰对创业伙伴说:“我们一定要拍张照片,这是我们回国的起点,也是事业的起点。长城代表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维护民族主权的精神。我们要像长城一样,为保卫自己国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出我们的贡献。”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星光一号”研发成功,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诞生了。它的诞生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而这仅仅是创业的开始。要打开市场,需要和国际大企业合作。

2001年夏,邓中翰和他的团队走进索尼会客室,接待他的是索尼的一位主管。他们此次去日本的目的是推销新研发的芯片—星光一号。邓中翰向这位主管介绍自己是从北京来,想卖图像处理方面的芯片时,这位主管就说:“我们索尼有几千项这样的产品,几百个这样的专利。我们索尼是这项技术的鼻祖。如果你想学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展览和产品,但是我们还有其他会议,没有时间听你推销产品。”本来约好一个小时的见面时间,最终只谈了五分钟。邓中翰感到很委屈。但是出门时,他说了句:“I will be back!(我会回来的)”

之后的4年里,邓中翰始终没有放弃过,经过100多次电子邮件、会议、电话等方式和索尼公司保持业务沟通。终于,在2005年索尼的笔记本电脑上,用了中星微的数字多媒体芯片。邓中翰用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能够说服索尼这样大牌的公司,因为中国人能够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先技术。扬眉吐气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和尊严。

经过十年自主创新,邓中翰领导的中星微电子取得了8大核心技术突破、1500多项国内外专利申请、数亿枚芯片的销售、全球过半的市场占有率、至今无任何知识产权纠纷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产业化成就。

如传奇一般的邓中翰,好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让我们追寻。然而,他的成功是个偶然吗?是留学经历为他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创业的方向,并且获得成功呢?

答案是:一个人的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可分割的,只有将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有意义的事业中,才会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索尼芯片
芯片会议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索尼VPL-VW878正式公布
以色彩自然取胜Sony(索尼)VPL-U300WZ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如此小却如此广索尼FE 12-24mmf/4 G
大三元的最后一员 索尼FE 16-35mmf/2.8 GM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GAN 蓝光LED 正装小芯片和功率型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