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有+VP”句式探讨

2015-03-08石月姣

现代语文 2015年33期

□石月姣



新时期“有+VP”句式探讨

□石月姣

摘要:以时下流行的“有+VP”句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概括当下新兴“有+VP”句式的使用情况及其成因,并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预测了该句式作为完成体语法标记的潜在发展方向,同时提出该句式的规范研究,对整个华语的发展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有+VP”成因完成体语法化意义

一、引言

“有+VP”句式在普通话中被越来越多地被使用,总体来看,其语法化程度在不断地加深,从使用范围上看这一句式在逐渐被人们接受。既然“有+VP”句式已经普遍存在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该句式进行全面了解,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该语言现象,理清这一句式在普通话中的存在形式,探讨其语用价值,预测其发展形态,并据此制定适宜的语言标准和规范,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引领全球华语健康发展,使华语更好地发挥其交际功能。

二、普通话中传统“有+VP”句式的使用情况

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数据调查,不难发现,普通话中传统“有+VP”句式的使用既与谓词的音节有关,又与谓词的性质有关[1]:

(一)单音节谓词和“有”直接结合有以下三种形式:

1.以对举方式成对出现。例如:

有说有笑、有问有答、有情有义、有来有往

2.存在于熟语等凝固格式中。例如:

有伤风化、有负众望、有备无患、有求必应

3.作为语素与“有”结合成词。例如:

有待、有劳、有关、有请、有限

(二)双音节谓词中名动词、名形词可以和“有”直接结合,一般动词、形容词不能与“有”直接结合(文中带有*的例子为错误例句)。例如:

有影响 有发现 有帮助 有提高

有剥削 有危险 有困难 有意义

* 有同意 * 有反对 * 有喜欢 * 有胜利

(三)双音节谓词中的一般谓词和单音节谓词(不包括上述(一)中的三种形式),不能与“有”直接结合,只有经过指称化才能跟“和”相结合。谓词指称化的标志有两类:一类是加量词“些”“一些”“点(儿)”“几分”等;另一类是加助词“所”。例如:

有点转不过弯来

有几分不怀好意

有所思就有所得

由此可见,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本就存在大量的“有+VP”句式,其中提到的熟语等凝固格式更是古汉语的遗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新时代下流行起来的“有+VP”句式不仅有着简练的结构,丰富的内涵,统一的形式,而且打破了传统用法的束缚,有别于传统的“有+VP”句式——句中谓词无需名词化或指称化就可以充当“有”的宾语。主要表现在动词充任“有”的宾语后,本身还能再带宾语、补语、体标记;受副词修饰等。例如:

有学习做菜有讲一回有去过有认真考虑

从这层意义上看,新兴句式是在传统句式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承担了更多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的新句式。

三、新时代“有+VP”句式成因探讨

根据调查显示,在闽、粤、客等南方方言以及港台普通话中,“有+VP”句式早已成为普遍的用法,学者们对它的研究较深入,它也是本文所探讨的新兴句式。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现将新时代下活跃的“有+VP”句式的成因归结如下:

1.“有+VP”句式实际并不是新现象,它在古汉语中就存在了,是历史上曾经消失的结构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复活”。[2]王国栓、马庆株(2008)在研究此问题时注意到,早在先秦汉语中,“有+VP”句式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VP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动词性短语。例如:

(1)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光杆动词)(《诗经·邶风·泉水》)

(2)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动补)(《左传·隐公元年》)

(3)王命伐之,则有献捷。(动宾)(《左传·成公二年》)

(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联动)(《论语·卫灵公》)

先秦以降,自汉至唐,“有+VP”句式的使用还比较多。唐以后,“有+VP”句式的使用就渐渐减少,最后走向了消失。上文中提到的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应用的熟语等凝固格式也印证了该句式在古汉语中早已存在的事实。

2.“有+VP”句式的产生,受到了东南方言语法、港台普通话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上海高校学生“有+VP”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港台剧在全国各地热播,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和追捧(蔡瑱,2009)。剧中一些来自粤语、闽语的方言词与用法大量流行。而“有+VP”句式正是粤闽客家方言的“经验体”形式。因此,可以说“有+VP”句式的广泛应用与港台剧这一媒介所传播的东南方言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3.“有+VP”句式是受英语完成体标记影响,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语言新形式。

语言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形式总是依靠国家整体实力的强大而强大。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国际模式,促进自身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到英语,受学习迁移作用的影响,普通话中需要存在一个与英语中的完成体相对应的词。非常巧合的是,英语完成体中的助动词“have/has/had”所表达的意思正是普通话“有”的意思,“have/has/had”作实意动词,所表达的意思在此则不作赘述。为适应语言转换模式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有+VP”句式。例如:

(5)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publishing a book?

(你有没有想过出本书?)

