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者嫁人去,行者去远方

2015-03-03入钧

家庭生活指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怪胎恐惧

文◎入钧

游者嫁人去,行者去远方

文◎入钧

韩美琳仿佛落进某部电影的结尾,她披着金色的霞光,站在破旧的城头,熙攘的人群里,有个扛着棍子的猴子,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

爱旅行的人适合独身,爱旅游的人适合嫁人

韩美琳做Airbnb的房东缘起一次游行。那时候,还没流行“世界那么大”的梗,她就辞职去旅行了。那一年,她27岁,在Airbnb上订了房间,一路乘着红眼航班,从欧洲逛到美洲。

回来已是一个月后。

卫星佯装采访她:“有什么感受?”

韩美琳答:“累。”

“有什么收获?”

“从NC15黑到NC35。”

“有没有得到什么人生感悟?”

“有,我不适合做文艺女青年,我适合做少奶奶。”

“现在,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后悔了。”

卫星放下手里充当采访麦的勺子,“嘎嗄嘎”地笑起来。他说:“美琳,我看你还是赶快嫁人吧。”

此时,正值10月,卫星和韩美琳坐在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里。餐券是卫星在公司活动中抽来的。球体形状的餐厅外面,飘着薄薄的雾,半个上海在雾气里若隐若现。他们上次来,应该是高三。某个土豪同学办生日会。如果不是免费,他们谁也不会再来这儿。

有些风景,看过一次就够了。

韩美琳说:“你就看准我非嫁人不可了?”

卫星说:“走这么一圈,不就看出来了。爱旅行的人,适合独身,爱旅游的人,适合嫁人。”朋友圈关一天就要抓狂的人还谈什么享受孤独?

旅行和旅游有分别吗?

仔细想想,还真有。前者是一个人简单又孤独,类似苦行僧般追寻精神境界的旅程,后者是一帮人,五星酒店住起来,大包小裹买起来,吃喝玩乐,走马观花。

韩美琳经历了前者之后,发现自己可能更爱后者。身处嘈杂人世,常会产生想要脱离人群,渴望独处的错觉。其实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那是误会。朋友圈关一天就要抓狂的人,还谈什么享受孤独。

韩美琳旅行的一个月,随拍随发一个月。朋友有羡慕的、赞美的、加油的、打屁的……只有一个人无动于衷。

她问卫星:“我旅行的照片,你怎么一张照片都没点赞呢?”

卫星说:“看过就行,还点什么啊。”

“真是不明白你,平时打打闹闹的,在网上却一句话不说。”

其实,卫星从学生时代起就是个特别能搞能闹的人,但是在网络上,最多只是看看,从不秀自己的生活。他觉得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是完整的一个人。自己的宇宙,不该任人窥探。在这一点上,他与同时代的人格格不入。

一个人的卫星,并不寂寞。把门关起来做搪胶的公仔,自己注模,烤制,彩绘喷漆。朋友生日,毕业分别,他都会拿来做礼物。韩美琳家里,就摆着好几个。

韩美琳无业在家,闷出做Airbnb房东这个主意的时候,书桌上就摆着卫星送她的搪胶公仔。

她打电话给卫星说:“你接不接私活儿?”

行者贵在自我践行,游者乐在坐享其成

女人身边,总会有一些拿来随便用的男人。但她决不会爱上这样随便使用的男人。

这一点不难理解,真正爱上的人,哪儿舍得用呢?

韩美琳的家里,有一套老房子。是当年外公外婆留下的,在河南路上。之前的租客刚搬走,新房客还没找到。韩美琳干脆收了回来。

卫星是半路出家的室内设计,受尽客户各种奇葩审美观之后,忽然得到一个任他发挥的小房子,还蛮兴奋地。然后,没多久就上了贼船。

在这里,又要谈谈旅行者和旅游者的区别了。

行者贵在自我践行,游者乐在坐享其成。

在这个大项目里,韩美琳只负责注册和挑毛病,剩下的都归卫星。装修采购,打扫布置。时间到了2014年,卫星彻底辞了职。他们在静安、杨浦、徐汇、闸北租下十套老房子,装修上线。个性的设计,贴心的服务,生意还真不错。全年入住率高达85%。

他们把兴趣做成了生计。

这时候,大部分人都把韩美琳和卫星当作Airbnb上的夫妻店主。但他们两个人自己清楚,可笑,可闹,可上床,就是丝毫不来电。

是的,他们滚过床单,最初在苏州河畔的那套客房。租客刚走,清洁阿姨请了假。韩美琳和卫星自己过去打扫。

韩美琳特别喜欢这套房子的设计,斜面屋顶,瘦长老虎窗。所有的物件都刻意保留着年代感,只有那扇窗被绘成了时空之门,银灰立柱,圆形窗口,透过它,仿佛站在30年代的上海,偷窥未来。他们赤着脚,半躺在刚刚清洁过的地板上,喝红酒。夜色从时空之门里浸进来,暗暗稠稠的。

韩美琳说:“你的脑子里,总是装着一堆奇思妙想。”

卫星嘻嘻地笑着说:“如果是别的女人说这句话,我会觉得她是在给我送暗号。”

韩美琳翻了个身,刚好就到了他耳边。她说:“你怎么知道,我就不是在和你打暗号呢?”

卫星脸上的笑就变了味道,从嬉笑,变作了轻佻。他说:“咱俩过了界,我也不会娶你呢。”“有人说要嫁给你吗?”

对孤独的人有天生的恐惧

韩美琳也是在后来才发现,卫星是个彻底的不婚主义者。因为不愿被窥探的人,不会放任何人走进心里。韩美琳也乐得他单着,也算有人陪着自己单下去,不是吗?

