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10席在芳吴笑峰吴亮红周少武欧青立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气成果实验室

席在芳, 吴笑峰, 吴亮红, 周少武, 欧青立

(1. 湖南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2. 湖南科技大学 电子与电气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湖南 湘潭 411201)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席在芳1,2, 吴笑峰1, 吴亮红1,2, 周少武1, 欧青立1

(1. 湖南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2. 湖南科技大学 电子与电气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湖南 湘潭 411201)

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是国家“十二五”实施的一项重要质量工程,其目的是要搭建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介绍了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存在的问题、列举了建设内容、建设措施、取得的成绩、特色以及经验,得出了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在培养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结论。

创新训练中心; 质量工程; 建设内容; 建设特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到目前为止在校生规模达到3 460万人,规模居世界前列[1]。为适应大规模招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需要,国家启动和实施质量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等文件精神,通过整合和利用学校现有教学科研重点或示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优秀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其目的是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积极实践的学习氛围,搭建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系统培养与训练,引导和推动高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5]。国家和各省市都启动了实践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我校于2012年获得了湖南省第一批实践教学建设项目(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立项,经过前期的积累,近几年的建设、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 存在问题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自建立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社会赋予的责任相比较,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研究平台缺乏

面向工程创新的科研需要一个相应的研究平台,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由于采用主题创新实验室,需要许多相应的研究平台,而这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如新能源的研究、电气传动、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机器人等,就需要相应的研究平台。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研究平台的建设问题,这样的创新实验室就不可能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建设相应的研究平台是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技能培训过程欠规范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以前的技能培训,主要依靠各创新实验室自己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可以缓解培训与项目研究的矛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过程,学生还不能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因此,基本技能培训就必须要集中,因为集中培训过程中,除了系统地进行技能培训外,还要加强外文资料阅读、文献检索、创新思维讲座等内容的培训工作。

1.3 科研项目数量仍有限

尽管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目前已经有了相应的研究项目,但毕竟项目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更多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项目渠道,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省级科研项目、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或其他适合于学生开展的科研项目,通过项目拓展扩大创新训练中心的规模,争取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这一科研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2 建设情况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规划与建设创新实验平台,不断提升创新训练中心的科研水平;坚持以教育科学为指导规划与设计技能培训全过程,集中解决学生工程技能的全面提升难题[6];坚持以项目驱动的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规范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切实解决项目成果的收集与经费的责任制;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创新项目的数量递增,吸引更多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坚持向兄弟院校学习进行广泛交流,不断拓展创新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2.2 建设内容

2.2.1 技能培训的规范化建设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和创新人才应当具有的能力,着重做好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化。在进入创新研究阶段前,要重点解决学生的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培养与训练,以及工程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与多学科结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7]。使学生能够在第一学年内基本具备以上能力,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 科技创新项目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管理与收集,教育学生通过科技创新获取相应的创新成果,加大创新学分的认可通过率。逐步实现所有进入创新实验室的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汇报与演示,以进一步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还要加强学科前沿动态讲座工作,以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跨学科进行科技创新,以促进电气信息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

2.2.3 管理现代化建设

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构建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网站,实现创新训练中心的现代化管理,重点解决学生出勤的动态管理、科技创新成果的动态管理、仪器设备的借用与共享管理、卫生安全的动态管理等。

2.3 建设措施

2.3.1 合理配置资源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逐步解决创新训练中心的研究平台建设难题。这2年重点建设电气传动、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和智能检测等4个研究平台,以后逐步建设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器件、汽车电子技术类等研究平台。所建设的研究平台要充分保证设备利用率,并认真做好设备的使用登记、设备维护等工作,以保证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2.3.2 精心组织培训

(1) 以授课方式集中培训。通过全面分析创新人才的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研究技能与能力培养方案,组织在大学二年级中集中进行技能培训。这些能力应当包括电子装配、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电子产品的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创新思维与多学科融合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每学期的公选课程或讲座进行集中授课、集中实践,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组织进行教学与实践工作。具体的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集中培训技能要求表

