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影响

2015-03-09张红李尊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置换术膝关节康复

张红 李尊吉

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影响

张红 李尊吉

目的观察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86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后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 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24、48 h各时点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 减少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配合术后康复性锻炼、顺利实施康复计划,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髋膝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是骨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式, 通过将人工假关节置换入相应位置, 重建该处关节的解剖结构, 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其生理机能与生活能力,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关节置换术本身对机体亦是一种外源性创伤, 术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疼痛, 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刺激与痛苦。患者常会由于较强的疼痛, 尤其在运动时疼痛加剧, 而对术后康复性训练产生抗拒心理,导致无法顺利开展康复计划影响疗效[1]。本文作者尝试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使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8月收治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 其中男45例、女41例, 平均年龄(56.82±9.13)岁, 包括62例髋关节置换术与24例膝关节置换术。所有病例符合髋膝关节置换术适应证范围且具有手术指征, 患者意识正常, 具有基本沟通、理解能力, 能够配合治疗及相关临床调查;排除严重吸烟、酗酒史及毒品滥用史患者、麻醉药物过敏或皮肤病患者等。实验前患者了解相关内容, 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 遵照医嘱按时按量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宣教, 包括介绍疼痛的相关知识及正面与负面意义、疼痛程度自我评估方法, 帮助患者建立对疼痛的正确态度, 同时讲解镇痛药物的效果、副作用与依赖性情况, 配合医生正确、合理的制定镇痛药物使用方案。护理人员及时检查、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报告给责任医生,分级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进行非药物护理干预,4~6分使用弱阿片类药物, >6分使用强阿片类药物,遵照医嘱使用适宜的剂量。②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情况与心理状态, 并及时的开展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克服对疼痛的恐惧及对康复的担忧, 及时疏导心理障碍, 缓解负面情绪, 鼓励、支持并安慰患者, 增近与患者距离, 培养其依从性。保持室内舒适、安静的环境, 控制室内采光, 白天充足、休息时间柔和;给患者播放轻柔音乐或患者喜爱的节目, 指导家属共同进行皮肤抚触与肢体按摩, 教授患者深呼吸放松法以及冥想放松法等使其能够随时自我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6、24、48 h各时点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使用VAS评分进行评估, 患者在标有0~10刻度的标尺上选择一点表达疼痛感,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护理人员读取该点所代表数值进行统计[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6、24、48 h各时点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疼痛程度对比(±s, 分)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疼痛程度对比(±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6 h 24 h 48 h观察组 43 3.25±1.34 2.68±1.21 2.47±1.19对照组 43 4.61±1.58 4.09±1.45 3.25±1.36 t3.828 4.353 2.517 P 0.001 0.001 0.014

3 讨论

呼吸、脉搏、体温、血压是人类4大生命体征, 而现代医学将疼痛视为紧随其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疼痛是机体受到创伤及进行组织修复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生理乃至行为上的一种反应, 由于手术本身对于患者的机体是一种外源性创伤, 因此亦可引起疼痛感, 这是术后所共有的基本症状[3]。

术后疼痛能够向机体传递信号, 对组织修复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过度的疼痛会给患者带来生理的痛苦与心理上压力, 患者常因疼痛而出现焦虑、烦躁、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 亦会因疼痛感而降低对术后康复性训练的依从性, 甚至排斥康复而影响计划实施, 无法有效保障治疗效果。因此如何增强术后镇痛控制, 提高护理质量, 对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保障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本科实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开展术后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通过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于疼痛及镇痛药物的正确认识, 了解疼痛的意义;并通过心理护理减轻压力负担, 提高对疼痛感的接受与忍耐力, 增强依从性, 积极配合完成康复性锻炼方案;同时使用各类放松法帮助机体放松、减轻疼痛, 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身心状态;重视根据所评估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实施分级镇痛,科学合理的应用镇痛药物, 以促进术后康复效果及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6、24、48 h各时点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 减少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配合术后康复性锻炼、顺利实施康复计划,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1] 苏燕, 张晓艳, 兰蓝, 等.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77-78.

[2] 缪桂华, 曾利辉, 詹瑜佳, 等.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52-3754.

[3] 刘静, 解雪, 张其亮, 等.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2-5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48

2015-04-17]

276100 山东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张红), 骨一科(李尊吉)

猜你喜欢

置换术膝关节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