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氏三通法治疗蛇串疮肝经郁热证临床疗效评估

2015-03-10蓝海冰徐萍萍周冬梅

关键词:毫针三通神经痛

蓝海冰,徐萍萍,周冬梅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北京10000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单侧带状分布,多伴疼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中医学称本病为“蛇串疮”、“串腰龙”。好发于中老年人,老年人病情尤重。因本病多伴有神经痛,且年老体弱或感染较重的患者多遗留后遗神经痛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对于本病治疗,西医多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止痛药物治疗,止痛效果不甚理想。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怎样尽快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贺氏三通法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教授、国医大师贺普仁老先生发明的集毫针、火针、放血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近几年我科应用该法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也逐渐形成了规范化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100 例,80 例为鼓楼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20 例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 例。治疗组:女30 例,男20例,年龄18 ~69 岁,平均(52.28±10.04)岁,病程(2.72±1.48)d;对照组:女32 例,男18 例,平均(51.08±10.42)岁,病程(3.04±1.41)d。2 组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自觉疼痛。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肝经郁热证:症候见皮疹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皮疹多发于胸胁和头面,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主证见疱疹焮红肿胀,灼热疼痛。次证见心烦,口渴,口干苦,溲赤,便干,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1.2.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带状疱疹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 ~70 岁之间;③出现皮疹在1~5 d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治疗方法。

1.2.4 排除标准 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等;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瘢痕体质者;④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恶性肿瘤、精神病、血友病患者;⑤疹已干燥结痂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贺氏三通法组) 毫针疗法施用于每一位患者,作为基础疗法贯穿始终;水疱明显者于疱疹处加用火针点刺;水疱不明显者多结合皮损处刺络放血。

1.3.1.1 毫针治疗(微通法) 以直径0.25 mm×25 mm 的毫针针刺,取相应部位夹脊穴,根据病症和皮损所在位置配用相关穴位,均用泻法治疗;局部病灶采用围刺法。在疱疹连续成片的周围,进行皮损常规消毒,用直径0.25 mm×25 mm 毫针,针尖朝向皮损区中心,呈15°角,沿皮下围刺。每针相距1.5寸,留针20 min,用泻法,1 次/d。针后稍加拔罐,出血少许为度。留罐10 min。主穴:心俞、肝俞、行间。皮损局部。病变在头部加合谷、风池;病变在胸胁加支沟、阳陵泉、合谷;病变在腰腹加太冲、期门、足三里;病变在上肢加合谷、曲池、肩髃;病变在下肢加阳陵泉、太冲。

1.3.1.2 放血疗法(强通法) 选取病损部位的首尾两端、红斑及疱疹边缘处皮肤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患处数下,用闪火法拔罐,拔出少量血。用消毒棉球拭净血水。凡有渗出液或脓液者敷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1 次/d,10 min/次。1 次治疗红肿未消退者,次日重复治疗1 次。病损部位面积较大者,每次选3~4 处刺络拔罐,其余创面下次再依前法治疗。此法用于带状疱疹初期,红斑丘疹明显、水疱不明显者。

1.3.1.3 火针疗法(温通法) 方法:患者暴露患处,用酒精棉球消毒,点燃酒精灯,把中粗火针放到火焰上烧红,迅速刺入疱疹,并立即拔出,每疱点刺一针,治疗后外涂碘酒或酒精消毒。此法用于水疱或脓疱、血疱明显者。

1.3.2 对照组(半导体激光照射) LHH-500IVB 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北京龙慧珩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波长830 nm,功率1 500 mV,每组光斑直径3~5 mm,共8 组,治疗范围20 cm 以上。患者取卧位,充分暴露疮面,将激光探头对准病变部位,垂直体表,距离1~2 cm 连续照射10 min,1 次/d。

2 组均配合口服清肝止痛汤治疗(龙胆草10 g,黄芩10 g,炒栀子6 g,生地15 g,生石膏30 g,车前草15 g,板蓝根20 g,六一散30 g,元胡10 g,川楝子9 g,赤芍10 g,连翘15 g),水煎服,1 剂/次,200 mL/次,2 次/d。疗程:5 d 为1 个疗程,共计2 个疗程。