(2) 积极参加各种赛事,以赛促学,参加各类竞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8]。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学生参与了国家和各大公司举办的多项赛事,如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参赛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更好地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用中的创新能力,我们按照培训、选拔(通过考试)、再培训和参赛的模式进行。培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第一次培训以大多数学生为对象,因此以基础性知识的基本综合应用为内容,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案例以及项目为载体,其新颖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比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9]。同时,参加这些比赛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意识到自己能成为有用以及创新型人才。

2.3.3 纵横拓展项目

项目是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承载物,也是维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必须重点考虑科研项目的数量与来源[10]。除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申报省、校级学生科技项目外,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与企业合作,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寻找研究课题,逐步形成自己的系列产品,才能保证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向企业生产过程要项目,向社会要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末,实现4~5个创新实验室能够具有自己的系列产品,能够转化为科研成果,以实现项目与经费的良性循环。

2.3.4 创新管理模式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属校院两级管理,内部实行项目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

(1) 项目管理——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学生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项目的申报由学生自由组织,自由申报,坚持每年申报国家、省、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还可向学校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学生和教师还可承接企业委托项目,教师申报的省部级科研项目等;所有项目均需按正常程序启动,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开题、项目研究、项目评审、项目结题等过程;项目经费实行指导教师监督下的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

(2) 日常管理——学生自主集中管理制。日常管理包括创新训练中心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学生出勤管理等,为了对各创新实验室进行评定,由学院组织学生成立了院学生科协组织,并由学生科协组织负责进行创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数年来,始终坚持了卫生每天一检查,安全每周一检查,设备每周一检查,学生出勤每天一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布,从而促进了各创新实验室之间的相互竞争。

(3) 成果管理——创新学分申报认定制。为了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学校修改了培养方案,并正式启动了创新学分的申报认定程序。针对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实际,由中心明确规定了取得创新学分的5类成果:竞赛类成果、论文类成果、专利类成果、项目类成果、技能类成果等。其中竞赛类成果包括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节能减排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论文类成果指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各类科技论文;专利类成果指学生参与获得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项目类成果指以学生申报的项目;技能类成果指学生通过社会认证机构考核合格所认定的各类资格证书。学生只要通过以上成果的申报与认定,就可向学校教务处申请创新学分。

2.3.5 全面加强交流

充分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国内同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协作,达到与高校联合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1],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影响力,争取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2.4 保障措施

2.4.1 组织保障措施

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校长亲自抓此项工作,教务处还有专门领导负责此方面的具体工作。学院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和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一直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从而在组织上保障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2.4.2 经费保障措施

在2013年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中,我校已将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项目列入了规划,计划投入350万元重点建设电气传动、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检测4个研究平台。学校还专门在年度经费计划中开列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SRIP),每年计划单列50万元用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学校教务处和省教育厅每年都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申报与支持。

以上所有项目,均由学校财务处负责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制度。

2.4.3 政策保障措施

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科技创新,专门实施了创新学分申报认定制度,还多次发文,要求学校各科研院所、实验示范中心、特色专业都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2.4.4 制度保障措施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学生要求进入创新实验室的积极性高的特点,制定了创新训练中心章程,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进出和活动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针对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分别对创新实验室的安全、卫生、设备、出勤等制订了检查标准与规范;针对学生申报项目的过程,制定了项目申报、开题、研究过程、结题管理制度;针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专门制定了创新成果的收集与管理制度。

2.4.5 队伍保障措施

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指导教师主要来源于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和省重点实验室,他们都具有科研生产经历,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双职称”资格。指导教师实行严格的聘任与考核制度,对不称职的指导教师实行淘汰制,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指导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3 取得的成果及特色

3.1 成果

近5年来,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来说,共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 建设规模。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目前达到12个主题创新实验室,并能容纳370名本科学生从事科技创新工作,使得电气信息类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 各类学科竞赛获奖。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共获得了各类学科竞赛奖励47项,其中国家级5项。

(3) 学生科研论文。本科学生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1篇。

(4) 学生获取的专利。学生参与获得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5) 学生完成的项目。学生共完成学生科研项目34项,其中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12项,SRIP项目13项,参加了教师科研和企业委托项目9项。

