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台自拍”事件:舆论呈现及引导

2015-02-28王仕勇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手术台舆论公众

刘 娴 王仕勇

(重庆工商大学 舆情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手术台自拍”事件:舆论呈现及引导

刘 娴 王仕勇

(重庆工商大学 舆情研究中心,重庆 400067)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起热点事件的背后都离不开媒体的介入和公众的参与。在“手术台自拍”事件中,媒体的报道呈现出衍生期、发展期、持续期和结束期四个阶段性特点,对公众舆论进行了奠定舆论基调、改变舆论风向和构建舆论立场三个方面的引导。

手术台自拍事件;舆论引导;新闻真实;社会责任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公众参与新闻传播活动和社会话题讨论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了信息平台、开拓了话语空间。同时,公众在积极从媒体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对媒体进行着强有力的监督。在吵得沸沸扬扬的“手术台自拍”事件中,媒体未经核实、有失偏颇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感,也形成了公众对媒体的集体声讨。这场由微博引发的舆论骂战范围广、参与者多、影响力大,引发了社会对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媒体社会责任的关注与反思。

一、“手术台自拍”事件始末

2014年12月20日上午8点左右,新浪微博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发布微博,晒出了5张医生在躺有患者的手术台旁合影的照片。该微博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拍照留念,如果手术台上是你的父母亲戚你还会这么做吗?(图片来自西安某大医院)”

8点27分,拥有近两万粉丝的新浪微博认证用户“黑娃”转发了该图文,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并开始对照片中的医生展开声讨和谩骂。20日下午,“当维美不再唯美”删掉了原微博。

下午18∶20,陕西都市快报官方微博转发了照片,并附上文字:“#一说为快#本是严肃认真的手术,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们却摆起POSE自拍……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网友来评论!”[1]不多久,陕西电视台在当晚播出的《都市快报》栏目中,也播报了此消息,内容与微博一致。经这两个媒体的报道后,网友疯狂转发和讨论,从谴责涉事医生到直指医患矛盾,网友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21日,微博上的激烈讨论蔓延到了各大网站,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以及各省市地方网站都参与到该事件其中,事态进一步扩大。

21日20时40分,澎湃新闻网公布了西安市卫生局对该事件的处理结果,被多家网站转载,引发新一轮讨论。[2]22日0时,《南方都市报》发布报道指出事件背后可能另有隐情,称照片是在手术结束后拍的,原因是手术室将搬迁,想在最后一台手术后合影留念。[3]4时57分,《华商报》也发布报道澄清此事。[4]此后,舆论态势发生大逆转,不少网友表示此举可以理解,讨伐声逐渐减小。

22日13时49分,华商报记者采访到涉事医生,还原了自拍事件背景:“手术7小时保住患者一条腿”。[5]下午19时28分,澎湃新闻网发布报道,称涉事医生“都感到很委屈”。[6]这两篇深度报道一出,不少网友从对涉事医生的愤恨转化为了理解和同情,继而将谴责矛头指向了未经调查便发布消息的媒体。

24日,人民网发布后续报道,称医生自拍之前,征得了病人的同意。此消息一出,又引发众多网站和微博的转载和评论。[7]此后的几天,关于此事件的讨论仍在持续进行,但热议之声减小,事件逐步平息。

二、“手术台自拍”事件媒体报道呈现的特点

(一)事件衍生期:媒体介入转载,事件迅速发酵

蔡文之认为,从网络交互层面看,具有更高话语权的精英阶层把控着网络分层的高端。尽管网络试图赋予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但事实上,这种平等却很难实现。[8]从本事件来,最初发布消息的为微博普通用户,其话语权较小,若没有被陕西都市快报官方微博等其他“大V”所转发,或许此消息最终也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当日,经由处于话语权精英阶层的媒体报道后,本次事件才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散开来。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28日16时28分,“陕西都市快报”关于本次事件的第一条微博已有758次转发,1521条评论。20日当晚,还有“西部网”(陕西新闻网官方微博)和“陕西身边事”(新浪陕西官方微博)两家媒体转发,共计得到358次转发和747条评论。

