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播音中“说”新闻的发展趋势初探

2015-02-28吕云晴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主持人内容

吕云晴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新闻播音中“说”新闻的发展趋势初探

吕云晴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播报能力。“说新闻”就是为提升新闻主持人播报能力而出现的,它主要是建立在新闻规范播音基础之上的,通过新闻主持人的生活感悟,加上特有的美学理念与表达方式,将新闻内容通过语言形式完美地表达出来。

新闻播音;“说”新闻;发展趋势

一、前言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因此,新闻播音怎样做到推陈出新已经成为现代播音界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现代电视节目更新速度较快,新闻节目的发展趋势也趋向多样化,新闻版块出现以后,职业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随之出现,随着新型新闻节目的出现也产生了多种新闻播讲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在新闻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型播讲方式——“说新闻”,“说新闻”广泛应用于各大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它的出现彻底转变了多年的新闻播讲方式,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二、“说新闻”的内涵

“说新闻”主要是指将现代新闻节目消息,以口头的方式传播出来,也就是说将文字型新闻通过有声有色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所表现的是一种语言样态。“说新闻”的出现主要来源于现代观众的需求,是新闻节目工作者为满足更多观众的要求而进行的一种语言创作。[1]它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新闻规范播音,所体现的风格则是刚柔并济的,在生动播讲新闻内容的同时不失严谨风格,给观众以亲切朴实之感。能够充分体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它主要是依赖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独特感受与生活感悟,加之主持人特有的美学理念与表达方式,将新闻内容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出来,让观众从主持人生动的演讲中了解新闻事件,在新闻播讲中找到自身生活感悟。“说新闻”的创新不仅在于风格变化上,更要考虑到新闻播音方式,确保观众能够看得懂、听得明,也就是常说的字正腔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播讲时力求做到呼吸无声,不给观众带来疲惫感,在每句话的结尾部分不存在缀词,语速平稳但不乏味,有较强的节奏感,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表述流畅,能够很好地控制、把握分寸。“说新闻”的主要特点是在播讲时可以使用口语,播讲样态不受任何限制,播讲语体较为松散,使新闻内容更为人性化,观众在茶余饭后能够将新闻内容表述清楚。

三、“说新闻”的自身优势与误区

(一)“说新闻”的优势

“说新闻”之所以在出现以后能够得以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其具备独特优势:

首先,从“说新闻”出现的社会背景中可以得知,一直以来宣传色彩较为浓重的播新闻方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排斥,很多人越来越反感这种播新闻方式,希望新闻界能够使用新型播讲新闻方式满足自身要求。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生活压力较大,以往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亲和力”逐渐消失,但新闻节目又是观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这时就希望新闻播音能给自己带来亲和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来自主持人的关怀。[2]正是在观众的这种要求下,“说新闻”在新闻界诞生,它的播讲方式更符合观众要求,具有平民性、个性化与开放性特点,基本能够满足观众对“亲和力”的要求。这也是“说新闻”备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其次,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使用“说新闻”播讲新闻时能够使用一些较为口语化的词汇,以“告知”的形式让观众了解新闻内容,其与“播新闻”相比,无论是在语言色彩上还是在表达力度上都十分宽泛,更易于观众接受。“告知”式的播讲新闻,口语色彩较为浓重,表达句式较短,专业词汇较少,主持人在播讲中表现得更加自然,播讲状态更为松弛,语调与语速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这样一来就有效拉近了新闻内容与观众的距离,给观众以更为深刻的心灵震撼,最终与主持人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接受信息的目的。

最后,“说新闻”之所以会给观众带来亲近感,不单在于主持人的声音表达上,更在于主持人在播讲新闻内容时能对新闻稿件进行再次创作,以更新颖独到的见解解析新闻内容,更好地完成对观众的引导与服务,让更多观众感知到新闻的深层内容。例如,在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就为观众提供解读报纸以及来自网络的各种新闻事件,主持人基本都是采用“说新闻”形式向观众播讲新闻,不仅使很多观众愿意收听新闻,还能从新闻内容中读取更多感悟,主持人经常会在新闻中添加自身感悟,还为观众更深层的解析新闻背后的含义。

