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鲁番地区传统生土民居实用性发展探究

2015-03-11张英杰王万江

安徽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吐鲁番地区生土吐鲁番

张英杰,王万江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0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环境的时代背景影响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正以一个快速推进的态势向前发展,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突出表现在一大批现代建筑日新月异的更新替换中。那么,对于传统生土建筑未来的发展走向该如何定义与思索?就像保罗·利库尔所说的如何又恢复一个古老的、沉睡的文化,而又参与到全球文明中去。另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已经在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性设计,到现今,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主题,因此多维度地重新审视传统生土建筑也具有了新的价值。

1 吐鲁番生土民居的实用性特点

吐鲁番,地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位于新疆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北至天山分水岭。吐鲁番位居丝绸之路要塞位置,自两汉以来,长期是中国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建筑呈现着多文化的内涵,并且带有强烈、浓厚的地方特色。特别是西方文明中的绿洲文化,对吐鲁番地区的影响深远,生土材料的民居建筑就是最好的实例证明。另外,这里的气候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地无雨雪而极热”,这是因为盆地的地形使得内部热量不容易向周围发散,也就是所说的“热锅效应”促使该地区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理环境,夏季气温极高并且持续很久。[2]而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这里的劳动人民能够建造出特色居住建筑的能力,于是这才有了如今各式各样的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生土建筑。归总出来吐鲁番民居有以下几个实用性特点。

①民居建造或傍坎儿井而行,或依坡而居。各房间通常围绕中心庭院来布置,所有的门窗都面向庭院。外部围护结构则以实面(厚重墙体)为主,很少有虚面。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被风沙侵袭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当地人民特别注重家庭和邻里之间的私密性。另外屋顶上部常常用砖块砌筑四面镂空的花砖式样(如图1),这是葡萄晾房形式在民居上的巧妙运用,这样砌筑房屋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的通风效果,而且还给建筑的外立面增添了趣味性,颇为美观。

图1

图2

②民居的建造使用生土为原材料(如图2)。生土资源的丰富性再加上干热的特殊气候条件,使得生土材料的优点在吐鲁番民居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生土本身的物理性能与吐鲁番气候的特性相吻合:导热系数小和热惰性好,因此隔热效果好。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它不需要像现代住宅一样安装空调设备就能达到降温纳凉的良好效果,因此有效地节约了能源,还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③民居的建造通常使用类似雨篷的“灰空间”形式来获取阴影空间,以供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乘凉歇息,同时又能获得住宅的私密性。这些“灰空间”的表现形式有:廊下空间、高架棚(如图3、4)、葡萄架(如图5、6)等。葡萄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都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这有利于庭院产生一个微妙的生态环境,从而自主调节小气候。

④民居的建造经常采用半地下室和房屋相结合的形式。这是由于吐鲁番气温日较差较大,为了适应这种气温大幅度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太阳辐射强烈的正午去半地下室歇息乘凉,而早晚或者天气凉爽时,就地面室内正常生活。到了冬天,半地下室又可以供人们储藏多余的果品。这种结合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层次,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图3

图4

图5

图6

2 关于生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1 生土材料的实用性

生土建筑(earth construction)主要是指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而吐鲁番地区的土质大都是黏性、孔隙率大的土质,这种土质在环境潮湿时它的强度就较低,反之在环境干燥时就非常坚硬。在生土中加水,均匀搅拌,等生土完全干燥后生土的强度会更大。所以,吐鲁番民居建筑选择生土作为建材可以说是既简便又亲近自然的最佳途径。[3]纯天然黄土的颜色使得生土建筑能够很好地与当地奇特的盆地地貌融为一体。另外,生土材料不仅造价低廉,而且它还是一种会呼吸的建筑材料,它能够利用本身土质的物理性能调节房屋的空气湿度,使室内湿度相对地平衡,是一种非常生态和健康的建筑材料。更令人欣喜的一点,生土住宅不会产生建筑垃圾,是一种低碳零排放的绿色节能建筑,换句话说生土住宅到达使用年限废弃后能够重新回归自然成为种植农作物的肥沃土壤,直接能够进行利用。

这样独特的民居类型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能够经久不衰,恰恰体现了它与当地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和谐共生。直到今天人类再次发掘出生土建筑的优势时,人们从生土建筑上看到了资源的节约、再生和可持续利用,而这些优势也为能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甚至建造技术发生巨大的改变。在现代文化、高新技术的冲击下,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层转变,使得吐鲁番地区民居的建造呈现出杂乱无序、缺乏技术支持的趋势。同时,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为破坏的影响,该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水利体系——坎尔井(如图7,8)正面临着污染甚至干涸的危险,为原本就极度缺水的吐鲁番地区又负上一份重担。探寻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建设,在延续历史文脉和保护生存环境的宗旨下,如何实现该地区生土民居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后代子孙保留这一份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大家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2.2 生土民居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图7

