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愈之新闻思想之管见

2015-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刊物

张 慧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胡愈之新闻思想之管见

张 慧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胡愈之是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对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卓越贡献。他的新闻思想主要有媒体应指导现实、放眼世界、以读者为中心、善于团结作者、注重编辑风格并科学管理。

胡愈之;新闻思想;媒体

胡愈之(1896~1986),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被夏衍誉为“中华民族脊梁”。他的卓越成就与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探讨其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工作者不无裨益。

一、媒体应指导现实

作为20世纪20、30年代的记者、编辑,胡愈之提出“以文字作分析现实、指导现实的工具,以文字作民族斗争社会斗争的利器”。[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中,他以报刊为阵地,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代民立言,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推动民族运动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在帝国主义租界的工部局压迫上海各报不许刊载惨案真相报道的情况下,包括胡愈之在内的一些爱国人士,自己凑钱创办了《公理日报》,冲破帝国主义压迫,开展了对运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成为宣传、指导运动的舆论工具。

20世纪30年代初,被迫逃往法国留学的胡愈之目睹了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又接触了《资本论》,开始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决心站到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来”。[2]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胡愈之发表了《尚欲维持中国邦交乎?》,第一个明确宣传抗日,并提出了政策主张,激起了广大爱国群众的强烈反响。主编《生活周刊》的邹韬奋曾向胡愈之约稿,胡旗帜鲜明地提出:“现在办刊物,首先就应该宣传抗日,你要我写文章,我就写抗日的文章。”邹韬奋非常赞同胡愈之的主张,于是《生活周刊》这一原先指导职业教育的刊物“逐渐改变了方向,关心和议论起了国家民族的在事,使刊物和全国人民反蒋抗日的愿望一致起来”,[2]承担起宣传抗日救亡的重任。

(二)发动华侨参加民族革命

1940年11月,胡愈之到新加坡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他说:“报人应有报人的责任,报纸也一定要有报格……立场是报纸的骨头,态度是报纸的嘴脸。没有立场的报纸便成了软体动物。”[1]在他的带领下,《南洋商报》保持着“抗战的立场,民主的立场,无党无派的立场”。

胡愈之坚持每周写一篇专论,在《南洋商报》上每天刊登一篇社论,及时转发国内抗战的最新消息,让华侨们能清楚认识国民党分裂统一战线、妥协退让的罪恶行径,发动他们参加民族革命。

二、媒体应放眼世界

我国著名出版家姜椿芳曾高度评价胡愈之:“引导中国人放眼世界,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世界,用世界形势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事情。”[3]胡愈之坚持“中国是世界的中国”[4]的观点,他在创办报刊时放眼世界,既注重中国国事的国际宣传,也传播国外信息、评论国际问题。

(一)注重对外宣传

胡愈之十分注重国际宣传工作,“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让外界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以胡愈之为首的一些地下党员和救国会会员成立了国际宣传委员会,把有关的新闻稿件翻译成外文,召开记者招待会,分发给外国记者,通过他们发表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他在新加坡主编《南洋商报》时,成立了国际新闻社办事处,获取最广泛的消息来源,并与马来亚槟城的《商业日报》、印尼棉兰的《民主日报》、印尼雅加达的《生活日报》等保持着密切联系,还聘请一些熟悉的国内的新闻界朋友担任特约记者,这样就使报纸能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消息。

(二)分析国际问题

胡愈之是国际问题专家,在1941年日本法西斯南侵新加坡那一年,他除参加抗敌活动处,基本每天为报社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社论,每周约五、六篇,排四号字,刊在《南洋商报》一版的左下角。此外,他还为《南洋商报星期周刊》撰写有关国际问题、马华文学等学术专论,为《南洋商报晚刊》撰写时评。他所写的社论、时评、专论,论据精辟,短小精悍,帮助读者了解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成为广大关心国际、国内问题的读者每日必读之作。

(三)传播国外信息

胡愈之在《世界知识》创刊辞中满怀激情地宣言:“我们的后面是坟墓,我们的前面是整个的世界。怎样走上这世界的光明大道去,这需要勇气,需要毅力,——但尤其需要认识。”1931年初,他在《社会与教育》杂志上发表《莫斯科印象记》,每周一段,介绍了他在苏联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见所闻,让大家清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介绍世界知识,分析国内外形势政策,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征途中,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三、媒体应以读者为中心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一些新闻媒体以自己为主体,把受众放在从属位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使新闻媒介失去了本质意义。胡愈之则认为报刊是为读者服务的工具,他在采写新闻时,非常注重读者的需要和接受水平。他说:“一个理想的地方报纸,一定便是当地人民生活活动的如实反映,而且应当以解决当地人民生活活动上的实际需要的各项问题为其最主要的任务。”他强调新闻的实用性特征,对于跟读者生活有关的诸如物价、民风等问题特别注意。

