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铁路开通后的西藏公众形象调查研究1

2015-02-27张艾平陈玲黄文科黄锐索朗欧珠

西藏发展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众形象本地人西藏

张艾平 陈玲 黄文科 黄锐 索朗欧珠

青藏铁路开通之后,大量怀着猎奇之心而来的内地游客将西藏的公众形象由落后悄然转变为淳朴、神奇、美丽、原生态。3·14事件的突然爆发又将西藏的公众形象拉回到最传统的主题:边疆与稳定。习近平同志也特意强调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然而高速的火车很快就将西藏带进一个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的时代,井喷式发展的旅游业、制药业、轻工业让人们迅速意识到,西藏虽然在某些方面落后,但也正是这些暂时的落后创造了各种机会,尤其是商业机会。30年的援藏战略为西藏经济起飞奠定了的硬件基础,现在,西藏社会自生出一个新的形象: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

一、对西藏公众形象的调查

为了解今日西藏的公众形象,本课题组分两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抽样调查,通过实地发放纸质问卷和在多个网站发送电子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454份。问卷调查对象分别为:西藏本地人、到过西藏的内地人和没到过西藏的内地人,其中西藏本地人为446人,到过西藏的内地人为942人,没有到过西藏的内地人为1066人。

(1)对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的看法

在对西藏本地人对西藏总体印象的调查中,对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的看法如图1所示,66.82%的人选择了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31.84%的人认为西藏的经济不发达,7.4%的人选择了非常贫穷。

图1西藏本地人对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的看法

与之相对比的是,在没到过西藏的内地人中,57.32%的人认为西藏的经济不发达,认为西藏经济发达的人只有2.35%,如图2所示。

图2未到过西藏的内地人对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的看法

在内地人口中,到过西藏的人与没有到过西藏的人在对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的看法上总体表现出一致,相差不大,如图2和图3所示。

图3到过西藏的内地人对西藏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看法

这一调查结果与我们的主观设想有很大差距。我们往往主观的认为西藏本地人对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应远远强于内地人,即西藏本地人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总体印象应该是不发达,但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实际的调查结果却是西藏本地人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总体印象首先是经济发展很快,然后是经济发达。也就是说西藏本地人认为西藏经济发达的人比认为西藏经济不发达的人要多得多。虽然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始料未及,认真反思却发现这一结果又是合情合理的,乡土情结会影响个人对本地的一些看法,比如主观地认为西藏经济比较发达,却不了解西藏地方生产总值一直是全国倒数第一的事实。

与之相对的是内地人,不论是否来过西藏,他们都认为西藏是不发达地区,出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客观性,调查表现出了与事实的一致性,并且内地人大都认可了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由此可以看出内地人对西藏的了解显然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同时,内地人也没有陷入对西藏脸谱化地看法,认为西藏穷必然发展也慢。通过随后对没有到过西藏又认为西藏发展很快的内地人的电子邮件回访中得知,他们认为西藏发展很快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新闻媒体让他们对西藏的了解并不少,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援藏战略,在国民意识中形成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背景下来认识西藏的发展,自然其发展速度也不会太差。另一个方面是他们大部分人都有朋友到过西藏,这些人的真实体验对他们认识西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类人中,他们有亲戚朋友到过西藏的高达63.32%。(见图4)

图4没有到过西藏的人周边有没有亲戚朋友去过西藏

西藏经济发展状况的形象调查显示出的问题是,生活在西藏的本地人对当地经济的主观印象并不一定客观,信息化时代让旁观者对一个陌生地方的看法甚至比当地人更接近事实。这凸显出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某地公众形象的形成关键是信息的传播,客观信息能够打破人们对某地的刻板印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不怎么看新闻报道的西藏本地人对西藏宏观层面的了解,极有可能是比不上一个从未到过西藏却整天看新闻的内地人。

(2)关于西藏的总体印象

在另外一个问题调查中,西藏本地人和未到过西藏的内地人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问题为“你认为西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其选项分别是:神圣、遥远、落后、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调查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西藏本地人对西藏的看法