(二)事件发展期:多家网站转发,事件持续扩大

随着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微博这个具有强大人际关系网络的舆论阵地越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和重视。传统媒体通过挖掘微博网友的“第一手资料”,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新闻线索,而对于网友热议的事件,传统媒体也往往会迅速介入报道。本次事件发生于12月20日,仅仅一天过后,便有很多网站介入,开始大量转发。12月28日14时,以“手术台自拍”为关键词的百度新闻高级搜索结果显示,21日全天,共有相关新闻259篇。其中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也参与转发,安徽电视台、新浪视频、凤凰视频根据微博内容制作了视频报道。事态持续发展,愈演愈烈。

(三)事件持续期:媒体着手调查,真相浮出水面

仅凭几张照片和一条微博,是否就能给涉事的这几名医生定罪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事件持续发展的同时,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网和华商报等几家媒体积极进行采访,试图探寻这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据这几家媒体的报道,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手术室将搬迁,拍照为留念”“医生为救病人,7个小时不吃不喝”“自拍前经得病人同意”等与微博上截然不同的事实,一时间又引起了舆论哗然。众多媒体又纷纷转载这些报道进行澄清。据统计,在关于事实真相的报道发出后,网络转发量达到了顶峰。仅22日一天,百度上便有相关新闻1200篇,23日也有657篇。

(四)事件结束期:媒体开始反思,大量评论出现

从12月24日开始,由于涉事医生受处罚已成定论,相关的事实真相也已调查清楚,于是“手术台自拍”事件的关注度开始回落,逐渐进入结束阶段。搜索结果显示,24~28日,百度共有相关新闻525篇,还不及22日新闻量的一半。其中,不少媒体从对事件发展进程的关注转为了对事件的反思,大量评论性报道出现。据统计,在上述525篇相关新闻中,共有167条评论,这里面既有人民网、央视《新闻1+1》《工人日报》《新京报》等主流媒体,也有观察者网、张家界在线、商都网等商业网站或地方性时评网站,各方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都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三、“手术台自拍”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的具体表现

(一)首发媒体言论倾向奠定舆论基调

从受众心理学角度讲,受众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进而形成“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被称作为“第一印象作用”或者“先入为主效应”,具体指个体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显著影响。[9]

通过对“手术台自拍”事件的分析,不难看出首发微博对涉事医生的行为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诸如“医患关系”“父母亲戚”等敏感词汇,很容易引起网友对涉事医生的反感。而陕西都市报在转发微博时,也带有主观主义色彩,如“本是严肃认真的手术”“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摆起POSE自拍”等语句,营造了医生玩忽职守,不顾病人安慰的假象。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再结合当前日益激烈的医患矛盾,网友自然而然地判定医生的过错。

例如,陕西都市报最初那条微博刚发出时,便引来网友一边倒的讨骂声。据统计,在12月20日18时22分至23时59分该微博下的127条评论中,有111条都在谴责医生,比例高达87%。不少网友愤愤指责涉事医生“没人性!”“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典型的草菅人命,太无耻了”“哪个医院啊?直接曝光吧”,随着讨骂声越来越激烈,部分网友将事件升级到了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矛盾,甚至发布更为偏激的言论:“现在的医院能有几个好人?”“就是你们这样的人多了,医患矛盾才越来越激化。”