(一)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内容编辑

胡愈之在办刊过程中广泛征询读者意见,以提高刊物的质量和可读性。

他在1937年4月《月报》的总结性文字中写道:“文艺栏最感困难的,是作品的选择问题,选择好的作品和选择衣料颜色都难,因为不论什么颜色,一定有人中意,也有人不中意……在我们还没有想好较能满意的标准之前,现在索性不登作品,看看大多数读者的意见到底怎样。”1963年初,胡愈之亲自主持编辑大型综合性通俗读物《东方红》,出版发行之初,年迈的他亲自带领编辑室的几位同志奔赴浙江、湖南农村做读者调查。根据读者意见,进行版面和内容调整,刊物的风格内容随着读者的需要和要求不断改进、完善。

(二)以读者为中心进行书刊装帧设计

胡愈之曾出版过一套《国民必读》小型书库,供应全省基层单位的图书室。这套书包括二百多种通俗百科知识,是为了密切配合抗战宣传,推进人民大众的文化教而设计的。胡愈之为了方便读者,考虑周全,不仅为这套图书配置了挂图和地图,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书箱,既能存放全部读物,又便于山区运输,书箱打开后还可用作展览。这种针对不同时空读者进行的整体设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三)注重与读者的互动

胡愈之注重刊物与读者的互动性,他所主编的刊物大多设有读者园地、读者信箱等互动栏目,读者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疑惑写出来,编辑部再根据情况做出解答。胡愈之曾担任《生活》周刊的编辑,他曾撰写了《革命的人生观》,专门解答青年对于人生迷茫等问题。通过这些方法,刊物的发行量增加了,也巩固和扩大了读者群。

四、善于团结作者

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作者是编辑的“衣食父母”,一个优秀的编辑工作者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优秀的作者,胡愈之就是如此。夏衍、邹韬奋、叶圣陶、萨空了等名家都曾积极为他主持的刊物写稿,很多专家配合他的选题策划出书,很多著名作家是他主持的刊物的编委。

“四·一二”政变后,胡愈之逃亡到了国外。1928年1月到1930年1月,胡愈之在法国学习期间,与同在法国学习的孙伏园、巴金等人共同研讨国内国际问题,撰写进步文章。胡愈之帮助巴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灭亡》。

1933年,胡愈之介绍《文学》月刊给生活书店出版,1934年,他创办了《世界知识》。通过这两个大型杂志的出版,许多作家和著作人和生活书店建立了联系,也帮助书店扩大了读者关系。有些作家和著作人因编杂志就和书店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例如,茅盾和郑振铎都是和生活书店长期真诚合作的作家。作者源源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书店才有可能从多方面满足读者的要求,所以作者关系的多寡好坏,对一个书店的发展关系重大。胡愈之从生活书店建立以来,特别是早期,在开展和扩大作者关系方面担任了重要的搭桥人角色。

五、注重刊物的编辑风格

胡愈之参与过几十种报刊的编辑工作,在20世纪30、40年代,他的编辑工作最多,编辑思想也日趋成熟,表现之一就是注重期刊编辑的个性和风格。

1946年11月,胡愈之创办了《南侨日报》,为使这份报纸更具战斗力和吸引力,他力求新闻准确及时,言论公允透彻,文字生动简洁,版面清新活泼;为了使言论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他每周都要根据版面消息,联系实际地来写社论,并请了各方面专家为报纸写专论;他开设丰富多彩的报纸栏目,有“祖国要闻”、“中外电讯”、“本坡要闻”、“马来亚新闻”、“南洋要闻”、“经济商情”、“读者园地”、“青年周刊”、“出版周刊”、“民主周刊”、“体育”等专栏,还有副刊“南风”、“小世界”等,个性鲜明,风格突出,赢得了广大侨胞的信任和喜爱,被读者誉为“民主堡垒”、“公正喉舌”。

六、注重科学管理

胡愈之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主要开创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出版总署署长,肩负起建立人民出版事业的重任。为了规范出版秩序,他集中全国新华书店进行专业化和企业化经营,实行出版专业化,创建各门类专业出版社,实现了出版、印刷、发行分工,成立了全国图书发行网,建成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宏观管理体系。

微观管理方面,具体到一本书的装帧、版本记录等,胡愈之都以出版家的见识一一提出建议。筹办《新华月报》时,他强调要建立一个能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资料的资料室,针对《新华月报》各个栏目的需要,搜集全国各种报刊的资料以备选用。他亲自设计了一种资料柜,能分类插放各种剪报资料。为了确保《新华月报》的权威性,他要求凡是报刊上的“更正”,必须贴在原资料上,保证资料的准确性。这些做法都为新华月报资料室(后为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确定了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

[1]苑红.论胡愈之的新闻思想[J].工会论坛,2003(1).[2]胡愈之.我的回忆[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15-16,18.

[3]单滨新.胡愈之的报刊工作与新闻思想[J].新闻大学,2000.

[4]胡愈之.创刊词(节选)[J].世界知识,2004(18).

G219.29

A

1674-8883(2015)24-0030-02

张慧(1981—),女,硕士,武汉信息传播学院传媒影视系讲师,主要从事新闻美学和新闻编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刊物
刊物贺词
《中国外汇》数字刊物
系列刊物介绍
从这期刊物开始,《家庭影院技术》已经迈入第二十一年!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杂志:国家级刊物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
行业刊物介绍(十二)
读者论坛等
我国现有多少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