2 疗效判定标准和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损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见表1。

表1 2 组疗效比较 例

2.2 观察指标和结果

2.2.1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及治疗中的皮损数量面积、皮疹形态及疼痛强度等,并对其进行量化评分。见表2、表3。

表2 2 组开始结痂时间与全部结痂时间比较

2.2.2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观察 患者皮损消退后30 d、60 d 分别进行随访,记录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经治疗皮损消退后,治疗组50 例中,30 d 后仍有疼痛患者4 例,60 d 后仍有疼痛患者1 例;对照组50 例中,30 d 后仍有疼痛患者7 例,60 d 后仍有疼痛患者2 例。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国约10%~20%发生过带状疱疹[1],该病常因过度疲劳、机体免疫力下降,激活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表3 2 组疼痛开始减轻时间与疼痛完全消失时间比较

中医称本病为“蛇串疮”,赵炳南认为本病多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失调,或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或兼感毒邪,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3]。急性期辨证多为肝经郁热型、脾虚湿蕴型等,其中肝经郁热证占多数。其病机为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脉络,导致不通则痛。

带状疱疹虽属自限性疾病,但大部分患者除在皮肤上产生特有的节段性水疱外,还可侵犯神经节,使其发生炎症、水肿、坏死,引起神经痛、部分患者疼痛剧烈、病情迁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多采取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但止痛效果欠佳,中医治疗通过针灸、拔罐、放血等综合治疗可尽快缓解患者的神经痛。

贺氏三通法是贺普仁教授创立的针灸治疗理论体系,包括微通、温通和强通法。其理论源于贺老“病多气滞,法宜三通”理论。贺老认为,尽管病证千变万化,病因亦有七情六淫、外感内伤之不同,但是从经脉、脉络、经气、气血的观点分析其病机,则无外乎经脉、脉络、经气、气血运行不畅,故任何疾病的病机都与气滞有关。针灸可祛邪扶正、协调阴阳,但其主要是通过疏通经脉、脉络,促使气血、经气运行而实现的,最终是以“通”取效,尽管针灸的方法、手段不同,但其疏通经脉、脉络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针灸之法可概括为“通”法[4]。正如《千金翼方》所云:“诸病皆因气血壅滞,不得宣通”。而“三通法”的关键在于“通”和“调”,“通”是方法,“调”是目的。“通”“调”表达了“三通法”的理论基础,反映了针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为通经络调气血,3 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称为“法用三通”。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应用是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其中微通为毫针疗法、温通为火针疗法和艾灸法,强通为三棱针或其他针具的刺络放血法。三通法恰以通为本。这也是笔者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理论依据。

贺氏三通法中的微通即毫针治疗,通过针刺相应腧穴可以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抑制炎症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提高痛阈和耐痛阈,从而降低疼痛的情绪反应,起到镇痛作用。温通即火针治疗,其具有消淤散结,拔毒泄热,温阳补气,以热引热的功效[4]。基于此理论基础,笔者运用火针速刺疱疹,给贼邪以出路,使痈脓瘀血等有形之邪均从针孔直接排出,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等病理变化,加快血液循环,旺盛代谢,促进炎症吸收,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修复,整体加局部的治疗使疼痛得以迅速改善。贺氏三通法中的强通即刺络放血治疗,目的在于排泄火毒,给予病灶部位定位刺络拔罐放血,具有通经活络、放血排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可以明显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其代谢,消除神经根的炎症。

通过此次临床试验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笔者得出结论,在内服清肝止痛汤的同时,治疗组通过配合贺氏三通法,其在急性期带状疱疹的水疱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同时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观察资料较少,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144.

[3] 张志礼,赵炳南.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2014:125.

[4] 程海英. 贺普仁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J].北京中医药,2012,31(4):243-245.

猜你喜欢

毫针三通神经痛
一起热压三通开裂失效机理研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CAESARⅡ中三通的分析和应用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