Yes,I have.(是的,有想过。)

4.“有没有+VP”句式的大量应用诱发“有+VP”句的使用,是语言内部系统要素“有/没有”的对称性发展。

众所周知,汉语的时态这一语法范畴一直都处在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完成式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及疑问式的发展有不对称的现象。(李文龙,2013)

当前,“有没有+VP”句作为新兴疑问句式,已为大众普遍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修订本)》也将这类问句列为规范问句。“有没有+VP”句式的大量使用也诱使“有+VP”句大量出现。我们通过以下例句来分析这一现象:

没有(V)/没有(去)。句式 例句 肯定回答 否定回答V没V 他去没去? V了/去了。 没V/没去。有没有+V他有没有去?有(V)/有(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当提问方式有所不同时,肯定与否定回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都是在“V”前加入“有”帮助回答。同时也可以看出,有/没有趋向平衡的发展状态。“有+VP”句式也是语言系统自身发展带来的结果。笔者认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句式的出现,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以传统为基础,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多语言融合发展的结果。如图1:

图1:

四、“有+VP”句式发展预测

通过调查,现在“有+VP”句式的使用不仅出现在中国,也出现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语圈内。为确保华语稳定发展,更好地发挥其言语交际作用,笔者认为,需要对该句式进行分析定性,以科学的方法预测其发展形式,丰富语言的发展内容。因此,需要正确对待新兴“有+VP”句式与传统“有+VP”句式的关系,研究二者将如何共处在同一语言规范中。

首先需要明了“有+VP”句式中“有”的定性问题,该问题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学者们的观点众多,主要总结为四类[4]:

(一)“有”是动词。在该句式中,“有”使“VP”指称化,成为自指和转指对象,“VP”动态性的弱化又使“有”的意义强化;“有”还具有表信息焦点的功能。

(二)“有”是助动词。该句式中,“有”是助动词,肯定事件的现实性,着重强调其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正在发生、已经发生或者间隔性持续。“有”的意义已经相当虚化,句法作用与助词大致相当。

(三)“有”是副词。认为“有”是副词,原因如下:

1.在“有+VP”句式中,“有”接近于“曾经”,故可归入副词;

2.“有”是和“没有”词性相同、词义相反的副词,在句中作状语,表示确认;

3.“有”是以表示情态意义为主的评注性副词,源于动词“有”的虚化,功能是对相关述题作主观评注,确认事件存在。

(四)“有”是完成体标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肯定的完成体标记有“V+了”“没+V”。随着语言系统自身的发展,“有”也逐渐发展为和“没(有)”相对的完成体标记肯定式的用法。

纵上所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VP”句式中的“有”经历一个跨越结构层次的“跳跃”,进入了句子的表层结构,成了句子中身份“合法”的成分,即主要起在线性序列上连接的作用,但并不构成一个句法单位的成分(崔娜,2013)。其语法意义是从动词逐渐虚化至完成体标记,这个虚化过程也就是语言系统自身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过程。显然,这一过程需要经历助动词、副词等各种语法意义不确定的阶段,直至完全虚化为完成体标记。虽然现在这一句式还没完全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但这恰巧从侧面表明了“有+VP”句式中“有”的发展方向——完成体标记词。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存在“V+了”句式,而作为肯定式完成体标记的“了”也已存在四五百年之久,并得到了语言学家的肯定。“有+VP”句式能否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取得和“V+了”句式同样的语言地位,更需要看它在当今华语交际中所具有的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

现在新兴的“有+VP”句式的应用形式显然丰富于上文所列举的三种普通话中的传统句式。它具有强调、聚焦、完句等多种功能,该句式中的谓词不受音节限制,也可以是单音节谓词,而且谓词作为“有”的宾语后没有丧失其叙述性。当今普通话关于“有”的非规范用法(主要是上文提到的几种类型)都可以用这一简单句式表达。可以说是解除了交际中的无形束缚,达到了顺畅交际的作用。这就为新兴的“有+VP”句式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规范铺平了道路,加之会话经济原则的推动,作为完成体的一种潜在的可能句式,该句式极有可能取得与“V+了”相同的语法地位。

五、结语

由于“有+VP”这一新兴句式本就存在于南方方言的众多次方言中,随着南北方交流越来越密切,普通话与方言相互吸收,加之其简捷、新鲜的话语风格,它已经从南方走向北方,从方言走向普通话,并已经为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在汉语普通话中争得了立足之地。从目前的使用现状来看,这一句式简化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正反问句的形式,同时也因结构简练,形式统一,符合英语的表达模式,一定程度上对汉语的传播乃至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中,“有+VP”句式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差异显著,在公文、学术论文以及重大正式场合中也基本不采用这一句式,但是将这一句式放在全球华语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东南亚华语圈,情况则大不相同。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华语使用国家和地区华语使用研究的深入,新兴“有+VP”句式也在这些地方流行,这必然会对普通话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分析这一话语运用现象,比较区域变体的语言特征。以客观全面的视角对待这一现象,进而深化研究,预测发展形势,为普通话乃至华语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敏惠.福州方言与普通话“有+V”格式之差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7).

[2]王国栓,马庆株.普通话中走向对称的“有+VP(+了)”结构[J].南开语言学刊,2008,(2).

[3]蔡瑱.上海高校学生“有+VP”句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6):79-86.

[4]李文龙.“有—V”句式语法化现象[J].海外英语,2013(8):65-66.

[5]崔娜.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有+VP”句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4).

[6]王晓春.从“书店有售”说起——论现代汉语完成体新格式“有+V”的语法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10):53-56.

[7]张冬红.浅谈有没有V的句法结构及语用价值[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4).

[8]陶言敏,冯建秋.也谈现代汉语中“有”的完成体用法——与石毓智先生商榷[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9]柯永红.论马来西亚语言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114-134.

(石月姣山东曲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