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北城市群城市流研究

2015-03-01訾颖

物流技术 2015年21期
关键词:区位商浙东外向

訾颖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6)

浙东北城市群城市流研究

訾颖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6)

依据城市流强度分析了浙东北城市群城市流状况,省会城市杭州和计划单列市宁波,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总体实力较强。嘉兴、绍兴两市具有明显的制造业优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经济结构不甚合理。湖州、舟山两市与其他各市比较制造业相对落后,总体实力较弱,应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联系中的作用。最后对评价指标和计算模型提出了改进意见。

城市流;城市流强度;浙东北城市群

1 引言

浙东北城市群是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范围包括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等六个城市。地理位置处于长三角南翼,与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接壤,统计年鉴称之为浙东北。

浙东北城市群包括了浙江省的两大经济核心区杭州和宁波,也是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群。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达23 446.30亿元,人口2 422.14万,地域面积45 833km2。它不仅是浙江省政治、文化、金融、科技、交通中心和工业基地,也是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的主要依托腹地。浙东北城市群密集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组成了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随着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信息网络加速了与长三角及内地城市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空间要素的流动,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城市流也随之加强。

对浙东北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和其结构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可以揭示浙东北城市群之间的空间联系,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优化都市圈内部空间结构,为实现浙东北城市群城乡一体化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和宁波—舟山港腹地的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2 城市流分析

2.1 城市流

城市流是指在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空间流在城市密集区所发生的频繁、双向或多向的流动现象。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的迁徙,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路网的形成,从而带动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大量物资的生产、加工、流通逐渐形成了新兴的产业集群和城市密集区。城市化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促进了城市的集聚,同时城市化在集聚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城市密集区并向周边城镇和乡村进行着商品、信息、技术的辐射。城市集聚与城市辐射是城市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城市密集区的典型特征就是城市间的集聚与城市辐射功能日益显现,它是城市流得以进行的推动力。

2.2 城市流强度

城市流强度是指在都市圈城市间的联系中,城市的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1]。一个城市城市流的产生与发展,是由一个城市的功能所决定的。一个城市的功能指的是城市中发生的全部生产、服务活动,城市功能是城市“流”产生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功能与城市的地域环境,城市生产、服务活动的方式及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一个城市在与外界联系中,城市功能所表现出的生产服务能力体现为城市流,是通过城市的集聚、辐射对外界产生影响。

根据影响范围和发生方向的不同,城市功能分为城市外向功能与城市内向功能[2]。外向功能是城市在与外界联系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内向功能则是城市内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城市流就是城市在与外界联系中所产生的全部社会经济活动,由于城市流发生在城市与外界之间,因此属于城市外向功能。城市流强度就是对城市外向功能的一种度量,是一个数量指标。对于城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城市群,城市流是定量分析城市群空间联系的主要手段,它可以揭示中心城市对外界提供的服务量,它反映了一个城市在积聚和辐射过程中表现出的辐射功能量。

2.2.1 区位商S。城市外向功能文献中多采用区位商S的概念进行论述[1-4]。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S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区位商S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区位商S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1996)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5],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自给性部门。

一个地区某产业专业化水平是以该部门可以用于输出部分的效益与该部门总效益之比来进行具体计算,称之为某产业专业化系数,用ϕ=1—1/S表示。利用它可以为人们定量考察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2.2.2 城市外向功能量E。考虑到指标选取的可能性及代表性,选择城市从业人员为城市功能量指标。一个城市的外向功能量E主要取决于城市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这里所谓区位商,就是指某区域某城市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总人口数之比相除所得的商。

某城市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的计算表达式:

式中Sij表示i城市 j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Gij为i城市 j部门从业人员数量;Gi为i城市总人口数量;Gj为全国 j部门从业人员数量;G为全国总人口数量。

当Sij>1表明i城市 j部门在全国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可以为外界提供服务,具有外向功能。Sij值越大,外向功能越强;Sij<1表示i城市 j部门不存在外向功能;Sij=1表示i城市 j部门与全国水平一致。

计算得到城市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后,则专业化系数为:

i城市 j部门的外向功能量表达式为:

i城市m个部门总的外向功能量Ei为:

2.2.3 城市流强度计算模型。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Fi为城市流强度;Ki为城市外向功能量与城市总人口数量Gi的比,其内涵是单位人口所提供的外向功能量,反映了城市总功能量的外向程度,称之为城市流倾向度,GDPi为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城市流倾向度计算公式为:

