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层色谱扫描法分析印油印迹成分中印迹浓度的影响

2015-03-01张玉省黄建同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印文样点印迹

张玉省,黄建同,韩 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在文件检验领域,对印章印文形成时间的检验,一直困扰着专业技术人员。而文件形成时间,对判断文件的真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不断加强文件形成时间方面的基础研究。薄层色谱扫描法,是一种较常见的分离分析方法,通过分离分析色料的变化,对文件形成时间检验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应用。

日常生活、工作中,正式合同文件或其他重要文件一般要盖单位印章,以证实文件有效性。然而人们用印章在文件上盖印印文时,大部分会以随意方式压印形成1枚印迹。由于施加压力不一致或蘸墨不匀,可能会造成这枚印迹浓淡不均等,如此印迹在环境中放置,不同部位受影响不同。本实验旨在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同1枚印章印文浓度不同区域进行比对实验,研究印迹浓度对薄层色谱扫描法实验中峰面积比率的影响。

一、实验

(一)实验器材

日本岛津公司CS-9301PC双波长飞点扫描分析仪,1 L定量毛细管(北京先驱威锋技术开发公司),10 L微量进样器(上海安亭微量进样器厂),薄层色谱展开缸200×200(上海信谊仪器厂),薄层色谱硅胶板GF254 10cm×10cm(安徽良臣硅源材料有限公司),玻璃干燥器,双五金202-1型干燥箱(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振动器,手术刀,镊子,微量样品瓶,10ml、50ml量筒。

氯仿,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均为分析纯)

(二)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扫描法,是通过分离分析色料的变化,对变化的量进行扫描法采集记录,检验印油印迹的常规方法之一。印章印油盖印在纸张上形成印迹,在受环境中水蒸气、氧气等作用,印迹中成分发生一定变化,随时间延长印迹与纸张结合牢固性越强。由于受盖印条件限制,诸如盖印压力、衬垫物等不同,使盖印的印文浓度可能出现不均或现重叠印文。印迹在环境中放置,与空气接触形成类似成膜物质,造成不同浓度处的印迹与空气接触的比表面不同。本实验针对不同浓度的印章印文,旨在探讨印文浓淡不同处,随时间延长其峰面积比率是否不同,以此为薄层色谱扫描法检验文件中印章印迹形成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为判断文件形成时间奠定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三)实验过程

1.实验样品

薄层色谱扫描法分析印油印迹成分过程中,受到样品情况影响,该实验将具体分析印章印迹浓度不同位置对其峰面积比率的影响(图1)。

图1 薄层色谱扫描实验取样位置

针对盖印形成近1年的实验样本,在1枚浓淡不匀印文上,选择盖印浓度大处(取样位置a和b)、浓度较小处(取样位置c和d)进行薄层色谱实验。

在印迹的4个取样位置a、b、c、d处,分别用手术刀刻下弦长为10mm的圆弧,切成小段,分别放入微量瓶中。再用10 L微量进样器吸取氯仿:乙醇为5:2配比的提取剂8 L,作为溶解萃取剂,分别在4个微量样品瓶中各注入8 L溶解萃取剂,将这4个微量样品瓶振动溶解30分钟。

点样时,首先将10cm×10cm薄层板置于干燥箱活化,在恒温105℃条件下活化35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备用。在已活化的薄层板上,用1 L毛细管吸满1个试样微量管的溶解液轻轻地点样,多次少量点样,完成1个样点;再次从此微量瓶中吸满1 L毛细管的溶解液,多次少量地点为1个样点。原点距离下沿1cm,样点间隔为10cm;将4个位置样品微量管中溶解液按点样操作,分别点样在1块10cm×10cm薄层板上,产生8个斑点,完成点样操作。

展开时选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为19:3的展开剂,在展开前先对展开缸进行预饱和30分钟,然后将已点样薄层板自然晾干后放入展开缸中进行展开,待展开距离达到30mm时,取出薄层板,自然晾干。

2.薄层扫描

薄层扫描,采用日本岛津CS-9301PC型双波长飞点扫描分析仪,扫描前先设定好相关参数,扫描后得到各斑点的峰面积比率(即R值),对样点进行光谱扫描得到合适的吸收波长为505nm。其主要参数设定为:

扫描方式:锯齿扫描。波长:单波长。相模式:反射式。狭缝大小:0.4mm ×0.4mm。样品波长:505nm。

二、实验结果及讨论

薄层色谱扫描法对印章印迹成分分析实验中,涉及印章印迹浓淡不同位置,在浓印迹处取2个样,在淡印迹处取2个样,每个样在薄层板上点出2个平行样点,形成8个样点。经展开后每个样点被分离分析出2个斑点,在薄层色谱扫描仪下扫描出现2个吸收峰。下面是4个位置处8个样点的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图2是a位置2个样点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图3是b位置2个样点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图4是c位置2个样点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图5是d位置2个样点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

图2 a位置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

图3 b位置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

图4 c位置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

图5 d位置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图谱

实验中1个样点分离出2个斑点,扫描出现2个吸收峰,吸收峰的峰面积大的作为标准峰,另一吸收峰的峰面积与标准峰面积之比,即为峰面积比率。

由以上薄层色谱扫描结果可知,同1枚印章印文上浓淡不同位置,印文浓的2个位置其峰面积比率平均值分别为52.12%,印文淡的2个位置其峰面积比率平均值为37.31%,浓印文处与印文淡处峰面积比率差值为14.81%,具体数据统计见下表。可见,浓印文处与印文淡处峰面积比率差值超出6%,通常情况下将峰面积比率差值超出6%作为判定2样本存在差异的标准,即同一印文浓与淡处样品结果存在差异。

表 印迹4个位置处薄层色谱扫描结果统计

由印迹4个位置处薄层色谱扫描结果统计表,可得出取样位置处印迹浓度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故当检验人员运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此类印章印文进行检验时,应注意在检材和样本印文浓淡基本一致处取样,避免产生较大误差。

三、实验结论

针对印迹浓淡不同位置取样,保持其他条件如印迹种类同一、取样弦长等长、萃取剂等量等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薄层色谱实验,薄层扫描得到浓印文处峰面积比率明显大于淡印文处峰面积比率值,说明同印油色料形成印迹置于收纳箱内避光保存一年后,浓印文处与淡印文处发生的变化不同。

[1]黄建同.污损文件检验与字迹显现新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5-8.

[2]邹积鑫,林雷祥,陈跃等.印油与印油印迹比对检验方法的影响因素研究[J].刑事技术,2013(1):6-9.

[3]李彪.文件形成时间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84-86.

[4]李彪,谢朋,孙添钱.薄层扫描法判定印泥印文形成时间实验条件的确定[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1-44.

猜你喜欢

印文样点印迹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马 浩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基于印文印迹特征判别印章类型技术的研究
浅谈司法鉴定中手工制作硬质印章因盖印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成长印迹
基于分融策略的土壤采样设计方法*
关于光敏印章印文鉴定问题的分析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