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与管理模式

2015-03-11黄解军詹云军尹章才张晓盼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

黄解军++詹云军++尹章才++张晓盼++袁艳斌

摘 要 为了提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出推行开放式选题机制、搭建立体化交流平台、制定规范化监控体系和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等方法和措施。实践表明,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2-0014-03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ode for Graduation Pro-

ject in Specialt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HUANG

Jiejun, ZHAN Yunjun, YIN Zhangcai, ZHANG Xiaopan, YUAN

Yanbin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ies and application skill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al, feasible methods and 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such as carrying out open topic selection mechanism,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making standardized monitoring system and implement of the delicacy management, etc. 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project monitoring and process management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gradua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process management

1 引言

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加强和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管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指导教师队伍不够、教学资源短缺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过程控制不严和论文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1-3]。

如何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部分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质量评价指标[4]、监控体系[5]、管理实践[6]和指导教师队伍[7]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索,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为例,从推行开放式选题机制、搭建立体化交流平台、制定规范化监控体系和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2 科研与兴趣相结合,推行开放式选题机制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首要环节,选题方向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效果。针对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兴趣等特点,在满足专业综合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现实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鼓励选择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题目要简短明确、具有概括性,基本涵盖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特点和应用范畴,注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体现专业和应用的现实性、创新性和综合性,有利于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拓宽专业视野;另一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结合科研任务、技术开发项目、工程建设的需要。

选题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专业性。结合地理信息科学的专业特点,从专业训练和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选题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以便达到综合专业知识应用、综合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选题要确保一定的设计和工程量,以保证学生能有明确、适当的分工及相应的设计与开发成果。

2)自主性。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是学生,只有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激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在动力。实行开放式的选题机制,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选题可以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交流拟定,也可以学生拟定几个选题,由指导教师把关和讨论后确定。这样不仅实现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选题,而且确保了选题质量,克服了学生被动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

3)现实性。强调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实际应用,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立足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具体的现实问题、工程问题,突出务实性,避免宽泛、空洞的选题。同时,结合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项目、节能减排竞赛项目,以及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项目等,立足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拟定部分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创新性的选题。

3 横向与纵向相结合,搭建立体化交流平台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积极组织和搭建立体化的毕业设计(论文)交流平台。一方面从横向的角度,以指导教师或专业班级为单位,建立毕业设计小组QQ群和班级交流平台,及时发布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文件和有关精神,传达指导教师的具体要求和会议通知。通过交流平台可以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心得体会,共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存在的问题,达到实时交流和无限沟通。另一方面从纵向的角度,以相近专题方向或共同项目课题为原则,如数据处理专题、系统开发专题、工程应用专题等,构建科研课题组交流平台或课外创新项目小组,形成以低年级学生—毕业班学生—研究生立体化的团队学习模式。这种传、帮、带的毕业设计交流机制,有助于毕业设计阶段问题的反馈和解决。同时激发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构建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良性循环体系。将毕业设计工作室、专业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等固定的交流地点,扩展到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等交互的流动载体,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实时交流与在线讨论。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专题讲座、优秀论文案例和“指导教师面对面”等载体,引导和指导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涉及选题选导、过程管理、答辩考核等方面。专门开放毕业设计专用教室和实验室,由专业教师定期负责专业指导和解惑答疑。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指导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针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特色,不仅定期安排指导教师的见面会,学生也可以联系教师到宿舍指导程序开发和系统调试,或者预约指导教师的交流时间。毕业设计小组定期开展多媒体汇报、系统演示等活动,搭建现场提问和答疑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有利于指导教师把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4 检查与督导相结合,制定规范化监控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论证到毕业答辩,时间跨度比较大,以教务处和教学督导组为主体,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检查和督导,形成规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范和管理细则,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表,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到论文撰写、论文定稿,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详细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布置。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会议,对论文指导工作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加强对学生论文撰写过程的全方位检查和督导。在论文选题阶段,主要检查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重题率等内容,指导教师安排、毕业论文任务书等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以及评估开题报告中研究思路是否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在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工作进度和完成的任务量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以及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在毕业设计(论文)后期,主要评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否达到学位论文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和答辩组织考核等,并开展毕业论文答辩与成绩分析。

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要求实现全过程的规范化监控,全面了解和跟踪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实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将严把质量关放在重要位置,有效避免“拷贝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现象。推行教务处宏观调控、督导组具体检查、教学办辅助实施,以及指导教师定期辅导等形式,形成教务处—督导组—教学办—指导教师的“四位一体”的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反馈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不足,并针对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效率及质量,保证其在规定期限内的顺利完成。通过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毕业设计(论文)审查、学院组织公开答辩和教学督导复查等方式,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果的监控和把关。

5 服务与育人相结合,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教学活动,涉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院系、教务处、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单位。因此,实施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氛围和环境,将大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从指导和训练层面上,成立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和毕业答辩委员会,促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规范化、常态化和科学化,毕业设计(论文)每一阶段的检查结果及时通报指导教师,做到严格把关,形成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机制。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进一步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进行细化,从源头上确保指导教师的投入,有效地杜绝“放羊式”的指导。将指导论文的重心转移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回归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标,促进学生文献查阅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服务和管理层面上,突出管理的质量与内涵,更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效果,弱化形式上的规定,尽量减少学生日常性文档的提交,如将毕业设计(论文)日志改为周记等。为了解决实验资源缺乏的问题,院系专门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购买实验数据和专业软件,丰富和充实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资源和配置。并充分共享教师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的数据资料,方便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实验和实践。在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全天候开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为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提供优越的实验和学习环境。推行优秀毕业论文奖励机制、公开毕业答辩机制、论文抄袭一票否决制等规定,形成奖惩分明、严谨求实的良好学术风气。通过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机制,激发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热情和兴趣,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完成创造有利条件。

6 结束语

通过近五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武汉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历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的比例名列学校前茅,考研录取率超过4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目前,部分学生和教师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不够,教学管理部门把关不严,导致“应付式”“突击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现象日益明显。高校和相关教学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健全和完善指导培养方式、质量监控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与过程管理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武宝林,王文涛.天津工业大学全方位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3):80-83.

[2]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9):46-47.

[3]邓维斌,黄蜀江,刘跃.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控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4):136-138.

[4]杨文超.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1):79-82.

[5]胡光辉,仇雅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1):67-68.

[6]赵树果,魏英立.基于PDCA循环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及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45-47.

[7]李莉.教学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109-111.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