图8

生土民居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总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问题。

2.2.1 自然资源的匮乏问题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土对于吐鲁番的人民来说不仅仅是纯粹的物质基础,更是一种传统文化层面上的重要元素,正是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造就了这些传承千年之久的生土建筑。然而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在所难免地给人们带来了环境恶化的后果,例如土地劣化(如草场退化、盐渍化、土壤沙化、荒漠化等)现象的日益加重。可以说土地资源的不断匮乏使得生土民居的发展落入一个瓶颈,因为建筑原材料出现了问题,而这将直接导致生土民居跨越式发展的难度增大。

水资源的贫瘠也是制约该地区民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吐鲁番文化是以绿洲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天山融化的雪水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来源。尽管数千年来,吐鲁番地区的农业蓬勃发展,但水源的单一性和有限性使得农业根基面临危机,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延续的民居建筑发展的脆弱性也显而易见。[4]

2.2.2 建筑工匠的技艺传承问题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设施的要求变高,因此人们更加愿意选择现代洋房居住,原始生土材料的建筑已经不符合人们追求新生活品质的期望;另一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汉文化),吐鲁番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改变。随着地区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交通条件普遍提高,当地的传统匠师修建房屋的机会减少,收入也相对减少,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对学习本民族的建筑技艺失去兴趣,因此建造技艺的传承问题成了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原因。

2.2.3 生土建筑的长期保存问题

与砖混和石混结构的建筑相比,生土结构的传统民居长期保存难度很大。经调研发现,由于自身经济、技术等原因,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墙身没有做防潮处理,使得生土墙在地下水作用下遭到破坏,出现墙皮起鼓、剥落(如图9)。软弱粘土是传统生土民居最主要的地基土层,这些粘土虽然经过了夯实处理,但是承载力远远不够,建筑物因此而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墙体开裂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另外新疆地区还处于多震地带,生土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显得更加重要。在对吐鲁番的考察中发现,很多生土建筑坍塌损坏后就直接被弃置一边,而不做任何修缮、围护、拆除等后续工程。这不但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景观风貌,而且还是一种资源的弃置与浪费。

3 推进生土民居实用性发展的对策

3.1 需要地方政府正确的引导

地方政府是推进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发展的主体。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对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进行详细调研,了解传统民居的实际使用情况。把保存较完整的生土民居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尽可能地保存建筑原有的结构功能。对于正在变化的传统民居,地方政府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弘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建筑观念,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优化建筑体,使建筑在保留原貌的同时不失现代感。[5]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选取特色建筑或标志性建筑为重点,出资并参与建筑的建设全过程,并切实考虑民居的舒适性、安全性、卫生性,以便改善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更好地与现代化生活接轨。

图9

3.2 需要抗震、抗风蚀等技术的支持

传统民居是生土结构,受生土材料本身的限制,结构安全性比较差,年代稍微久一点就会面临结构坍塌的危险,更不用说是地震。另外吐鲁番地区经常刮风,对生土建筑的风蚀也很严重,建筑表皮经常出现墙皮起鼓、剥落,在失去墙皮保护而裸露的生土结构墙体,在风、雨、日晒、外力的作用下受到破坏。[6]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传统民居的维护和管理,研究抗风蚀和抗震的技术,以延长生土民居的使用寿命。

3.3 需要专业的民族建筑师

培养吐鲁番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的热衷,使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有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自发地传承吐鲁番传统民居的建筑技艺。另一方面,进行培养专业的建筑师,整理研究本民族特色的建筑结构和建造工艺,发掘和吸收其传统建筑精要,对保护、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创造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结 语

吐鲁番生土民居是在重视环境、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创造的,无论是群体布局还是建筑造型,都给大家留下了宝贵丰富的设计经验。建筑从业者应该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加以运用,并且对现代生活的不同需求、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等因素的客观变化规律加以考虑,来延续传统的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建筑创作或改造。

[1]吴新玉,张新庆.吐鲁番≥40℃的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3(8).

[2]赵俊娇.新疆维吾尔族民居建筑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3]方程.吐鲁番市地域文化传承与城市建设特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2.

[4]李生英.新疆生土建筑的研究――以吐鲁番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7.

[5]王晶.新疆绿洲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生态建构及更新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3.

[6]陆景川.保护失传的民族文化[J].新西部,2006(2-3).

猜你喜欢

吐鲁番地区生土吐鲁番
生土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
生土掺量对硫氧镁水泥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生土建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逢吐鲁番
魏唐时期敦煌吐鲁番地区的绫织物
聚丙烯酰胺对生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晚清吐鲁番协理台吉
吐鲁番地名新探
2014年吐鲁番辣椒唱主角
几个葡萄砧木品种在吐鲁番地区扦插成苗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