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传播中的信息稳定问题的研究综述

2015-02-28罗紫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政策政治信息

罗紫云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政策传播中的信息稳定问题的研究综述

罗紫云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本文通过国内外政策传播的研究,综合政策传播的特征、模式、维度的分析,以及结合信息稳定的影响因素,浅析目前我国政策传播中信息稳定的问题。

政策传播;信息稳定;传播模式

一、关于政策传播的概述

政策是国家、政党和团体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与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传播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表现为信息的流动过程。随红侠(2013)认为政策传播是政策信息在组织之间和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传递和流动过程。唐英(2013)对政治信息传播的实质定义为政治组织所进行的社会化程度极高的组织传播。段林毅(2004)则进一步对政策传播的特性具化为组织及强制、目的和互动、保密与时效以及定向和扩散。

二、国内外政策传播的研究

政策信息的制定和发出者是政府,且承担了信息接受者角色,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把政府作为政策信息传播的主体是根据信息为客体提出的。目前,我国政府对政策的制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模式,从而形成自上而下政策话语模式,鲁子问(2008)认为,自下而上的政策话语模式,利于提高政策的可理解性,利于政策的准确传播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西方与我国不同,学者都以政治传播模式的研究覆盖政策传播模式研究。从20世纪中后期起,学者对政治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有1965年David Easton提出的政治体系的动态回应模式、1966年Almon和Bohr研究的政治系统模式以及1980年Mindo提出的政治传播模式,西方的传播模式的着眼点在政府与公众的交互作用方面;传播领域的学者进入政治传播研究领域后普遍接受“中介政治模式”,强调渠道——媒体在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技术发展和人们观念变化后,Barry发现了政治传播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缺乏,接着Lees Marshment的政治营销模式中指出了公众在政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对政策传播的研究有多年历史,但当作一门(公共)政策学科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国公共政策传播的研究起步较晚,学术界在很长时间内都使用“政策宣传”这一概念,到2003年为止,只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公共政策传播的学术著作——《政策传播论》。

三、信息维度的政策信息研究

刘雪明、沈志军(2013)提出了政策信息的总量随时间推移不断累积增加,但传播过程忽略了受众在政策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新信息都是杂乱无序的,需要专业人员编排加工过的信息。政策信息“传播者”角色意识的缺失会造成政策传播的被动性。信息稳定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整个社会中信息适时适量的,并且以合理结构和相应内容进行合理流转,与整个社会信息需求相协调。邱新有、黎莉(2009)提出判定信息稳定维度包括信息结构、流量和内容、传播时机四个考量点。刘雪明(2013)分析政策传播的主体是政策信息传播之源头与信息稳定、联系紧密。

对主体研究外,学者把目光投向传播媒介、渠道和模式,聂静虹(2004)指出政策传播渠道与传播方式对信息传递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张付(2013)则以不同利益集团的选择和偏好为研究对象,会对信息有一定程度的曲解和取舍,导致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滞后和失真现象,对政策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普及性上产生不利影响。张淑华(2014)结合新媒体研究中发现,新媒体兴起使政策传播从封闭、单向的组织传播走向“后科层时代”的开放、互动网民对政策过程“强直性介入”改变了政策传播的路径和效能,形成政策信息异化风险。张付(2013)认为可以利用先进传播技术,开通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提供公共服务信息化,使信息传播效率和效度不断提高。罗月领(2014)建议借助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进行政策动员,提高政策信息的知晓度。

网络普及度不高的农村中,黄九清(2006)四川调研后发现农民对媒介发出的政策信息的接收能力普遍低下。方红森、彭娟(2010)解释了传统媒体时效性差和缺乏针对性的内容使农民受众很难从报纸等大众媒介中获取到有效的政策信息,所以大众媒介对农政策信息传播失去了有效性。

除传播渠道、模式、媒介等角度来研究政策信息传播外,以信息的角度为切入点研究政策传播的有,邱新有、肖荣春、熊芳芳(2005)的研究对象选择了农村政策信息,对政策信息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以农民为核心受众群的国家农村政策传播机制的解决方案,传播机制应以完善信息反馈、信息调节机制为重点。徐敏(2009)在分析信息公平对农村民主管理的作用中提出,信息自由、信息获取和信息表达三方面是重要维度,指出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在反作用于信息传播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现状和不足

笔者认为,政策传播本身传播的是信息,政策传播视角下信息稳定问题研究,是以传播客体信息为前提的。目前学界以信息稳定维度分析政策传播的文献较少,大多是在研究政策传播中的效果或功能、渠道、模式、机制及政策创新中,通过研究分析成效好坏、渠道利弊、政策好坏、模式阻畅等,提出依据结果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和政策传播机制。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发现不少学者对政策传播、信息传播及信息稳定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且成果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效果,并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和建立了不同的方向和基础。不可忽视的是,已有关于政策传播中的信息稳定问题的研究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大部分政治学学者、传播学学者把研究重心放在政策传播上,而从信息稳定维度的研究较少。第二,在研究内容方面,关于政策信息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信息、农村政策信息、教育政策信息、科技政策信息等方面,其他类政策信息相对较少。第三,在研究方法方面,相当一部分学者以理论分析为主,真正深入实地去蹲点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学者较少。

[1]张淑华.新媒体语境下政策传播的风险及其应对[J].当代传播,2014(5).

[2]罗月领.新媒体时代提高政策传播效果的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4(1).

G206

A

1674-8883(2015)24-0079-01

罗紫云(1993—),女,江西奉新人,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4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与社会政治传播。

猜你喜欢

政策政治信息
政策
政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助企政策
政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