3 实例分析—浙东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

3.1 指标选择

文献[1]、[4]取第三产业的7个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作为测度城市流强度的指标,对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间城市流强度进行了研究;文献[3]选择同样的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强度进行检验,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根据文献[3]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间城市流强度的研究,考虑到指标选择的可操作性和代表性,以及考虑到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重要性,本文选择交通仓储邮电、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科学研究技术、制造业等城市从业人数指标来研究城市间城市流强度。其中科学研究技术包括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会服务业包括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包括教育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通过计算城市流强度值,定量分析城市联系强度。

3.2 城市流强度计算分析

按照上述选取的指标,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3年浙江省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对浙东北城市群各城市间城市流强度进行了计算,见表1、表2、表3。

表1 浙东北城市群各城市主要部门区位商

根据公式(1),求得浙东北城市群各城市8个部门的区位商(见表1)。从计算结果来看,除了城市嘉兴、湖州、绍兴分别有1个、4个和5个部门区位商小于1外,其他城市所有部门区位商都大于1。反映出了一个城市各部门外向服务功能的不均衡性和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明显的差异。例如:嘉兴、湖州、绍兴三市交通、仓储、邮电部门的区位商都小于1,湖州、绍兴教育和科技部门的区位商也小于1,而制造业区位商远大于1,特别是绍兴市尤为突出。绍兴市的制造业区位商为2.63,而第三产业5个部门区位商小于1,最小的科技部门区位商为0.653。反映出该城市制造业发展突出,具有明显的制造业优势,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现实,暴露出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对于省会城市杭州和计划单列市宁波,各个部门区位商则相对比较均衡,特别是杭州各个部门发展不仅均衡,而且外向服务功能优势明显,体现了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综合实力。

表2表示每个城市主要部门的外向功能量,从表2可以看出,杭州市第三产业各部门外向功能量远高于其他城市,反映了杭州市所拥有的人才、科技,服务优势。

表2 浙东北城市群各城市主要部门外向功能量(万人)

表3表示每个城市总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倾向度和城市流强度。

表3 浙东北城市群各城市城市流倾向度与城市流强度

从表3可以看出,杭州市总外向功能量值为131.46,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除舟山外其余城市的制造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尤其是嘉兴和绍兴。从表3还可以看出,城市流强度值的排序与城市外向功能量的排序一致。

4 讨论

4.1 关于指标的选取

根据定义,城市流强度表示城市的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的宏观表现。

一个城市的集聚与辐射效应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日益增强的,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工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化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城市集聚与辐射效应的增强,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第三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与工业化一起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它们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如果研究是以考察某一区域城市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为目的,即仅考察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则可以选取城市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作为表示城市流强度的宏观指标,表4表示了这一比较结果。

表4 以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作为指标的城市流强度

计算结果显示,浙东北城市群各城市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的排序与前述以第三产业分行业作为指标得出的结论几乎完全一致,仅嘉兴市城市流倾向度异常。这是由于嘉兴市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过大所致,但它对各城市外向功能比较得出的总体结论没有影响。

4.2 关于城市流强度计算模型

一般文献[1-4]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城市流强度,E为城市外向功能量,N为城市功能效益,即各城市间单位外向功能量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用人均从业人员的GDP表示。城市流强度则有:

其中K为城市流倾向度。

可以看出本文城市流强度最终计算公式与上述公式完全相同,但作者认为引入城市功能效益N概念上不清。根据引入的定义,功能效益是城市单位外向功能量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可是计算中又用人均从业人员的GDP表示,显然与定义不符。本文直接引入城市流倾向度K,并认为城市的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即城市流强度,用一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城市流倾向度K的乘积来表达是合适的。

4.3 关于区位商

根据区位商的一般定义计算的区位商见表5。

Study on Urban Flow of Northeastern Zhejiang City Cluster

Zi Ying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Ningbo 315016,China)

In this paper,we studied the urban flow condi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Zhejiang city cluster,elaborated on the findings,and at the end,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calculation model.

urban flow;urban flow intensity;northeastern Zhejiang city cluster

F259.27

A

1005-152X(2015)11-0127-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5.11.035

2015-09-28

訾颖(1976-),女,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区位商浙东外向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论唐代宗大历年间浙东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