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养成教育"两大法宝"
——学习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体会

2015-02-27周艳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言教身教叶圣陶

周艳萍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127)

巧抓养成教育"两大法宝"
——学习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体会

周艳萍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127)

"养成教育思想"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养成教育之关键,在于习惯和身教,本文以两大"法宝"为切入点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此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叶圣陶思想 养成教育 习惯 身教

“养成教育思想”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教育文集中,对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阐述得非常详尽周到。在刚从事教育工作开始,叶圣陶先生就注意到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1911年发表的《儿童观念之养成》中,他就提出:“凡有戕贼儿童智识道德之事,不可行之,不可言之,行则为儿童所摹仿,言则为儿童所听从。”文章明确地阐明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必须一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以为,养成教育之关键,在于习惯和身教,两者是其两大“法宝”,缺一不可。

一、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从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过程。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还是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积极开导,从点滴做起,严格训练。

我们所说的习惯,不仅指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行为习惯,还要让学生形成勤于学习、乐于学习语文的习惯,并且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学习语文当作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时时学、处处学、事事学。尤其应注重学生上课专心致志、作业一丝不苟、答题细心灵活、课外乐于阅读的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古人云:“幼学如漆”,小学阶段经过长期训练而养成的诸多语文学习的技能与习惯,加强培养,深刻引导习惯的形成,可以影响学生一生。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实,常抓不懈,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一步一步地培养,并且掌握以下特点:1.阶段性。即路一步一步走,梯一步一步爬,不可多,也不可急。2.单项性。即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培养。3.多项性,即多角度、多方面地培养。4.长期性。长期的学习行为就会形成习惯,而习惯就会产生能力。

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培养学生成才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叶圣陶先生曾经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是学生在坚持不懈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同时,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训练。这就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会在感染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身教

何为“言教身教”呢?叶圣陶先生在《言教和身教》一文中提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教’和‘身教’的说法,还说‘身教’胜于‘言教’。”在教育活动中,言教身教都是有效的方法,可谓缺一不可。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恰切精当的语言来讲解、传授,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掌握知识精要,这些往往要通过“言教”来实现。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是“传道,解惑”,它主要依赖的是教师的讲解——“言教”,而“身教”则很少提及。其实,“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所以,在叶圣陶先生的著述中,更多强调了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身教”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身教和言教》一文中说:“‘身教’就是‘以身作则’,让受教育者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当然比光凭口说深切得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当好教育者,克尽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第斯多惠说过:“要是自己还没有培养、发展、教育好,他就不能培养、发展、教育好别人”。在一般情况下,‘身教’的机会一定比‘言教’多得多。”因为教师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中,都是学生的示范。如在道德行为上,一个教师平时一直举止文雅,对学生非常尊重,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反之则不然。叶圣陶先生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中举了一个进出屋子开门关门的例子,为了“要教小学生从小养成习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关门,能不发出一点声音最好。”教师只是讲道理,尽管说得口干舌燥还是收效甚微,这时,“要是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教师的每一回进出都是给学生示范,使他们觉得唯有那么轻轻地开关才是正当的举动。”有了教师的榜样,学生就会照着去做,逐步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在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中,教师能够亲自动手,卷起袖子和学生一起干的,这个班级的学生就会积极性高涨,特别卖力。这与在劳动中与学生同甘共苦是分不开的,这就是在道德行为上需要教师“身教”的魅力所在,教师付出真情,收获的是学生对你的尊敬和爱戴。学生亲近你、信任你,愿受你的教化,此时你的人格魅力之光辉会更加灿烂,敢与日月争辉,普照众“生”,学生从你的人格魅力获得“阳光”,茁壮成长。叶圣陶先生在《“教师下水”》中谈到:“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因为这样,教师才会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深知学生作文的甘苦,使作文指导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当然,以上两个方面必须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之上,那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两颗心”:爱心和责任心,这两颗心更多的应表现为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效率,使学生爱学、乐学。

掩卷沉思,“教育既是精耕细作的农业,又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学生养成教育,绝不是一日一时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找准养成教育的切入点,高度重视“身教”的作用和“习惯”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并在教育生涯中始终不渝地坚持:让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

[1]陈莉《内外兼修尽展教师魅力》[J]《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年第5期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3页

[3]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3-1版(8)

猜你喜欢

言教身教叶圣陶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言教与身教的有效结合
议政治课中“素质教育”与“主体性”的关系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