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融入并工学交替课程的学徒制过渡实践—校企合作物流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

2015-03-01姚刚

物流技术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校企物流

姚刚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

能力融入并工学交替课程的学徒制过渡实践—校企合作物流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

姚刚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

分析了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缺乏实践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课程交叉“能力融入与工学交替的课程实践”模式,将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融合起来进行系统实训,提出新的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构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对企业协作、过程管控、评价方式作出了实施示范和建设性的总结。

能力融入;工学交替;学徒制;校企合作;课程设计

1 前言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实施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式的学徒制课程改革是关键。缺少系统职业实践是我国物流专业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由于学术化教学方式的历史惯性,在我国既有的物流专业课程中,单独物流专业课程的技能实训手段和方法已较成熟,但基于当前职业环境的高水平的系统实践严重缺乏,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突出难点。其主要表现为:缺乏企业实战环境下的系统化的体验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综合实践训练;职业能力的过程融入与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没有同步。上述两点彼此紧密相关,但很难在分立的物流专业课程中融合。从职业与就业市场要求看,特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素质的养成更为紧迫与必要。

为此,选择将《职业基础素质集训》与《企业物流运营流程实务》课程作为改革示例,进行了系统的课程交叉融入与工学交替模式的课程改革实践,实际效果理想。

2 课程设计思路与指导思想

课程必须在当前主要就业层面的企业实际环境中展开(即适应我国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与职业水准要求),必须有足够时间与空间深度去深入企业,必须是综合物流系统作业环境,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以此深化与强化学生的综合物流专业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故而将上述两门课程融合,在企业环境下交替展开,既是有效的模式探索,也是基本的课程目标任务。

3 课程设计

3.1 设计思路

物流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全程融入,通过在较为典型的现实企业的真实生产管理环境下实地实操,深入体验企业环境,系统地应用所学、实践所学、梳理流程、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实现物流专业与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最大限度地缩短就业过渡适应期。

3.2 主要设计模式

如图1所示,把《职业能力综合实训》课程与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企业物流运营流程实务》有机交叉融合,将学生置于企业实际业务生活环境中,在全面执行企业规范的管理状态下,学校双重管控;认真施行课程的现场教学、工学交替,每日集中研讨,每周阶段总结提升,循环推进。目标是让学生获得从专业到职业生活过渡的实操与体悟。

图1 能力融入式专业综合实训课的构架

3.3 课程的内容

如图2所示,课程内容融合《职业能力综合实训》与《企业物流运营流程实务》的课程标准,涵盖了职业能力标准、专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的过程管理规范,包括:

(1)社会能力。即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方法能力。涵盖自我学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3)物流各项专业技能以及企业系统作业流程在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下的综合运用;

(4)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

图2 课程总体内容关系

4 课程的角色定位

课程的角色定位须在设计初期围绕课程目标予以明确,如图3所示。课程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各有关角色定位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与整体实践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与学校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这种模式更多地让学生承担自我学习的主体角色;企业管理者既是指导者、协调者,更是学生体悟和适应的主要对象。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实践,作为配角来协调企业、辅助学生学习,引导与总结,同时在整个往复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这一点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十分有益)。企业现场的师傅与学生小组/岗位对接,是教学骨干。四方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图3 课程的角色定位

5 课程实施计划

为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过程管控,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方案与过程管理要求规范,包括:

(1)《企业物流运营流程实务》现场教学实施具体计划方案;(2)《企业物流运营流程实务课程》实践前期准备要求;(3)安全是双方最为关切的实际问题,制定学生现场教学安全管理须知。

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与现场教学协议书”,明晰校企双方权责义务;为保证教学内容与质量,我们确定与制作了课程学习前、学习过程中及后期总结提升的教案与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简介、企业简介、流程梳理、总结提升等。

6 协调企业与教学过程管理控制

6.1 协调企业

由于校企双方的利益与环境目标的先天差异,课程的过程控制与企业协调是整个项目的最大难点,也是质量效果控制的关键。故此从校企合作意向开始到课程结束,在各个阶段与企业协调至为重要。必须在充分了解与尊重企业目标利益的前提下,耐心寻找双方的共赢利益点。由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出面与企业沟通,增加互信,合理而明确地界定各主体责任与配合关系,如图4所示,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在双方协议中固化规定。

图4 企业、学校、学生配合关系

6.2 课程交叉安排与在校课程的统筹

课程的推进质量要通过课程互融,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往复交替式职业学习过程提升和实现,如图5所示。为此必须在每学期初安排整个物流专业课程任务计划时,提前考虑到企业接受配合条件、学生人数、课程要求以及学校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统筹计划。具体做法是:

