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

2015-03-09桂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6期
关键词:注射剂药师中药

桂委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

桂委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进行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没有受到临床药师干预的患者, 设为对照组;另外110例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受到了临床药师干预的患者, 设为干预组, 对比分析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情况。结果干预组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90.9%)要远高于对照组(7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 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要远低于对照组(1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 临床药师对其进行科学干预, 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临床药师;中药注射剂;使用;干预;合理性;安全性

随着中药注射剂种类的增多, 使用方法的繁杂,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变得尤为重要[1]。临床药师是帮助医生合理用药的医护人员, 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干预作用, 能够有效保证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从中随机抽取220份病历, 其中110例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没有受到临床药师的干预,设为对照组;另外110例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受到了临床药师的干预, 设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取中医诊断和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中, 男70例, 女40例, 年龄22~77岁, 平均年龄(52.31±9.16)岁;干预组患者中, 男66例,女44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53.27±9.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中药注射剂使用标准设计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调查表, 调查表上的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诊断、中药注射剂品种、所用药剂剂量、用法、使用时间、使用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等。根据220例患者的详细临床病历资料认真填写调查表, 对比分析两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1.3 评价标准[2]按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成药临床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制订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合理:用药适应证符合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符合药品说明书相关规定, 溶媒品种符合使用说明书规定, 用药疗程均<15 d, 没有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不合理: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品种、疗程等均不符合药物说明书相关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 干预组中有7例使用二联中药注射剂, 对照组中有4例未使用说明书指定溶媒,10例使用二联中药注射剂,2例和氯化钾等电解质配伍使用。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比较 干预组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要远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 P<0.05)。

表1 两组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n(%)]

表2 两组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比较[n(%)]

2.3 两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 干预组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 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从药材中提取出来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药剂, 具体包括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制剂[3]。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 具有疗效可靠、生物利用度高、成分明确、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但同时该药品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 对于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很高。且随着中药注射剂种类的增多, 使用方法的繁杂,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变得尤为重要。

临床药师是临床上给患者合理配置药物的医护人员, 能够帮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采用处方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 从而避免药物之间不良的相互作用[4]。中药注射剂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 因此在使用时让临床药师参与进来,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剂量、使用溶媒、制定疗程, 能够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临床药师干预的干预组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90.9%)要远高于没有使用临床药师干预的对照组(7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 P<0.05)。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 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要远低于对照组(1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 临床药师参与进来对其进行科学干预, 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1]谭喜莹, 邱召娟, 张小萍, 等.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5):70-73.

[2]邹晓蕾, 杨旭, 王少华, 等. 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中国药房,2012,23(23):2199-2201.

[3]李小梅, 郑咏池, 王洪贵, 等. 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干预作用分析. 华西医学,2011,13(9):1386-1388.

[4]张鑫, 金永新, 要林青, 等. 临床药师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药事,2012,26(11):1269-12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097

2015-03-26]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注射剂药师中药
药师“归一”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安全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