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

2015-03-11冯诗景

城市地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经济

冯诗景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日益加快,各种城市问题也出现了,例如:城市人口膨胀,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等。城市怎么样可持续发展,已是我们必须去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为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了构建发展节约型经济、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本文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的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讨论之前,首先要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里从四个方面进行定义:(1)资源的角度,城市发展追求的是自然内在的潜力充分实现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实现城市内在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效益最大化[1]。(2)环境的角度,公众一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社区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注重自身社区的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保护环境,实现友好型的环境发展[2]。(3)经济的角度,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发展扮演重要角色,就是围绕生产、经济增长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农业、工业、交通等城市经济活动使其均衡地分布,逐渐使得城市的新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结构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3]。 (4)社会的角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方面的要求是人类信息和文化的相互交流,文明得到极大发展、传播的城市,以平等、稳定、富有生机、公平、没有犯罪等为标志,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的[4]。上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系统的概括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直接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因素。

二、国内外研究的进展以及基本特征

(一)国外研究进展及基本特征

国外对城市发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98年霍华德[英]关于田园城市的观点,城市与乡村融合的思想,以及后来工业城市,城市功能分区思想等等,但这些思想观点都是对城市的发展布局、城市本身的区位、环境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理论、解决方案,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城市问题解决以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直到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 (WCED)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才将可持续发展正式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发展”[1]。这时城市可持续发展正式提上议程,在此之前虽然诸多学者也在研究城市的合理规划、布局,但我们认为并没有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下面是一些学者的研究:

城市要想可持续发展,自身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就必须寻找到一个友好的使用过程,并注重其资源的使用效率,使资源利用利用效益最大化,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不要过度利用(沃尔特)。恰林基指出这些已经存在的城市环境问题绝对不能把它们留给后代或更大范围,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他从这一特性入手,进行研究称可持续城市为责任城市[3]。Daly提出4项标准来测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论框架是否可行,分别是:环境影响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小于其再生速度;人类产生的废物不能超过自然界的自净、吸收能力;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不能超过其可再生资源代替速度。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本文把西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为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城市环境资源的指导思想,从努力实现“平衡点”到对“环境容量”的尊重。在此之前的城市规划思想,专家学者一直倡导在发展和环境破坏之间找到“平衡点”、“均衡点”以至在一定的环境容量中求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塞尔曼,2000)。尽管环境容量和平衡点都是无法精确到具体量的状态,但是现在改变为去尊重“环境容量”,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给予环境更多的考虑,从环境自身出发,而不是一味的去计算、考虑什么“平衡点”,留下更多空间去思考环境容量,以防止过度关注“平衡点”而无法适应未来变化,最终还是逃不开经济一增长,环境就恶化的恶性循环圈。第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原则,从更多的要求出现“绿色”改变为要强调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詹克斯,1999)。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只是包括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怎样使得城市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更方便的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以及非正规经济活动、社区文化等非传统环境因素也必须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被重点关注。第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不应该是把环境资源简单、机械的保护起来,而应该是把保护转变为将环境资源视为环境资产,并且是充分、有效的利用。机械的资源保护就是尽量少用、甚至不去使用,这样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浪费。如果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发挥其更大价值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以环境资源的破坏为代价来谋得经济增长。这样结合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市场经济的原则更为实际地保护环境,变环境资源为环境资产。

(二)国内研究进展及基本特征

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城市还是处于发展期,国内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也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套成熟的研究方法。我国政府在1994年正式颁布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此后国务院专门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将《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要完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强调全社会要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6]。一些学者采取复合法 (AHP)来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5],罗税等 (1992)利用三个复合指标: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系统评价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海热提·涂尔逊 (1997)把城市发展各要素总结为“发展持续度”、“发展协调度”、“发展水平”三个指标,最后利用“发展满意度”来综合评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凌亢考虑资源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在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据科学和实践的统一,系统和水平的统一,全面性和代表性的统一,可比性和可靠性的统一、相关性和整体性相统一、动态和静态的统一的原则,确立了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三方面指标: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

国内还有其它学者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归结到发展经济学的领域,研究对象是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问题。从供给和需求的经济活动关系来研究,首先,供给基础理论是指城市经济增长取决于城市内部的供给,若供给基础好,供给充足,就可以将社会资金、劳动力和技术发展等吸引到城市,促使城市经济增长,其中包括城市产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专业协调程度和环境投资;其次,供给基础理论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及应用需求指向理论的乘数效应出发,即外部市场对城市产品的需求,会促使城市的基础工业、第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带动非基础产业部门的发展;最后会使得,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增长速度和产出效益以及外延与内涵之间的关系 (孟晓晨,1992;谢文慧等,1996)。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

前面提到的研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都是围绕经济的可待续性来进行的,但都不反映发展目标,这在研究进程中就会存在下列问题: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定义的理想化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身具有复杂性,从而使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显示出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理论框架来说,包括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系统科学和其他领域。这就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准确定义造成很大困难。现在普遍接受的是布伦特兰夫人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发展要既能保证当代人福利增加,同时不会削减后代人的福利”。这个定义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就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没有代价的发展,没有投入成本的发展,可事实上,人类活动是不可能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构成危害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没有代价,不可能不付出成本,这种定义就使得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期望过高,然而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又使人们空欢喜一场。现实中,人类只能是尽可能的使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最小化即经济发展成本最小化,就是要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使用的折现率达到合理的水平,依据微观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确定,而不可能单纯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既达到保证当代人福利,同时不会削减后代人的福利。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不明确性

由于城市一定意义上是环境与资源的集大成者,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包括城市工业发展、城市能源利用、人口控制、技术进步在内的综合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就意味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从现有模式向新模式转移,例如由粗放、机械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在这一转移中或多或少又会存在着决策风险[6]。这时,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不明确性就显现出来。没有真正体现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具体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该怎样去做,侧重点在哪里,是突出发展,还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到底存不存在均衡状态;又或是二者同时协调进行,那怎样协调,通过什么方式和机制来协调;同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进程中存在的风险也难以预计等等这些问题都显示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不明确性。

(三)城市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之间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处理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政府机关片面看待,普遍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城市环境污染就要求工业企业停产整顿,严重的甚至直接倒闭;人口膨胀,就限制人口、户籍落户等。这样并没有将各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主流经济学派认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就是治理其发展的外部性,并以外部性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但这显然也是存在局限性,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因为城市环境污染可以通过外部性理论得到解释,而由城市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资源耗竭等问题却难以用外部性说明,也难以用治理外部性的科斯理论与庇古手段来解释。

四、总结

城市经济发展中所支付的成本是必须的,只是投入的成本最低与获得的长远收益最大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城市经济发展成本的分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此理论基础上,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治理城市环境的污染,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利用资源,控制人口的过分膨胀,使城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就是对发展成本进行控制,使其达到最小值,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对整个城市的满意度。

[1]李松志.董观志.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规划实践的指导 [J].城市问题,2006(7).

[2]任保平.经济发展成本分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

[3]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

[4]张卫.郭玉燕.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J].经济学研究,2006(11).

[5]海热提涂尔逊,王华东,王立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2).

[6]凌亢,王浣尘,陈传美.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型的运行与检验[J].武汉大学学报,2002,(1).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