(二)“说新闻”的误区

有些主持人对于什么是“说新闻”还没有进行透彻了解,错误地认定“说新闻”的主要标志就是加快语言表达速度,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语言表述不清,生搬硬套地使用词语,不仅没有起到吸引观众的效果,还引起了观众的厌烦感,最终影响新闻节目收视率。同时,还有一些主持人过于扩大“说新闻”中可以使用口语播讲新闻的作用,经常在播讲中使用调侃的词汇,使得新闻节目的严肃性缺失,片面强调彰显自身个性,这样就使观众对主持人所讲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放弃观看与收听该新闻节目。这就要求“说新闻”主持人在播讲新闻中彰显自身个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新闻节目的严肃性,更要记得新闻节目内容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切记在主持时,简洁明了是播讲新闻内容的要求,但不能因此悖逆了新闻播音规范,更要考虑到听众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说新闻”工作。

四、“说新闻”的发展趋势与形成

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我国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播音部在举办新闻播音内部学习中曾邀请相声界的侯宝林先生与擅长演讲通化故事的孙敬修尝试播讲新闻。但由于他们在播讲中经常会将自身语言样态加入其中,所播讲的新闻内容所具有的“真”与“新”特点不够鲜明,他们所讲的新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预期效果有很大差距,这样一来就使中央新闻在一定时期内容依然使用原来的播讲方式。尽管当时的新闻播讲方式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最初阶段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所改善的内容基本都是小微调整。例如,在语言样态上的变革,新闻播讲上的总体格局变化较小。

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为转变过去的十年动乱局面,尤其是以新闻播音为首所产生的“高平空”、“冷僵远”的播讲内容,防止新闻内容再次出现照本宣科地念新闻的形式,新闻播音界的专业人士提倡在新闻内容播讲中要“降调”,无论是播音界内部人士还是新闻收听者都开始了“说新闻”探索,并呼吁转变播讲方式。[3]直到80年代中期左右,才有电台和电视台对“说新闻”做出过尝试。在当时,“说新闻”的语言样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地脱离稿件束缚,将“说新闻”变成了“聊新闻”,这种播讲方式尽管在播报状态上具备松弛特点,但在语言使用上却出现了极度“口语化”的情况,原本一句话就能完全表述清晰,经常还说上三四句,导致规定时间内所表述的信息含量较少,根本无法满足观众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更多、更快的要求,并且这种以“闲聊”为主的新闻内容通常不适用于国家发布政令,更不能发布重要会议公告,严重影响到新闻事业发展;另一种是不对稿件文字进行改动,只是单纯在播讲音调上模仿说话形式,这样的播讲方式使观众觉得既不像在播讲新闻,又不像在说话,在听觉上感到十分别扭,给人一种不伦不类之感。这两种播讲方式都是在声音上一直追求“说”,但因其与新闻节目宗旨、风格都不相符,难以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在新闻节目播讲中应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否定,同时,也宣告“说新闻”探索再次失败。

随着时代发展,一直到1998年,陈鲁豫担任《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之后,她彻底转变了以往老套呆板的播讲方式,“说新闻”也在这里得以真正开始,成为我国“说新闻”先例。陈鲁豫在播讲新闻时陈词较为犀利,声音柔和动听,评述十分有针对性,为收听观看新闻的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了解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4]《凤凰早班车》的出现彻底转变了观众印象中主持人在播讲时的刻板形象。主持人的播讲方式与语言态度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使观众加大了“说新闻”的兴趣,同时国内广播电视界新闻主持人纷纷效仿陈鲁豫的播讲风格。无论是广播新闻还是电视台,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相继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说新闻”节目。例如,中央二套的《第一时间》、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及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都是最好的证明。现阶段,“说新闻”已经普遍存在于我国广播电视界,它的出现彻底转变了“播新闻”的局面,并成为新闻播音的新型播讲方式。

