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02-28谷一明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艺体二语学习者

谷一明

(成都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401)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谷一明

(成都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401)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阐述了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其对二语习得输出心理机制的认识以及对职场英语使用功能的分析对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之处。本文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出发,提出构建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之目的。

输出驱动假设;艺体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深,良好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语言点的掌握及对教材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普遍重语言输入轻语言输出,后者常被认为是在足够的语言输入基础上自然发生的行为,不重视艺体类大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艺体类(美术、音乐、体育、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适用于“输入假设”的语言习得氛围还远远不够,表现为:①缺乏真实、自然的第二语言交际环境,“可理解性的输入”只是来自课堂语言,而很少有与艺术专业相关联的“自然状态”的输入;②缺乏趣味性的学习材料,让英语底子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的艺体类学生在接受输入时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输入。应当承认这些“输入”条件的不足,但单纯的语言输入对于语言习得根本不够,语言输出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同等重要。尤其对于艺体类学生而言,创设趣味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技能输出环境,使学习者有机会去使用所输入的语言,才能最终实现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输出假设与输出驱动假设

(一)Swain的“输出假设”及其功能

Swain(1985)首先提出的“输出假设”认为“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出的作用是输入无法替代的”。Swain认为语言输出除了具有提高流利度的功能外,还具备两个功能:一是注意触发功能。输出能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部分语言问题,进而触发其对现有语言知识体系进行巩固,从而促进习得。二是假设检验功能。学习者通过输出检验自己对目的语的假设,在不断假设与不断修正的过程中获得二语习得。其三元语言反思功能。输出能促使学习者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反思语言,从而进一步使这些知识内化,以此促进语言的习得[1]。输出因这三种功能而可能提高第二语言的准确性。

(二)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及其功能

我国大学开始关注输出假设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在2000年以后。王初明教授(2000)针对长期以来困扰英语教学的“投入大,产出小,学习英语时间长,会用英语者少”这一难题,进行了以写促学的教学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以写长作文为手段,可以带动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提高[2]。吴斐教授(2005)在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写长法”的教学理念,探讨了输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写长法”不仅能提高写作技能,而且能加强理解性输出,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学习效率[3]。

2008年,文秋芳教授在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包括: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认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等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等接受性技能更具有社会功能;从外语教学角度,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有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4]。

从以上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从被忽略转化成被大家接受和认同。因此,本文借鉴这些宝贵经验,试图将“输出驱动假设”尝试运用于大学英语艺体类教学中,以此来促进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习得效率。

二、“输出驱动假设”下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艺体类“输出驱动假设”的提出

文秋芳教授“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学习群体是中高水平学习者,针对的学习环境是正式的外语课堂学习,然而对二语习得输出心理机制的认识以及对职场英语使用功能的分析对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有极大的借鉴之处。

1.对二语习得输出心理机制的认识。根据Swain的输出假设,“可理解的输出”与“可理解的输入”同样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重输入轻输出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输入他们认为对学习者有帮助的知识点,而学习者对新知识未来用途的认识模糊不清,并没有明确自我语言体系的缺失,还停留在“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的状态。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普遍不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仅仅是为了通过相关的英语等级考试,对于英语的职场用途也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输入”的枯燥、通过测试的压力往往使学习者产生焦虑的情绪。而当学习者在输出过程中意识到自我语言体系的缺失时,则能促进他们进入“我要学”的状态。

2.对职场英语使用功能的分析。艺体类学生是专业性较强的专门人才,将来面临的职场英语主要是处理日常及涉外业务活动。所以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的不仅要学会单词和语法,还必须重视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例如听-说、读-说、听-译这些综合技能。显而易见,以“输出驱动假设”为依据的输出活动更能培养学习者流畅的综合表达技能,更能满足其职业岗位的需求。特别是进行输出活动中,选择与其专业相应的学习材料,进行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技能训练,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才会受到更强的驱动力。

(二)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其输入活动主要包括释词、语法讲解、句子结构分析等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真正留给学生语言输出的时间非常有限,不易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5]。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是要打破上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语言输出的途径。艺体类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我表现意识强,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资源提供者以及学习效果评估者,扩充输入渠道,在课堂留给学生更多的“输出”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学方法的改变。一是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环境和机会,为他们创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而又轻松有趣的交际活动中,全方位练习听、说、读、写、译等输出技能。比如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正是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下,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是要正确对待他们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的错误。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底子薄弱。学生在语言输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语言错误。教师应认识到,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过渡,学习就是试错的过程。对于不影响交际效果的错误,老师应该引导艺体类大学生自我或同伴互相纠正,从而减少学生心理障碍,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对于比较严重的错误教师可以间接地指出来,让他们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6]。

3.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目前,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往往是以对听力、词汇、语法、阅读等语言输入的考查,而普遍忽视对说、写、译等语言输出的考查。改变现有教学评价方式,应增加输出项目的比重,促使老师和学生重视说、写、译等输出技能的培养。而这些项目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实践性的技能训练,最终构成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可以包括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角色表演、演讲、讨论、小测验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对学生的相对完整全面的评价。总之,充分利用输出项目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来促进输入的接受性。

4.课堂输出活动的设置。一是结合职场需要,将单项的听力、阅读、写作等项目改为综合的输出活动,这样既具有元语言反思功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对话模仿、角色表演、听故事复述、看短文写概要、初级专业作品的英汉互译等,从而提高听-说、读-说、读-译等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技能。二是结合专业特色,找到其专业与英语学习的结合点组织教学活动。例如,美术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色彩和图形较为敏感,对于他们可以进行看电影写影评、设计广告招贴等活动;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把音乐的韵律与语言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可以组织唱英文歌曲、音乐剧表演等活动;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注重新闻时事以及新闻术语的学习,可以组织新闻播报、自编校园新闻表演等活动。

5.第二课堂输出活动的设置。艺体类学生对于文艺晚会、摄影、绘画、歌唱等和艺术专业相关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除常规的课堂教学外,积极拓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也是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的方法,比如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短剧大赛等都是学生语言输出的好机会。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收集材料、撰写文稿、上台表演或讲演等等,这就是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第二课堂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专业设计相关的关联性和趣味性共存的各种活动。比方电影颁奖晚会上的英文主持活动,在画展活动中的画作英文介绍等等。这种形式轻松活泼,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使其更加容易接收语言输入。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和输出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重视输出并不是片面地强调输出,而是要改变单纯的语言输入,通过输出来促进认知资源的输入,实现输入和输出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在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可理解输出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重视输入的同时增加输出比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应用中实现学习英语的价值,使二语习得收到理想的效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Gass&C.Madden(eds.).Input in SLA[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2]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07-212.

[3]吴斐.理解性输出与语言学习效率——一项“写长法”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5(1):44-49.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

[5]张秀杰.英语教学不可忽视输出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0(32):96-97.

[6]钱玲.输出假设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52):97-98.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Arts Major Based on the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GU Yi-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engdu Colleye of Arts and Sciences,Chengdu,Sichuan 610401)

Based on the“output hypothesis”,the“output-driven hypothesis”attaches further importance to the function of output.It provides the enlightenments for College English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Arts Majo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Arts Major,so as to arouse students’learning potential and promote their integrated abilities of English.

output-driven hypothesi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Arts Major;College English;teaching model

H319.3

A

1673-1883(2015)03-0155-03

(责任编辑:董应龙)

2015-05-21

谷一明(1980-),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汉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艺体二语学习者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