图6未到过西藏的内地人对西藏的看法

分析图5和图6,我们基本上可以勾勒出全国人民看待西藏的关键字,即今天西藏的公众形象就是圣神而美丽,这也是西藏本地人和内地人都基本认同的。但仔细对比这两张图,我们会发现二者中有一个明显的不一致:在“西藏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这一选项中,高达64.07%的没有到过西藏的内地人,认为西藏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虽然西藏现在已经建立起非常发达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通很多直飞内地的航班,但是相对于内地更为发达的火车、高铁、地铁系统而言,西藏确实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相反,本地人的感觉却没有那么明显。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火车带来的便利,1天时间就可以走出高原,40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从拉萨到北京。就客观上的地理距离来说,西藏的确是个遥远的地方,从西藏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这些发达城市,几乎横穿整个中国。但实际上,就本地人的主观感受而言,进出藏的时间是大大地缩短了的。从最先汽车走青藏川藏线漫长的旅途,到现在火车的加氧仓出行,个人感受是大大地改变了。西藏给内地人留下的这个“遥远”形象,一方面是客观的地理距离,另一方面,是西藏的交通虽然发达了,但还远远达不到让中国大部分人认为来往便利的程度。至今,青藏铁路开通已经8年了,西藏依然要默默地承受“遥远”这一公众形象。

在没到过西藏的内地人中,10.98%的认为西藏环境恶劣。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好的是虽然西藏的高寒缺氧、高辐射、高原反应的自然环境有其客观性,但并不是全国人民都这么看。只有一成多的人关注这个事情。坏的是客观的自然环境是难以改变的,能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主观感受。这一调查结果意味着这些自然环境上的限制并没有很大程度地影响人们对西藏的整体印象。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于西藏未来的发展而言,自然条件的限制是最难客服的困难,现实的调查中却发现人们对这一困难并没有太过关注。相比于50年代解放军初到西藏的时候,恶劣环境构成的伤害是常常见诸各种记录的1,今天的调查中,人们对恶劣自然环境的畏惧态度的改观,大大地得益于西藏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西藏人们生活的现代化,缩短了西藏和内地人们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加上客观上又有了应对恶劣自然环境的先进方法,致使人们在主观感受上对高原缺氧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二、调查结果对构建西藏公众形象的启示

当然仅仅以选择题的方式来调查西藏的公众形象是有局限的,所以在选择题之外,本课题组还设置了一道关于西藏公众形象的主观题,其回答结果虽然没有偏离选择所呈现的趋势,但结果却表现出了无限的多样性。该主观题为“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西藏在您心中的形象。”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如图7所示。

在回答这道题时,未到过西藏的内地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不是美丽不是神圣,而是“神秘”。“神秘”一词的大量出现显示出内地人和西藏本地人虽然都认同西藏神圣的公众形象,但同样的认同蕴含的却是不同的内涵。

与此同时,我们还对藏族同胞的印象、西藏经济发展的印象、西藏政府的公众形象进行了调查,除大多数内地民众选择了“不了解”之外,其他的大都显示出与西藏本地民众完全不同的看法。

图7未到过西藏的人对西藏的印象主观题部分答案截图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把对西藏公众形象持有不同看法的人大致分为四个群体:藏族本地人、在西藏生活的内地人、来过西藏的内地人、没来过西藏的内地。值得我们深究的是:这四个群体在关于西藏公众形象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正如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一样,对一个地方不同的评价往往会影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选择。如同人们会选择他认为服务好的餐厅去吃饭,虽然这些餐厅他可能都不是真正地了解,人们也会选择他认为气候相对舒适的地方去旅游,人们也会倾向于到他认为有发展可能的地方寻找商机。

变对一个地方的看法,就能改变一个地方的社会现实。研究今日西藏公众形象的成因,观察西藏公众形象的建构过程,就会发现人们观念中的西藏与实际中的西藏不相符合的原因,籍此,可能找到改变的方法。

猜你喜欢

公众形象本地人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本地人
本地人
本地人,外地人
神奇瑰丽的西藏
皱眉人
网络语境中警察身份认同初探
网络媒体中综合档案馆公众形象研究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