(6) 学生获得的各类认证。学生共获取各类技能证书376项(本)。

(7) 示范辐射作用。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得到了同行的肯定。自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立项建设以来成功举办了一次湖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次全国性竞赛。近年来,到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来参观学习的学校较多,除了湖南省内的学校外,还有全国各地学校,据初步统计,自2008年以来,到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来参观的学校达到23所,参观人数120余人次。

除此以外,我校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还先后在国内、省内一些学术研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做法,为兄弟院校开展创新训练工作提供了借鉴。

3.2 特色

通过多年的运行与实践,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在2012年电子与电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过程中,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

(1) 主题创新实验室与自培养的研究团队相结合。由于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主题创新实验室,并实现了从大二学生中招收人员,使学生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而保证了每个创新实验室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

(2) 工程创新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创新实验室坚持以工程创新为主体培养学生,本科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应明确自己的创新目标与方向,因而能紧密围绕工程项目进行早期的工程设计、焊接技能、装配调试工艺的培训,使学生容易实现由技能培训向科技创新进阶。

(3) 按需办学,培养有理想的“职业人”。2014年7月湖南卫视在新闻联播中特别播出了“湖南科技大学:按需办学,培养有理想的职业人”[12],主要播出了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创新实验室的情况,按需办学,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对本科学生的工程综合设计能力与科技创新研究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工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经过创新实验室培养的学生成为国内外企业优先录用的对象。如2011年,福建锐捷公司来我校招聘,由于创新实验室的学生没有去参加招聘,使得该企业在招聘会上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但当他们在长沙听说我校的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后,立即又从长沙赶到湘潭,直接进入创新训练中心,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我们的一个无损检测团队全部聘完。类似这样的情况比较多,在创新训练中心的学生根本不用外出找工作,而是企业直接来创新训练中心招聘。由于创新训练中心的培养,本科学生的就业根本不用担心了,而且出现了本科学生由“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

4 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建设、运行与实践,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些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经验,这些都离不开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这个平台。在2012年电子与电气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过程中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验收,但是在运行与实践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没有发现的问题,毕竟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永无止境的,还需我们增加对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投入,扩建创新实验室,共同努力建设好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07-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xxgk_171144.html.

[2]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2年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指南(湘教通〔2012〕163号)[EB/OL].(2012-04-01).http://gdjyc.gov.hnedu.cn/show/91298.html.

[3] 潘信吉.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04-106.

[4] 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20-23.

[5] 安连锁,王秀梅,杨红霞,等.将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乐园[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

[6] 初铭畅,谭影.以“创新训练示范团队”为平台加快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101-102.

[7] 刘胜胆,叶凌英,汪冰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与体会[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6):111-112.

[8] 席在芳,吴笑峰,周少武,等. 新形势下实验教学中心的新特点及其安全管理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4,32(4):118-121.

[9] 李韦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所引发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3(6):86.

[10] 尹旭蕾,张磊,沈飞.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自主型实践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9.

[11] 秦建华,黄婷婷,周凯红.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选题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3(9):66-67.

[12] 芒果TV.湖南新闻联播:湖南科技大学:按需办学 培养有理想的职业人[EB/OL]. (2014-07-05).http://www.hunantv.com/v/5/340/c/695699.htm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raining center of electrical information major

Xi Zaifang1,2, Wu Xiaofeng1, Wu Lianghong1,2, Zhou Shaowu1, Ou Qingli1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201,China; 2. Na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raining center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engineering of the National 12th Five-Year Plan implementation, its purpose is to construct a platform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free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problems,the construction contents,measures,achievements, features and experi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raining center are introduced, it is conclud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training center of the electrical information major in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raining center; qualit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tents; construction features

2014- 07- 22 修改日期:2014- 09- 08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3]223号,251);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4]247号,282);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湘教通[2014]248号,277);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G31207,G31307)

席在芳(1974—),男,湖南安乡,副教授,通信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数字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E-mail:zfxi@hnust.edu.cn

G482;G642.0

A

1002-4956(2015)2- 0021- 05

猜你喜欢

电气成果实验室
八方电气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工大成果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