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儿茶酊外涂治疗30例压疮的疗效观察

2015-03-08刘华,方玲,雷春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艾条灸压疮护理



艾灸联合儿茶酊外涂治疗30例压疮的疗效观察

刘华, 方玲, 雷春华, 李燕, 郑燕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 肿瘤科, 江苏 扬州, 225002)

关键词:儿茶酊; 艾条灸; 压疮; 护理

中医称压疮为“席疮”,认为压疮乃因大病久着床席,不能转侧,长期受压,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致使肌肉、皮肤、筋脉失于温煦濡养而成[1]。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护理的难题之一,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压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研究对部分带入压疮的住院患者予以艾条灸联合儿茶酊外涂治疗,并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带入压疮的住院患者60例,根据压疮的分期、发生部位、面积等进行评估后,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压疮分期Ⅰ期4处,Ⅱ期34处,Ⅲ期4处,Ⅳ期6处;分布在骶尾部20处,髋部9处,足跟11处,脊柱4处,其他4处;面积(0.5 cm×0.5 cm)~(22 cm×8 cm)。对照组中,压疮分期Ⅰ期5处,Ⅱ期36处,Ⅲ期3处,Ⅳ期5处;分布在骶尾部19处,髋部12处,足跟9处,背部5处,其他4处;面积(0.5 cm×0.5 cm)~(13 cm×14 cm)。2组患者压疮分布、分期、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涂儿茶酊,再施予艾灸。Ⅰ期压疮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待干后以消毒棉签蘸儿茶酊均匀涂搽于创面及外围3 cm, Ⅱ期压疮有水泡者,创面用0.5%碘附消毒,在水泡的最低位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液压迫数分钟,外涂儿茶酊继以艾条灸,Ⅲ期压疮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0.5%碘附消毒,再外涂儿茶酊继以艾条灸。艾灸时采用温和灸和回旋灸交替的方法,施灸范围大于疮缘3 cm, 每个创面灸15~20 min, 每天上、下午各1次。

1.3 疗效标准[2]

痊愈:局部症状消失,疮面结痂并脱落;显效:疮面无分泌物,面积缩小并结痂;有效:疮面炎性渗出物减少,面积无扩大;无效:疮面无变化或扩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2结果

2.1 生活起居护理

安置患者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有报道认为,体温每升高1 ℃,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发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会明显增加压疮的发生[3], 调节室温27 ℃左右,病室开窗通风, 2次/d, 每次20 min, 注意避免当风受凉。

2.2 勤翻身

研究[4]表明,血管最大承受压力16~33 mmHg, 最长时间不超过2 h,超过此压力,时间就会对皮肤造成缺血性损伤。翻身时选择舒适的卧位也是防止压疮的措施,一般采取左或右30°侧卧位。30°侧卧位增加了患者身体与床的接触面,30°侧卧更换体位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增强预防压疮的效果[5]。此卧位舒适安全,有效避免或减轻了骨隆突部位受压,同时背后辅以体位垫支撑,平卧位时,在其骶尾部、双足跟部等衬垫直径约15 cm的“C”形优质海绵圈,翻身后检查压疮部位,保持患处悬空落在圈中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0.5~2 h为其改变体位1次,翻身时由2人协作,动作轻柔、协调一致。同时指导家属正确使用便盆,随时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

2.3 被动活动

对于长期卧床者,指导并协助患者家属为患者进行双下肢床上被动活动,平卧时防止盖被紧压足部,避免足下垂。根据患者情况可使用气垫床,通过气垫床的充分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6],可达到保护皮肤、防止压疮发生的目的。

2.4 二便护理

局部潮湿是压疮的一个常见发病因素,虽这个因素常被视而不见,但其却可升高压疮的发病率。潮湿导致的病理改变是皮肤浸湿、出现松软,从而导致皮肤弹性和抵抗力下降,这样必然会增大皮肤与触面的摩擦力,从而引起皮肤的破损,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压疮出现。大便失禁患者比尿失禁患者更容易出现压疮,原因是前者有更多的细菌及毒素,这些细菌及毒素的侵袭可导致局部组织感染坏死,迅速出现压疮[7]。二便失禁是导致潮湿的重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随时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做好肛周、会阴部皮肤护理,对于尿失禁留置导尿管者,做好尿管护理,妥善固定尿管,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尿管引流通畅的意义及防止尿管滑脱的方法;指导患者每日饮水2 000 mL左右;每日给予会阴护理2次,保持尿道口清洁。

2.5 避免按摩

防止压疮,无需按摩。传统观念认为按摩可以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防止压疮,但现代护理新观念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因软组织受伤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迫后一般30~40 min褪色。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受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8]。对于不能翻身者,协助指导抬高臀部,以减轻臀部压力。

2.6 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中医护理特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均有碍组织修复,为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调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鱼、肉、鸡等。根据患者喜好,兼顾色、香、味、形,推荐养血补气药膳,如党参当归鳝鱼汤、大枣黄芪粥、黄芪炖鸡、桂圆红枣粥等,并指导制作方法,同时指导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芦笋、花菜、紫包菜、胡萝卜、苤蓝、番茄、香菇、香蕉、猕猴桃等。