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2011年起正式改版,主要是优化了新闻节目的框架与播报风格,改版后的《新闻联播》不仅在整体定位与框架上做了调整,使新闻事件更为新鲜、动听,还丰富了新闻内容,加大了信息含量,使内容的观点性更强。也正是在这种改变之下,播音员也可以像“说新闻”主持人一样对稿件适当地进行创新,发挥个人能力,并放宽了对民间新闻与国际新闻的播讲要求,可以完全按照“说新闻”的方式进行播报。这样的《新闻联播》与改版前的《新闻联播》相比,有了更多亲近感,突显出“说新闻”特征。

五、“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要做好新闻节目中的“说新闻”工作,首先就要明确“说新闻”与“播新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内在联系

首先,无论是“说新闻”还是“播新闻”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要求都是相同的。例如,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标准普通话,并要求语言表达的咬音要准,语言节奏感要强,语气要张弛有度,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功,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闻播讲都会难以实现。

其次,对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播音要求相同。在讲述新闻事件经过时要条理清晰,新鲜感要强。新闻信息多种多样,有些信息较为简单,有些信息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更发人深省。因此,主持人在接到文字式稿件时,应先了解事件表象,然后从表象中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这就需要新闻主持人在播讲之前要充分了解新闻事件,更要了解引发事件的原因,所以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学习,了解国家政策,从事件表象探究事件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播讲更生动的新闻节目。

(二)“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区别

第一,“播新闻”一直是我国新闻节目所使用的播报方式,这种播报方式主要是让新闻播音员将整理后的稿件完全播读出来即可,播音员不能进行任何变动。例如,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播音员所采用的播报方式就是“播新闻”。而“说新闻”则是指新闻主持人在经过编辑或记者整理后的稿件进行再次创作,主持人用自己独特的播讲方式将新闻内容表述出来。此外,“播新闻”的播音员所播报的内容都十分严肃、客观,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些年龄段还是哪种文化层次的人们都能听得懂,这样也使其拥有强大的收听群体。而“说新闻”的主持人在播讲时的个性特点较为鲜明,更贴近观众生活。

第二,“播新闻”要求播音员与新闻事件保持一定距离,这主要是通过距离来使观众感觉播音员所讲述的新闻事件完全是客观的,但在播讲上基本都是照本宣科。“说新闻”则不然,它更像是主持人在与观众聊天,主持人此时的立场不仅是一名信息发布者,更是观众群体中的一员,在播讲中通常会将观众的想法表述出来。同时,“播新闻”对于播音员的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其使用字正腔圆、朴实无华的语言,在表述上还要十分清晰,语调禁止大起大落。而“说新闻”则要求主持人在保持新闻节目的严肃性的同时,要尽量彰显自身个性,在主持时要使用亲近观众的语气,以口语形式播讲新闻内容,尽量使新闻呈现故事化、生活化。

六、结论

“说新闻”在新闻播讲中只是多种新闻播报语言样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出现体现了一个时代人们对于新闻播讲方式的要求,是符合观众心理需求的,其不仅使新闻节目更具特色,还使新闻风格更为独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节目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得丰富多彩,但不论未来新闻节目将以何种语言形式出现,都要遵守新闻播音规律,坚定地遵守新闻传播原则,共同担负新闻传播责任。

[1] 胡又嘉.电视新闻播音风格的“播”“说”结合[J].中国报业,2012(04):121-122.

[2] 远媛.浅谈电视新闻播音的“播”与“说”[J].群文天地,2012(03):137.

[3] 郝雁.电视新闻节目“播”与“说”的话语样式[J].中国传媒科技,2012(18):70-71.

[4] 门仲·次仁平措.藏语广播电视新闻的“播”与“说”初探[J].西藏研究,2011(03):83-86.

G222.2

A

1674-8883(2015)14-0049-02

吕云晴(1993—),女,河北唐山人,就读于渤海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主持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主要内容
电视新闻节目的自我营销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