(1)安排两门课在学期后两个月,并将本年级其他课程提前结束,以保证有足够连续的、完整的企业现场教学的时间;

(2)限于企业的接受能力与轮岗实践的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分组交替进驻多个合作企业;

(3)在课程安排方面,规定教师每天集中学生巡讲,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讲课,同时每周五下午学生返校,集中批讲,总结提升。主要就物流专业性最强的物流流程集中梳理。现场教学活动完成后,最后一周两课合并总结提升,并结合两课互融、企业评价与学生的阶段学习问题,辅导两课的课程报告与总结。

6.3 过程控制要点

除了教学质量管控外,安全也是校企双方最大的顾虑因素,其次是学生分散在不同岗位以及各组实践流程的时间差的处理。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对策:

(1)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学生不参与危险作业,不从事夜间工作;

(2)考虑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制定详细的安全要求,人手一份。事先重点宣讲,执行安全否决制度,谁违反规定即大比重扣分,直至课程不及格;

(3)在现场全面执行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积分扣分奖惩制度;

(4)按企业要求与规定严格考勤;

(5)学生分组责任管理;

(6)配备两名教师结合现场教学,同时必须每天巡查个教学点;

(7)严格要求每天集中上下班不得单独行动,不安排单独岗位点;

(8)要求学生每天写课程日志,每组学习内容每周交流,周五集中检查。

图5 往复提升式职业学习过程

7 课程考核评价

基于职业与企业要求制定课程考核方案与标准。作为改革的重要环节,取消了课程书面考试,而在考核中加大企业评鉴权重,以符合课程改革的初衷与职业化课程的本质质量要求。考核成绩评定表见表1。

表1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考核成绩评定表

8 问题总结与建议

通过课程交叉与工学交替课程的教学设计、计划、组织、实施过程和过程管控,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经验与资料,一方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同时从更深层次反映了当前高职教学过程的学徒制过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就此所进行的探索,提供了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合作策略与过程管理方式。

本项课程改革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内容没有先例可循,经过连续两年从课程开拓到实施过程的完善,已步向成熟。改革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受到了学生、企业、教师以及学院领导的多方好评与肯定。然而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其实施管理过程的难度与工作量远大于在校课堂教学,要推动其进一步完善与成熟化,还有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问题、与企业的利益冲突问题、与企业沟通的问题及师资条件问题,以及与学校现有管理制度不相适应问题、过程管理的细化问题、教学内容充实与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问题等。

图5 新型PSO与标准PSO求解

6 结束语

由于散货港口对装载机的调度任务比较复杂、随机和离散,一些常用的调度理论较难有效利用,所以本文探索使用新型粒子群算法进行动态调度优化,有一定可行性。本文将标准的粒子群算法设置为主—从式的多群体协同进化模型,考虑港口船舶卸载作业和货物运输到堆场过程中的装载机调度问题为研究方向,对模型和问题进行了求解和应用。本文在模型和问题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并且在算例解决和Matlab使用上也不够细致,继续完善不足之处是后续的主要研究内容。

[1]张维存,康凯,崔婷,等.港口散货物流铲车调度的主-从级遗传算法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12):121-124.

[2]郝志莉,任温铁.JZ港散货码头车辆调度问题浅析[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3,12(12):20-21.

[3]Y Jiang,C M Liu,C C Huang,X N Wu.Improved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for hydrologic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10,(217):3 207-3 215.

[4]吴聪,杨建辉.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51(13):259-262,270.

[5]Saban Gülcü,Halife Kodaz.A novel parallel multi-swarm algorithm based on comprehensive lear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5,45:33-45

[6]刘衍民,牛奔.新型粒子群算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Study on Transition to Apprenticeship Practice Based on Competence Integration and Work-study Alteration: Design,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Logistics Specialty Courses

Yao Gang
(School of Business,Hainan College of Vocation&Technique,Haikou 570216,China)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cess,proposed the course crossover mode,that is,the competence integration and work-study alteration practice which consisted of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hat integrated the vocational competence and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then proposed the line of thinking and framework for a new curricular system,and at the end,conclud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ar standards,corporate assistance,process control and evaluation method thereof.

competence integration;work-study alteration;apprenticeship practic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urricular design

G424.29

A

1005-152X(2015)11-0222-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5.11.059

2015-09-18

姚刚(1958-),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校企物流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