(二)媒体跟进报道改变舆论风向

上文分析道,“手术台自拍”事件存在几个节点,从而划分了本次事件发展的四个阶段,同时,这几个节点也是舆论风向的“分水岭”,几度改变网友对本次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具体说来:一是澎湃新闻网于21日晚发布的报道:《西安通报“医生手术台自拍”调查结果:分管副院长等3人被免》,[10]该报道随后被转发了274篇。此消息扩散开来后,网友针对通报的处罚决定,展开了一场关于“罚轻了”还是“罚重了”的论战,舆论风向开始转移到西安市卫生局做出此项决定的合理性以及依据上来。二是22日凌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西安医生手术台自拍三人被免职 知情者:已完成手术》,《华商报》发表的《自拍当事医生:手术7小时保住患者一条腿》,以及澎湃新闻网发表的《处罚是否过重?西安“手术台自拍”被免医生:都感到很委屈》。这三篇报道,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事件真相,从拍照的时间和医生的辛劳上对涉事医生的做法作了澄清。获知这一背景情况后,不少网友对涉事医生行为表示了同情,有网友称“观感上令人不悦,情感上可以理解”。据新浪网发起的“医生手术完成后在手术台自拍,你怎么看?”截至12月28日21∶40,参与人数为9112人,调查结果显示,逾六成网友认为涉事医生的行为“可以理解”,卫生局的处罚“不合理”。三是人民网发表的后续报道:《手术室自拍风波续 病人:知道医生拍照也同意》,让事件的争论焦点之一——“自拍是对患者的不尊重”有了答案。报道发出后,被转发了324篇,并且引发了新一轮的热议。不少网友认为,事件的真实情况与当初的媒体报道出入太大,而闹到这个地步都是媒体的煽风点火,未经调查就进行报道。随后的几天,网友对媒体的讨伐声远远大于对涉事医生的谴责,舆论风向再一次改变。

(三)媒体言论构建舆论立场

当今的媒体竞争已然成了观点竞争。作为“意见领袖”的媒体,在信息传播活动中承担着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责任,而言论无疑是最为直接地体现媒体立场的形式。

在“手术台自拍”事件中,媒体的评论性文章对网友的舆论导向起了很大作用,其基本观点形成了主要的舆论立场。22日,《新京报》发表评论《微观“手术室自拍,先别预设立场”》,[12]称“预设立场下的事实判断,无助于缓解医患矛盾,让理性宽容的舆论空间日渐逼仄。”《新消息报》发表评论《“手术台”自拍是对职业道德的亵渎》,称“这种行为对医患关系伤害极大,同时也是对患者权益的无视。”[13]荆楚网发表评论《对“手术台自拍”的“强力围剿”最无益》,称媒体的主动参与和推波助澜实为不该,应积极引导民众理性思考,合理纾解网民的情绪宣泄。[14]

这些文章代表了众多媒体评论中的主要方向:一是呼吁理性判断,二是谴责医生失德,三是批判媒体无良,而这三个观点也构建了主要的舆论立场。从对网友观点的抽样分析来看,大多数网友是围绕这三方面的舆论立场发表意见的,不少网友还在评论中直接引用了媒体的观点。

四、关于媒体舆论引导的几点思考

(一)媒体应提升专业素养,注重新闻事实

本次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手术台自拍”事件主要涉及两方面关系,一方面是“医生与公众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媒体与公众的矛盾”。最开始时,医生与公众的关系是重心,也正是由于公众对医患关系的不满才导致了事件的爆发。然而随着事态的继续发展,媒体与公众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网友对媒体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质疑,特别是媒体从业者竟然做出违背“新闻真实”的报道,值得反思。

陆定一将新闻定义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王武录认为,新闻的“本质真实”就是要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带规律性的东西。新闻专业主义也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真相。[15]

然而,在本次事件中,媒体的一些报道却有违事实真相。最开始传播此消息的那些媒体,仅仅是“看图说话”,其信息来源只是一条微博和5张图片,既没有对涉事医生进行采访,也没有向医院确认消息是否属实,仅凭猜测就将事件定了性,这是媒体从业者违背职业道德和欠缺专业素养的表现。媒体从业者应该以事实为本,最大限度地还原真相,不要试图把公众蒙在鼓里,否则将自食其果,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二)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合理引导舆论

