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反转案例探析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

2015-02-28崔爽爽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女司机议题舆情

崔爽爽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网络舆情反转案例探析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

崔爽爽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作为两个舆论场之一的网络舆论场,因具有门槛低、传播快、互动强、影响广等特性,已经成为公众进行个性化表达的重要场所。本文针对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发生10天内的网络舆论进行分析,探讨整个事件中舆论的两次构建以及相关议题的衍生。

网络舆论场;舆情反转;成都女司机被打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5月3日发生被传至网络起,5月11日女司机发出道歉平息事件止,舆论经历了大反转,即从谴责男司机暴力伤人变为认为女司机自食其果。截止事件发生10天后的5月13日20时,百度对该事件发起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共有30444名网友参与了投票,认为女司机自食其果的投票数为25097票,占总投票人数的82.46%,认为男司机倚强凌弱的投票数为5337票,占总投票人数的17.54%,认为女司机自食其果是网民对该事件的主流态度。

一、网络舆论场对该事件舆论的首次构建与反转重构

(1)一次舆论形成期:已曝光事实支撑下的首次舆论构建。5月3日,微博@成都同城会发布一条投稿微博:“娇子立交发生暴力打人事件”,今日下午2∶13左右,段小姐的车载记录仪拍到骄子立交十字路口,一男性司机停车后把一女司机拉下车开始痛殴。段小姐称,该嫌犯已被成龙路派出所控制,疑似男子的车在高速上被女子车刮擦,车上有小孩,他便一路追到娇子立交。案件目前正在调查中。”该微博随后被网友评论和转载,引发网友的讨论。之后女司机被打的视频被上传至网络。根据已经获得的关于该事件的细节,网民舆论呈现出一种分布状态:男司机的错>双方都有错,但男司机错更大>双方都有错>女司机有错>双方都有错,但女司机错更大>其他。网络舆论构成中最大的倾向是对男司机的谴责与讨伐。

(2)舆论发展期:已形成舆论继续稳固。5月4日,锦江公安做出情况通报:2015年5月3日14时20分许,在成都市三环路娇子立交桥下,一辆“大众”轿车上的驾驶员张某(男,33岁,本市人),因行车纠纷,对另一辆“现代”轿车上的驾驶员卢某(女,28岁,营山县人)进行殴打,性质恶劣。经审查,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锦江公安分局依法对其进行刑事拘留。打人男司机在看守所内通过媒体向公众和被打女司机进行道歉。此时,事件的发展曝光的事实细节,侧重点仍然放在男司机施暴上,所以,此时舆论的主体倾向仍然不变,符合网民对相关事件进行表达的逻辑,是基于已有事实的一种正常的舆论发展过程。

(3)舆论反转节点出现。5月4日晚,打人男司机行车记录仪录像曝光,女司机连跨两车道变道,导致男司机急踩刹车,之后两车互相别道。微博网友之前谴责男司机的舆论开始反转,对女司机的危险驾驶展开抨击。曝光的新事实细节,在整个事件中是原因性事实,补充的事件的完整性,从而转变了网友对事件性质的认知,导致舆情反转。

(4)二次舆论形成:首次舆论的反转重构。5月5日,网上出现人肉女司机的信息,其中爆出女司机的婚恋状况、身份证信息、开房记录等隐私信息。被打女司机就第一次变道道歉。女司机父亲认为女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没有重大过错,表示坚持走法律途径。女司机一家一是走法律途径,企图树立自身“守法公民”的形象,二是女司机就变道进行道歉,虽然都是为挽回女司机的形象,但是基于事实已经想成了反转的二次舆论,形象挽回收效甚小。

(5)二次舆论发展。5月6日,警方对被打女司机进行了询问调查,并展示行车记录仪录像及现场还原场景等,女司机基本认可。针对网上舆论的反转,女司机仍表示自己是无意变道。女司机的母亲说女儿变道是急着去做慈善。女司机哥哥说舆论反转导致妹妹病情恶化,情绪激动。为了扭转舆情反转局面,女司机一家主动进行了“家庭公关”,但舆情并没有出现扭转,公众认为女司机错在先,虽然被非理性的网络暴力所伤害,但获得同情效果不佳,网络舆论仍然谴责女司机。

(6)二次舆论消退。5月11日,仍在住院中的女司机发出道歉信,承认错误,对自己违章驾驶和斗气等行为接受处罚,并要改正自己的驾驶陋习,做出道歉,恳求公众原谅。女司机通过发布道歉信的方式,承认了自己在驾车过程中存在问题,至此该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开始消退,网民对该事件不再投入精力,转而投向新的事件。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发生的10天里,网络舆论发生了一次反转,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舆论,其原因是事实细节揭露后网民的认识重构。该事件的事实细节曝光,是时效性驱动下的信息碎片化传播引起的。碎片化传播还原了事实的前因后果,决定网民对事件认识,因而也决定了网络舆情的发展。

二、舆情反转生发衍生议题引起次级讨论

(1)原生议题生发衍生议题。除了对事件本身进行讨论,微博讨论还衍生出了多个网络议题:路怒族相关议题、行车记录仪议题、安装儿童座椅议题等。这些议题根植于原议题,引发了次级讨论。这是网民针对特定事件在进行情绪化表达后回归理性的一种表现。

(2)原生议题与衍生议题的生发基础。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以及衍生议题的生发,与目前中国的交通现状相一致的,机动车数量与驾驶员的数量持续增加,公众对安全驾驶的相关议题的关注度提高。所以当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以及相关议题,必然会引发网民热议,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关于安全驾驶问题的探讨。

(3)次级议题引发理性讨论。目前的网络舆论场中,网民的非理性表达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这背后是网民参与公共议题讨论的能力不强的事实。在女司机被打事件引发的衍生议题,由于都是基于安全驾驶衍生出来的,所以网民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更多的是理性的。

三、结语

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中,由于信息的碎片化传播,关键事实细节曝光滞后,网络舆论经历了一次反转,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该事件的衍生议题,并引发了网民对这些衍生议题的理性讨论。

[1] 刘华欣.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机制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知识,2013(3).

[2] 朱冰尧.微博舆论从“去中心化”向“在中心化”的转移[J].新闻战线,2014.

[3] 黄鸿业.“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青年记者,2015.

G206.3

A

1674-8883(2015)14-0324-01

崔爽爽,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硕士。

猜你喜欢

女司机议题舆情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跟女司机打赌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消费舆情
温馨提醒
舆情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