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上那些被简化掉的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2025”

2015-03-03孙滢

中国机电工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整体素质中国制造2025例子

加上那些被简化掉的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2025”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由于质量问题,中国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

“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引发了网络上澎湃的激情。然而,这种激情越是澎湃,我越是感到有一种担心。因为在我看来,很多对“中国制造2025”的报道已经将规划的内容大大简化了——从一个使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纲领性文件,简化成了“重点发展十大领域”和“智能制造是主风口”这两个关注点。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这种简化有什么不好吗?它可以更突出亮点、使之更深入人心。你担心什么?

说实话,作为一名媒体人,我当然知道“简化”在传播中的好处,同时也知道“简化”在传播中的害处——它可能对人产生误导,从而使认识偏离事物的本质。就拿这次“中国制造2025”这个例子来说吧,我所担心的,是如果人们过于关注“风口”,就可能导致概念满天飞,而踏踏实实的工作,反而可能被人们忽视了。

为了证明我的担心并非多余,我们不妨来看看规划出台后媒体上的几篇报道:一、中国制造2025,你炒吗?(人民网,2015.5.20);二、解码中国制造十大主线,智能制造是主风口(网易财经,2015.5.21);三、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炉,十大产业全面受益(中证网,2015.5.20)。如果觉得上面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那接着看下面的例子。

就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后的第二天,一篇题为“中国制造2025落地,哪些产业地产商受益”的文章就在网上广泛流传。文中说,多家房企已经嗅到机会,正摩拳擦掌。

上面这些例子说明,很多人更关心“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商业机会,而不是具体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我认为如果这种舆论氛围得不到改变,“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效果难免不被打一个折扣。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规划呢?我想,首先必须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产品质量为例,工信部在《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中讲到,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说实话,上面的数字让我触目惊心。那么,这些问题,能靠智能制造解决吗?我想,只要对制造业有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这不太可能。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一系列问题。我认为,在这样一个现状面前,中国制造业大多数企业迫切要解决的,是怎样将企业的整体素质尽快提高的问题,而整个社会舆论,也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这方面。

其实,关于提高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中国制造2025》已经有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可惜,因为这些工作看起来不那么激动人心,在媒体报道中,大多数都被一笔带过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照你的看法,“十大领域”和“智能制造”就不需要关注了吗?那倒不是。因为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先进制造计划,抑或是其他发达国家的类似计划,都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家层面,必须在重点领域拿出应对的办法。但即便如此,要想真正取得突破,也依然有赖于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否则智能产品也只能用国外先进技术、零部件组装起来,绝大多数的利润依旧会被跨国公司拿走,而中国企业,除了落下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外,得不到太多实质性的东西。

更可怕的是,借着一些概念的炒作,一些企业、机构会误导各种社会资源,形成新的投资热,至于这种投资的效果,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最后,在我看来,《中国制造2025》确实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它需要更全面的理解,也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施。相反,那种欢欣雀跃、高歌猛进的心态反而是有害的~不要忘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欲速则不达!

猜你喜欢

整体素质中国制造2025例子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大学生跨栏常见错误技术现象分析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质量
铁路职工在职培训教育原则论述
如此乐观
如何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