陈力丹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问题,曾提出一个“倒金字塔”模式,指出新闻从业者首先要承担社会责任,其次才是履行职业规范、传媒组织以及个人的职责。[16]仔细分析本次事件,不难看出部分媒体有“哗众取宠”“煽风点火”的行为动机,如“陕西都市快报”在其微博中使用的“一说为快”“欢迎评论”等字眼,表现出一种“关注”的姿态,正如有网友指出,这是在“钓鱼评论”,故意制造热点。

后来,当弄清事实真相后,不少网友纷纷倒戈相向,指责“陕西都市快报”为无良媒体,存心蛊惑受众,挑唆医患矛盾。从这次事件中,媒体从业者应吸取教训,承担起合理引导网络舆论的社会责任,积极思考,理性分析,避免引起民愤,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公众要提高判断力信息的能力,回归理性

“手术台自拍”事件,起源于微博的“有意中伤”以及围观群众的“过度解读”,在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公众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舆论绑架”现象。公众强烈的讨伐声,让涉事医生、医院以及主管部门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迫使”当地卫生局做出严厉惩罚。然后,不少“一骂为快”的网友在获知处罚决定和事实真相后,又纷纷表示同情。这样的“心理落差”使网友将心中的恼羞和愤懑之情转接到媒体和医院的主管部门身上,从而又激发起新的舆论热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网友缺少对信息的判断力,丧失了理性思考,有些网友甚至养成了“无理骂三声,得理不饶人”的怪癖。此般网络氛围,搅得整个网络空间乌烟瘴气,既导致了网络文走向肤浅和低俗,又可能致使网络骂战蔓延到现实空间,引发后果严重的社会矛盾。因此,作为自媒体时代的网友,更应理性看待网络信息,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掌握好自己手中的“大众麦克风”,莫要被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

[1] 陕西都市快报.新浪微博[OL] . http://985.so/fpud . 2014.

[2] 许梦娜,张璇,李步青.西安通报“医生手术台自拍”调查结果:分管副院长等3人被免[EB/OL].澎湃新闻网,http://985.so/fpwf . 2014.

[3] 莫秀娴,吴雪峰.西安医生手术台自拍三人被免职 知情者:已完成手术[N].南方都市报,2014-12-22(6).

[4] 李琳.医护人员手术台旁玩自拍 西安凤城医院被通报批评[EB/OL].华商网 , http://985.so/fpw6 . 2014.

[5] 李琳.自拍当事医生:手术7小时保住患者一条腿[N].华商报,2014-12-22(2).

[6] 许梦娜,苏展.处罚是否过重?西安“手术台自拍”被免医生:都感到很委屈[EB/OL].澎湃新闻网 , http://985. so/fpwC . 2014.

[7] 王乐文,方敏.手术室自拍风波续 病人:知道医生拍照也同意[EB/OL].人民网, http://985.so/fpxk . 2014.

[8] 蔡文之.网络传播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07.

[9] 魏猛.首因效应视角下的网络谣言控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1).

[10] 许梦娜,张璇,李步青.西安通报“医生手术台自拍”调查结果:分管副院长等3人被免[EB/OL].澎湃新闻网 ,http://985.so/fpwf . 2014.

[11] 新浪调查.医生手术完成后在手术台自拍,你怎么看?[EB/OL] . http://985.so/fpDF.

[12] 张松超.微观“手术室自拍,先别预设立场”[EB/OL].新京报网 , http://985.so/fpE9 . 2014.

[13] 戴先任.“手术台自拍”是对职业道德的亵渎[N] . 新消息报,2014-12-22(14).

[14] 善呈和.对“手术台自拍”的“强力围剿”最无益[EB/ OL].荆楚网,2014.

[15] 王武录.话说“本质的真实”[J].新闻战线,1981(2).

[16]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82.

G206

A

1674-8883(2015)14-0012-02

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社会舆情治理策略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5BZZ086

猜你喜欢

手术台舆论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麻药
切胃减肥真相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生意
公众号5月热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修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