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
——由“水污染”事件引起的思考

2015-02-27李丹丹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水污染观念文明

李丹丹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
——由“水污染”事件引起的思考

李丹丹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在新的技术支撑的体系发展之中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由此构建了一种新的媒介环境,即新媒体环境。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为大众传媒业的发展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大众传媒本身为一种社会公器,在传播生态文明观念这一方面承担重要的责任。近期,频现的一系列“水污染”事件也是通过互联网上的传播引起人们的热议,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地传播生态文明观念,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以及构建美丽中国、保持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环境;社会公器;生态文明

随着新的媒介技术的快速蓬勃发展,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大有重生之态势,新的技术手段在解决现存的问题之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上信息繁杂难辨。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十三五”规划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制度研究的关注,足以显见我国对于当下环境的重视程度。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传播生态文明的观念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水污染”事件为例折射当今时代生态文明观念传播现状

案例1:2013年07月17日,据新华网报道,《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该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案例2:在2015年6月15日,随着气温升高,安徽巢湖的蓝藻进入了一个活跃阶段,西坝口至双桥河段1.5公里,向湖心延伸约一公里的沿湖水面出现大面积的蓝藻集聚,湖水被染成绿色。

案例3:2015年12月1日,据中新社电,陕西省汉中市1日通报称,受上游甘肃省西和县的陇星锑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尾砂泄漏事件影响,下游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陕西略阳段出现了锑超标水污染,并且这种尾矿库的泄漏已经引发了跨省水污染,给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以上的种种现象已经折射了当代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水污染的问题,新闻媒体的报道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受众去深刻了解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并且对舆论进行引导方面长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传播过程之中,应该秉持客观真实并且应相继报道有关环境的后续进程。

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凸显一种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相互结合的理念,突出环境的显性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当今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有待于每一个媒体工作者的孜孜不倦的努力,新媒体还在不断地发展,新的媒介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如今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在依托于这些载体。

二、网络媒体环境下生态文明观念传播的特征

(一)双向交互性

在网络媒体环境之中,新闻传播具有双向交互性,网络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单向传播。当媒体在构建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念之时,受众也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反馈。

大众传媒在进行舆论引导之时,应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之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最深层的含义在于,作为人类生命和价值之源,它本身不仅是一个生命体,是生命的发育过程,而且是靠人来实现的,人才是自然界生命价值的承担者、实现者。”故而,对于自然界的化育过程,核心在于正确传播生态文明的理念,探求一条正确的解决途径并力求去实现。受众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反馈,共同加入到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刻认知与实现的途径上。

(二)全球性

新媒体时代新的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一种新的展望,媒介接触群体的多元化、分众化也形成了一种趋势,大众传媒是一种高度开放与自由的平台。由此可知,网络传播活动的全球性已经打破了区域与文化的界限。全球化的发展让每一个人与世界都相互联系,世界成了“地球村”。

新闻传播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更为迅速地传播相关信息,为此,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过程之中,应正确辨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与资本主义的以无限价值扩张为目的的那种逻辑的区别。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点与落脚点是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还要正确明晰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有其自身存在的生命价值,人类与自然界是“均气同体”、互通感应的,相互统一于这个大千世界之中。儒家提倡的“致中和”、“参赞化育”的学说,对于当今时代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结语

以近期新闻媒体报道的“水污染”事件为切入点,探析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可知媒体在报道过程之中必须进行公开透明的报道,适当地增强媒体舆论监督与舆论压力,在公众参与的层面,增强公众参与和科普宣传的力度。只有各个层面相互联动,引起各方关注,采取政府重视、媒体协助、企业落实相互结合的办法,才能落实水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传播平衡观念,正确把握罗尔斯顿的荒野价值,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正确把握好平衡观念,发挥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隽永的内在魅力,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观念,才能正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

[1] 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诸葛蔚东,张增一.多重视角下的新闻传播[M].科学出版社,2013.

[3] 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人民出版社,2004:52.

[4] 张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86.

[5] 王泽应.自然与道德——道德伦理精粹[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262.

G206

A

1674-8883(2015)23-0147-01

李丹丹(1991—),女,河南信阳人,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文艺与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水污染观念文明
维生素的新观念
请文明演绎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漫说文明
健康观念治疗
对不文明说“不”
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责任
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文明歌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