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工作者如何开展好“走、转、改”活动

2015-02-28师艳芳安红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哈密下基层选题

师艳芳 安红霞

(哈密日报社,新疆 哈密 839000)

论新闻工作者如何开展好“走、转、改”活动

师艳芳 安红霞

(哈密日报社,新疆 哈密 839000)

党报新闻稿件的可读性关系到能否吸引读者,使读者从新闻中获取需要的资讯。而新闻战线正在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增强新闻说服力影响力、满足群众新闻需求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走、转、改”应成为工作常态、采编应围绕基层,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强化制度建设,增强“走转改”的动力等方面探悉如何开展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的路径。

日常工作常态;制度建设;制度保障

一、前言

自2011年8月份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笔者作为一名地州党报的时政新闻记者,也加入了“走、转、改”活动的队伍。笔者认为,作为舆论宣传主阵地的地州党报,在这次活动中,要当宣传者,先作践行者。只有使“走、转、改”成为记者的日常采访习惯、常态和有了各项制度的监督,才能写出更多读者喜欢看的文章。

二、“走、转、改”应成为新闻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常态

毛主席在延安时就对全党讲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以说就是在这句话的指引下,我们党才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再到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如今,正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可谓新闻工作者的一次最好的学习与实践。

当今社会,因为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转通稿,网上摘抄已成为一部分记者的工作方式,似乎采访的人物都是选出来的,说的话也是提前写好的,以至于写出来的稿件没有可读性,又缺少内涵,所以很多受众对一些新闻产生不信任感,慢慢读者对党报时政新闻就失去了兴趣。而记者也会因为大量信息从网上获得而失去采访的信心,写出来的稿件自然就会让人读起来乏味,由此,好作品、贴近生活的作品越来越少。所以,新闻记者最应当转变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向当事人、知情者和周围广大人民群众调查了解相关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深挖新闻背后的故事,找到读者感兴趣的新闻点,从小处着手,运用各种写作形式,将稿件写得让老百姓爱读、爱看。而新闻工作者也只有把“走、转、改”变为每天的日常工作常态,多走乡村、俯下身子,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去采访,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远离会议材料,真实地感受老百姓真实的工作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写出耐人寻味,什么时候拿出来读都觉得很有味道的文章。

三、加强采编结合,使“走转改”常态化更加坚实

开展“走转改”活动,其实质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作为新闻队伍中的记者和编辑就必须深入基层、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融入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身心去体味去感受,用笔和版面去描摹去记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新闻报道富有生机。客观地讲,地州党报记者、编辑下基层难,也并不是记者、编辑不想下去,而是单位报道任务重、人员少、时间不允许,有时下基层后会因为时间短,所以找不到更好的选题,这也是记者不敢下基层的一个原因。对此,笔者所在的单位哈密日报社积极分析报纸的受众群体,采取由报社总编室统一策划选题的办法,每个周一由记者和编辑先报选题,然后经过各部室一同分析策划选题,看哪些选题是读者关心的,这种选题就要拿出来先做,从而帮助记者明确新闻采访的主题。同时,也让编辑参与到“走、转、改”活动中来,让编辑先策划好版面,以及需要哪些方面的稿件,并实行分工采访,让编辑记者一同下基层找到好新闻。同时,还加强报道基层的栏目和版面,并先后定期推出走基层栏目,其中“记者观察”、“生活写真”、“记者就在您身边”等栏目,已经得到读者的认可,各编辑部还会在每周部门定期开会时,对上一周“走、转、改”活动进行评比和总结,鼓励记者和编辑共同深入基层,写出好文章。

四、健全机制,保障“走转改”顺利进行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克服活动“一阵风”的有效方法。“走转改”常态化,要义在坚持,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使“走转改”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

健全下基层考核机制,认真制定下基层的各项考核机制。健全基层联系点、蹲点调研等制度,明确规定新进记者必须驻点锻炼。目前,哈密日报社在深化“走、转、改”活动上有具体要求,要求每个每一名编辑、记者联系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每月下基层不少于1次,每月采写新闻见报稿不少于3篇,并安排记者到哈密地区所辖的两个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进行驻点采访,时间1~3个月不等,并形成制度,每个部门的记者、编辑轮流驻点。同时,在新闻好稿件评选上,也把奖项向驻点新闻倾斜,真正把“走转改”与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结合起来。

五、结语

“走转改”活动是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社会采访活动,既离不开内部激励机制的促进,也离不开外部监督机制的约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因此,笔者希望“走、转、改”不应成为一阵风,应成为各级媒体长期坚持的采访制度,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使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在新闻从业者身上体现得更广,从而使新闻作品让受众爱读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从而,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1]祁红.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研究[J].新闻传播,2013(12):170.

[2]刘蓓蓓.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转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3]张晓光.电视台编辑角色的定位与转变分析[N/OL].山西新闻网,2014-12-25.

G214

A

1674-8883(2015)24-0157-01

师艳芳(1978—),女,江苏人,本科,初级,新疆哈密日报社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安红霞(1975—),女,甘肃人,本科,初级,新疆哈密日报社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哈密下基层选题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哈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