2.7 情志护理

情志的过度抑制或兴奋,均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者,常常会因经济问题、担心家人受累等产生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绝望心理,往往会促使或加快病情向坏的方向进展,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所说的“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因此,医护人员应经常与患者交流,做好耐心、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用正面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等来影响和帮助患者改善负性情绪,保持心境坦然、心情舒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气机调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增强,进而利于压疮的愈合。

2.8 涂药护理

儿茶酊为本院制剂,使用时倒适量于换药碗内,创面清洁消毒待干后,以15 cm长消毒棉签蘸取后,由内而外均匀涂搽于创面至外围3 cm,以整个创面被药液浸渍不流淌为度。

2.9 施灸护理

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悬于压疮部位施灸,距离皮肤约3 cm进行温和灸,操作时询问患者感觉,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对于昏迷、局部感觉缺失或迟钝的患者,操作者将左手食指、中指“V”形分开,置于压疮施灸部位两侧,感知施灸部位温度是否适宜[9], 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或改为回旋灸。回旋灸法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2~3 cm, 向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回旋灸和温和灸交替使用,每个创面灸15~20 min, 灸致皮肤有红晕为度。施灸时,及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中医学认为,压疮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成。内因为久卧伤气,气虚而血行不畅,外因为躯体局部连续受到长期压迫及摩擦,导致气虚血瘀、局部肌肤失养、皮肉坏死而成[10]。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吴仪洛《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具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之功效;《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利阴气,生肌肉”,艾灸能活血化瘀止痛,收敛生肌。陈佳等[11]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的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艾叶主要成分挥发油通过烟熏剂燃烧改善皮肤微循环,可促进血供,活化组织细胞,抑制杀灭创面细菌,提高机体免疫力,护场形成。此外,临床发现,艾条的除臭效果好,尤其是对病房的环境除臭效果优于其他方法[12]。明彩荣等[13]在艾灸防治局部感染的研究中证实艾灸有促进炎症消散、加速病灶修复和提高机体抗炎能力的作用。临床研究[14]表明,艾灸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既可使紊乱的免疫功能向正常状态调整,又能使正常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因此能控制疮面感染,利于疮面愈合。儿茶酊可加速受压部位皮肤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充血状况,并起到消肿抗炎作用[15]。儿茶酊主要成分为黄芩、黄连、黄柏。黄芩主要成分是黄芩苷元,具有抗微生物及消炎止痛的作用;黄连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连碱和棕榈碱,对局部有消炎止痛的作用;黄柏味苦寒,具有泻火鳃毒、行血止血的功效,在发挥抗菌解毒作用的同时[16],尚可促进血管新生,迅速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创面微循环和加速伤口愈合[17]。两者合用治疗压疮具有协同作用,可促进创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压疮是长期卧床和老年患者及糖尿病、晚期肿瘤患者的一种灾难性并发症,以复杂难愈合的慢性创口为临床特征,伤口的修复再生比较困难,治疗难度较大,给患者带来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据相关文献[18]报道,每年有6万人死于压疮并发症。长期以来,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本院运用艾灸配合儿茶酊外涂治疗30例压疮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认为,压疮重在预防。患者入院后,护士应运用Braden压疮评估量表进行正确评估,对压疮高危患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防止压疮的教育指导,取得其理解与配合,改变以往压疮护理墨守成规的方法,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压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晓蕾, 高玉芳, 魏丽丽, 等. 黄连膏配合艾条灸治疗Ⅱ期前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8(6): 509.

[2]代微, 张黎. 艾灸压疮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临床医学, 2006, 32(2): 128.

[3]杨旭. 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 全科护理, 2008, 6(11): 3102.

[4] 王琼英, 江晓林. 压疮的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8(12): 81.

[5]朱文芳, 胡克, 范湘鸿, 等. 30°侧卧更换体位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 2012, 14(1): 48.

[6]王焱. 老年股骨颈骨折后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J]. 甘肃中医, 2010, 23(5): 5354

[7]刘淑娟. 中西医防治压疮的护理新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18(20): 47.

[8] 刘胜利, 杨麒麟, 舒艳, 等. 压疮的护理及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8): 78.

[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S].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 184.

[10]潘立群, 崔学教. 中医外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47.

[11]陈佳, 苏珊, 张群娅, 等. 艾灸加炉甘石外用散治疗16例压疮溃疡期的效果观察[J]. 内蒙古医药, 2012, 9: 63.

[12]郭梅, 骆传丽, 刘洁, 等. 湿润烧伤膏联合艾灸与藻酸盐类敷料在不可分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0(33): 2930.

[13]明彩荣, 王玉华, 李晓丹, 等. 艾灸防治局部感染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1998, 25(12): 32.

[14]马本绪. 艾灸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概述[J]. 江苏中医药, 2008, 40(1): 86.

[15]凌桂萍, 张燕, 桑燕, 等. 儿茶酊与安普贴防治压疮的临床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03, 8(20): 607.

[16]李峰, 贾彦竹. 黄柏的临床药理作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 4(2): 191.

[17]田代华. 实用中医对药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687.

[18]丁慧丽, 石铁亮, 王素娟. 1例龙血竭粉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30): 336.

收稿日期:2015-01-10

中图分类号:R 473.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6-145-03

DOI:10.7619/jcmp.201516047

猜你喜欢

艾条灸压疮护理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艾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瘀血腰痹型腰痛病患者康复护理观察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心衰合并便秘的临床观察
艾条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膀胱悬吊术后尿潴留42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