不过关于结婚,卫星面对的压力还好一点,毕竟男人嘛,父母又都在新疆,山高皇帝远。韩美琳就不一样了,母上大人直接在朋友圈里广撒逼婚帖。

大小姐,帮帮忙,再拖真就没人要了。但韩美琳一点都不急。有事干,有钱赚,有朋友,有炮友。她为什么要找人把自己栓起来。这个问题,她和一个美国人讨论过。美国人叫维利,是韩美琳的房客,在上海把自己丢了两次。都是韩美琳接回来的。后来维利临走前,请韩美琳和卫星吃饭。

那天韩美琳刚受过老妈的刺激,于是问他:“你们美国人有父母逼婚这种事吗?”

维利说:“美国父母只会逼孩子找工作,很少逼你去结婚。”

“那真好。”

“但是整个社会会逼你去结婚。”维利抬了抬灵活的眉毛说:“在美国,从小每个人就被要求与人交往,不交往的那是怪胎。等你进入社会,一直不结婚就说明你有一些问题。性格上有一定不足,与人沟通有一定障碍。美国人对孤独的人有天生的恐惧。你知道吗?一个一直不结婚的人,会给人不可信的感觉。你能想象奥巴马单身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民众会觉得把美国交给他没未来。”

唐末诗评家张为在其诗评专著《诗人主客图》中,将马戴列为“清奇雅正”的“升堂”弟子。[20]马戴诗中所呈现的典雅、清奇之美与其人生态度是不可分的,他在创作羁旅诗歌时,多处提到其向往归隐的倾向,对隐逸生活的羡慕,这是源于释道因素对其的影响,与老子提倡“淡泊”的思想也是分不开的。

过后卫星帮她总结了不结婚产生后果的关键词:怪胎﹑恐惧﹑不可信,没未来。

卫星说:“啊,怪不得你妈那么急,你在她眼里,就是没结婚的奥巴马呢。”

不论她玩得多自High,都是老姑娘的自欺吧

其实,韩美琳不是没想过结婚。25岁那年,她最想结婚。工作不上不下,年龄不上不下,身边的朋友同事好事频传。她做了N次伴娘,送了20只红包,于是心底里迸发出强烈的,想要把自己嫁出去的冲动和热情。可是,结婚是需要一个好对手的。他得了解你的习惯,知道你的节奏。旋律可以唱的不一样,但必须唯美和谐。

这种人并不难选,难的是25岁的韩美琳,根本不清楚自己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才能琴瑟相合。事业有成型,年龄和形象就是问题。俊朗帅气型,好像看不住。文艺清新不实际,诚实肯干的缺情调。她的人生只走过三分之一,后面的路那么长,她想不好未来的自己要和什么样的男人一起。

后来,想嫁的冲动,就在无可奈何的时间里淡减了。

人太想某物而不得,就会慢慢把它放逐在最不关心的位置。是变得自信了觉得它不再重要,还是自卑了不敢面对?不好定论。总之韩美琳开始接纳一个人的自己,挑战自己从前之不能。比如,辞职,一个人去旅行。再比如,在Airbnbzuo做房东。她把自己的世界,打扮得丰富多彩,有一点洒脱浪漫的情怀和一点点勇敢的冒险精神。然后,在“二微”上不断地晒、晒、晒……

只是把自己大把的精彩瞬间晒出去,是自信or自卑?这个问题还是不好说。维斯的观点和卫星的总结,为她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去看自己。

在别人的眼睛里,不论她玩儿得多自High,都是老姑娘的自欺吧。

行者游者

韩美琳终究是个游者,无法真正享受孤独的旅行。她还是需要舒适,走马观花的人生。

2015年2月14日,步入30岁的韩美琳参加了盛大的相亲会。这一次,她不迷茫,不胆怯,目标清晰,一击就中,挑中了财好、人“还好吧”的周必兴。周必兴38岁了,归属末代70后。前半生都在打拼人生。失败过,成功过。除了双鬓提前花白,一点不显老。

他们谈了一个月,就决定结婚了。

周必兴说:“结婚以后,我希望你能回归家庭。”

韩美琳说:“我本来也没上班啊。”

“我是说那个Airbnb。”

“那个啊,我也觉得没意思了。”

“那……你对我有什么要求吗?”

“把Airbnb苏州河旁的那套房子买给我。”

那房子小的,周必兴连眼睛都没眨,就同意了。

3月,韩美琳和卫星说了结婚和自己退出的事。卫星道了喜,并且表示自己也不想干下去了。4月,他送走最后一单客人,房东生涯正式下线,之后做了一次长途跋涉的旅行。

有关这次旅行,韩美琳没有一点消息。因为,卫星骨子里,是个真正的行者。当他收起所有的嬉皮笑脸之后,只想一个人行走。

5月12日,韩美琳和周必兴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老妈泪洒婚礼现场。她终于在有生之年,看见女儿有个能相夫教子的好归宿。

5月末,韩美琳和周必兴提前结束了蜜月,从欧洲回到上海。周必兴有大生意要谈,韩美琳也没怪他。

她回到家,拜了公婆,见了父母,然后一个人去了苏州河的房子。一进屋,她就看见桌子上摆着一对搪胶的手绘公仔。它们一个写着“行者”,一个写着“游者”。

韩美琳拿起它们,趴在“时空之门”上向外张望。水岸旁的街道上,依稀有个熟悉的人影,遥遥远逸。

恍惚间,韩美琳仿佛落进某部电影的结尾,她披着金色的霞光,站在破旧的城头,熙攘的人群里,有个扛着棍子的猴子,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

编辑/徐金皓

猜你喜欢

怪胎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创作帮我忘记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欺世盗名的“怪胎”
欺世盗名的“怪胎”
怪胎
“处长经济”? 权力寻租怪胎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