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善高原沙尘暴灾害分析与防御策略

2015-02-27刘文英孙志刚孙志强

现代农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阿拉善沙尘沙尘暴

刘文英 孙志刚 孙志强

1.额济纳旗气象局;2.阿拉善盟气象局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天气气候和地表特征等条件。阿拉善高原地处山、沙“两区”腹地,林草植被稀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世界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总面积达8.4 万平方公里,戈壁广阔,沙漠、戈壁占总面积的65%;属干旱地区,为沙尘暴形成创造了丰富的沙源条件,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因而成为我国沙尘暴的重要源地和频发地区之一。沙尘暴灾害严重制约着阿拉善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一、阿拉善高原沙尘暴灾害概况

1.灾害现状及特点

阿拉善高原沙尘暴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 由于地表面结构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沙尘暴年平均出现的次数有着明显的差异。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多的是拐子湖为30.5 天; 最少的是巴彦浩特为8.3 天。 拐子湖是一个多中心,四周往外呈递减,尤以向东南方减少最明显。

阿拉善高原的沙尘暴天气20 世纪70 年代和80年代初呈波动状态,增减趋势不明显,80 年代初以后波动中有下降,近10 年,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处于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沙尘暴频数呈总体波动减少趋势。

2.灾害成因

影响阿拉善高原沙尘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降水对沙尘暴的影响,一般来说,降水量越少,地表土层越干燥,越有利于沙尘暴的活动。 降水可直接增加土层湿度,从而增加土粒、沙粒的固结性,减小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 降水还可以促进植被的生长,从而提高植被覆盖状况,减小沙尘暴的形成和强度。 但在降水量最少的12~1 月份,因地表冻结或被雪覆盖,沙尘暴较少或无。 在春季,降水较少,气温较高,蒸发作用强,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固结作用弱,为沙尘暴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源。 而夏季降水较多的年份,沙尘暴则明显偏少。 二是植被对沙尘暴的影响,植被起到物理隔绝作用, 但由于几何形态的季节性变化,造成植被覆盖区域地表粗糙度等参数发生动态改变,对边界层大气产生机械阻挡作用。 不同季节、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天气动力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别。 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风动力的逐年减弱,阿拉善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已逐渐显著地成为影响沙尘暴天气发生频次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影响,在阿拉善高原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搂发菜、挖药材等破坏性活动,将梭梭、红柳等灌木作为烧柴,掠夺式的樵采,工业基地的建设,长期的超载过牧,黑河上游大量截流,使河水锐减等等带来了沙化和沙漠化面积的增加,扩大了沙尘源区。

二、沙尘暴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沙尘源和大风是发生沙尘暴的两个最基本条件,前者是物质基础,后者是动力,它们又与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及土地沙漠化程度密切相关,且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预测阿拉善高原沙尘暴灾害的变化趋势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沙尘暴与各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可知,沙尘暴每年出现日数的多少与温度、风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现反相关关系。从目前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等角度分析沙尘暴的变化趋势,阿拉善高原沙尘暴有上升趋势。

但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沙尘暴专项治理,同时在黑河实行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并投资23.6 亿元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目前实际沙尘暴发生日数有了较大幅度降低,并且之后将逐渐降低。

三、干旱灾害易发时段和重点防御区域

1.易发时段

阿拉善高原大部地区各月都可能发生沙尘暴天气,其中以春季(3 到5 月份)为最多。 春季少雨干燥,地表回暖解冻,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地易起沙尘,升温快又导致近地面层的热力不稳定度加强,冷空气活动又频繁,多强风。因此,强的沙尘暴天气多出现在春季的4、5 月间,尤其是当春季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的年份,更易发生强沙尘暴天气。一天之中,强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午后至傍晚时段, 后半夜和午前发生较少。 因为午后近地面气层呈明显不稳定状态,热对流最易发展。 若遇冷空气过境,极易激发热对流发展成强尘暴天气。

2.重点防御区域

阿拉善高原属干旱地区, 分布着大片的沙漠、沙地,具有丰富的沙尘源。 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都是沙尘暴的重要源地,也是强沙尘暴发生和向下游扩展的地区,因此阿拉善的大部地区都为防御的重点区域。

四、防御对策

在阿拉善高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下垫面条件,沙尘暴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可以正确认识妥善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达到减少发生次数、降低沙尘暴强度、减轻灾害损失的目的。

一是增加投资力度,根据保护天然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封山禁牧、舍饲养羊、禁止滥采发菜等野生固沙植物和加快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的要求,使用好现有资金,扩大治理绿化范围,彻底解决土地沙化速度大于治理速度的矛盾。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总结典型经验,先行试点,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为实现山川秀美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有效的投入发挥出最佳的效益。

二是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实施综合治理,防治沙尘暴灾害,其主要手段就是保护国土资源,防止土壤风蚀沙化,必须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区域生态特征及其现有经济水平的客观条件出发,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防御沙尘暴。

三是提高沙尘暴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通过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沙尘暴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四是提高对防御沙尘灾害的认识,提高思想认识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防治沙尘暴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经常性的基本任务, 应该不失时机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新闻媒体,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沙尘暴的严重危害,并把防治沙尘暴放在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经济发展战略中去考虑;强化政府行为,协调好农、林、牧、水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滥垦、滥伐、滥牧、滥采的违法行为,保护好沙区现有植被。

猜你喜欢

阿拉善沙尘沙尘暴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阿拉善博物馆改陈的艺术创新与思考
可怕的沙尘天气
阿拉善的西夏建筑遗址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清军驻藏与阿拉善和硕特的关系
沙尘暴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