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医学检查前的镇静护理干预

2015-03-09孟利霞王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水合氯醛棉球灌肠

孟利霞 王岚

婴幼儿医学检查前的镇静护理干预

孟利霞 王岚

目的探讨婴幼儿医学检查前最佳的镇静方法。方法184例小儿外科住院或门诊看病且需做CT、核磁等检查的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3例)。对照组采用检查前30 min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灌肠;观察组采用先进行睡眠剥夺, 再用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 患儿入睡后, 用棉球塞住患儿的双耳孔进行干预, 对比两组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平均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 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检查前, 在睡眠剥夺的基础上进行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 再辅以人为听力干预, 可以提高镇静效果, 确保检查一次成功。

水合氯醛;镇静;睡眠剥夺;听力干预

临床上有些疾病, 医生需要根据彩超、CT、核磁等一些辅助检查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尤其是婴幼儿的一些疾病。但是, 由于检查时的噪音、温度、恐惧等刺激, 使婴幼儿在检查时产生哭闹、烦躁、乱动等现象, 从而影响检查的效果和成功率, 现常通过让患儿镇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科室对检查前需镇静的婴幼儿采用了10%的水合氯醛灌肠, 辅以睡眠剥夺和听力干预等护理措施, 镇静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本院小儿外科住院或门诊看病且检查前需镇静的患儿284例。所有患儿由医生检查后确定无镇静药物使用禁忌证, 根据患儿体重开立10%水合氯醛灌肠医嘱。患儿的年龄为7个月~5.5岁,平均年龄3岁, 其中男195例, 女89例, 根据患儿的住院顺序或门诊看病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43例)与观察组(14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检查前30 min护士根据医嘱用10%水合氯醛溶液灌肠, 剂量计算为0.5 ml/kg, 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l,灌肠液的温度为常温, 灌肠管根据患儿的年龄选取6~8号的一次性灌肠管, 并适当剪短留取约10 cm。用注射器抽取水合氯醛后连接灌肠管, 排气后注射器内剩余的剂量应为患儿需要的剂量。方法: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 屈膝, 臀部略抬高,灌肠管插入的深度为4~7 cm, 注入药物后, 拔出灌肠管的同时, 嘱患儿家长向肛门方向适当挤压患儿的两侧臀部, 以免灌肠液流出。

观察组:若患儿的检查预约在上午进行, 即让患儿家长在凌晨4点左右叫醒患儿, 并使之保持清醒状态;若检查预约在下午进行, 即取消患儿的午睡, 在检查前30 min护士根据医嘱用10%的水合氯醛溶液灌肠, 方法同对照组, 患儿入睡后, 用大小适当的棉球塞住患儿的双耳孔, 必要时可再戴上帽子阻碍听力, 然后护送患儿去做检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用药后30 min左右安静入睡并能顺利完成检查;无效:患儿未入睡或入睡较浅, 未完成检查。记录灌肠后患儿的入睡时间以及镇静睡眠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检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平均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 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镇静效果比较[n(%),±s]

表1 两组患儿镇静效果比较[n(%),±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完成检查情况 平均入睡时间(min) 睡眠时间(min)有效 无效对照组 143 84(58.7) 59(41.3) 36.5±1.5 38±20观察组 141 141(100.0)a 0 7.5±2.5a 120±45a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提高其精确性,检查时必须确保患者体位不动, 患儿往往无法配合, 常需辅助以适当的镇静或者小剂量麻醉。水合氯醛为镇静催眠药,口服易吸收, 催眠剂量30 min内即可诱导入睡, 催眠作用温和, 不缩短快速眼动睡眠(REMS)时间, 停药时也无代偿性REMS延长[1]。在体质量15 kg以下的小儿,95%会在口服水合氯醛或三氯福司(50~100 mg/kg, 最大剂量为1g)后进入可靠睡眠, 持续30~60 min, 可以满足核磁共振成像等大多数检查的需要[2]。但由于水合氯醛特殊的刺激气味, 患儿多半不愿意服用, 强行喂入易引起患儿恶心、呕吐、呛咳、窒息。稀释后直肠给药是最佳的选择。

睡眠剥夺是指人因为环境或自身的原因导致正常量的睡眠无法得到满足的状态[3]。睡眠剥夺后常出现睡眠反跳效应,即出现睡眠增加的现象, 水合氯醛镇静睡眠后, 加上患儿的睡眠反跳, 使睡眠更深, 持续时间更长。另外, 用棉球塞住患儿的双耳孔, 有效地抑制了机器噪音, 减少了机器噪音对患儿的刺激, 使镇静效果更好, 一次性检查操作的成功率更高, 但要注意检查完及时取出棉球。

检查前的镇静目的是为了保证患儿的安全, 避免患儿的乱动, 使之保持体位不动, 最大程度地提高操作成功率。若镇静不满意时, 建议首先查找原因, 无谓的加大剂量容易加重镇静深度, 导致意识障碍时间延长, 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危险[2]。单纯的用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 患儿易呕吐或因患儿吸收不良导致镇静效果差, 患儿易惊醒, 导致检查不准确或不成功。本文观察组患儿采用先进行部分睡眠剥夺, 水合氯醛灌肠入睡后用棉球塞住患儿双耳孔, 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减少了外界的刺激, 保证了在使用最少药物的前提下, 使所有患儿的检查均一次性成功, 本观察组患儿睡醒后均无不良反应。

[1] 杨宝峰.药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

[2] 胡晓晨, 喻文亮.镇静、镇痛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进展.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1):871-872.

[3] 王青, 任晓玉.睡眠剥夺法在婴幼儿水合氯醛镇静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27

2015-03-16]

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小儿外科

猜你喜欢

水合氯醛棉球灌肠
酒量
小棉球
水合氯醛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期预测*
怎样消除气逆打嗝
和好,还是绝交
水合氯醛联合咪达唑仑在儿童肾活检中的应用
水合氯醛两种途径在小儿口腔治疗前镇静效果的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