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软实力建设背景下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及推广价值研究①

2015-02-27李德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绍兴市体育项目民俗

李德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体育软实力建设背景下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及推广价值研究①

李德奇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民俗体育就是用体育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民俗文化,它来源于日常的人类生产活动同时也服务于广大人民的生活,是人们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和了解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以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视角考察绍兴市民俗体育自身的形式特点和作为运动本身而言的内在本质,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历史沿革进行分析来阐释其形成以及内在的诸多的特征,同时指出在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中所存在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经济价值、教育功能等社会推广价值。

关键词:民俗体育项目推广价值特征问题

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创造出来并逐渐传承下去的一种文化形式;民俗文化反映了人类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创造力。民俗体育就是用体育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民俗文化,它来源于日常的人类生产活动同时也服务于广大人民的生活,是人们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和了解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民俗体育的众多研究文献指出,在我国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中,民俗体育项目占据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其对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是对于民俗体育项目的特征把握和类别划分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薄弱之处,对推广民俗体育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分析还有待深入,故该文拟对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项目特征分类的探讨,研究其内在价值,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相关概念的辨析

民俗体育首先是一种文化形态,有学者指出民俗体育是由于人们多种需求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但是这样的定义由于未能区分与民间体育这一概念的区别而显得过于宽泛了一点;民俗体育的内涵是文化现象,因此在探讨民俗体育和传统体育的时候往往没有进行详细的区分,这就导致了对民俗体育概念的泛化。笔者认为民俗体育的概念要从民俗体育的特点来进行定义。民俗体育的特点中最显著的就是地理区域差异和民间习俗差异;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必然造就了不同的民俗体育项目。民俗体育也是一直用草根体育文化,其与主流文化并不完全一致,时而契合,时而相悖。这也是其不同于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原因。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上往往更多采用非物质性的手段。因此我们可以把民俗体育定义为由某一区域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某一时间段内,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使用的融合与日常民间风俗习惯之中的非物质性的非官方性的体育文化现象的总和。

2 民俗体育项目分类及特征的研究现状

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首先依赖与民俗的分类,乌丙安将民俗划分为经济的、社会的、信仰的和游艺的四个方面,分辨反映了以民间经济消费生活、家族社会关系、迷信与俗信和传统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民间风俗。而相应的民俗体育就可以被分为经济的、社会的、信仰的和游艺的民俗体育。Henning的研究则认为民俗体育应当从本质上被认为是一个游戏和运动的多样性集合。形成这个集合的核心共同特点是他们产生于民间并与民俗文化有关。他将民俗体育分为传统的、民族的和土著的三类,同时也涵盖了一些新形成的体育形式,他指出民俗体育是最接近大众体育的概念。

对民俗体育的特征研究的成果也是很丰富的,学者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宏观逻辑分析与微观实际调查并存。有学者指出民俗体育的特点在于其广泛的普及性、表演的趣味性、继承的非物质性、文化的凝聚性等。其中文化凝聚性是说民俗体育融汇了多种文化形式,也包含了不同的文化特征。继承的非物质性是指民俗体育由于产生于民间生产活动之中,因此留下了浓重的模仿自然现象的特征,其特点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抽象性思维相结合,所谓取法自然,因此民俗体育往往使用口口相传的非物质形式来实现其传承。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对象是在浙江省绍兴地区所开展的各类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动情况。研究要求对绍兴地区多个公共健身场所进行长时间的走访,通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行政区划中的开展民俗体育项目较为积极,参与民俗体育活动人数较多的场所进行调查,对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群众进行一定量的访谈。

3.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要求对民俗及民俗体育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笔者通过对上述著作的学习结合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的近年相关主题的文献,总结了当前民俗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相关内容,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表1 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动现状统计

在对健身场所进行走访的过程中,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参与民俗体育项目活动的人进行基本情况的调查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观察,同时也尽量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和更加直接的交流。

在查阅文献之后,通过对实际调查结果的总结,从逻辑上系统分析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有序的研究。

4 结果与分析

4.1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绍兴地区健身场所开展民俗体育项目活动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群众在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时,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并不敏感。理论上绍兴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可以从生产、休闲、健身、婚俗和节庆几个角度来区分,但是从实际调查的情况来看,群众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参与是有很大的集中性的。对于休闲和健身的民俗体育项目的参与明显较多,而其他体育项目的参与人数往往寥寥无几。因此,该研究就调查所发现的民俗体育项目的参与情况对绍兴地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将其分为出于经济目的的表演性质的民俗体育项目、出于健康目的的运动性质的民俗体育项目和出于文化目的的团体性质的民俗体育项目。其中第一类项目一般都是一些旅游景点所举办的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江南水乡风情的体育消费活动;第二类项目是调查中的绝大多数人所采取的民俗体育项目,是出于改善自身健康水平的体育休闲运动;第三类是在某些重大场合出于习惯举行的盛大的体育赛事活动,例如赛龙舟。从绍兴地区民俗体育项目的调查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从事民俗体育项目是为了自身健康的需要,因此促进民俗体育的发展也就必然会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民俗体育本身就是一个组合词汇,民俗反映着传统性,而体育代表着现代性;如何能将二者统一为一个词语并用其描述传统民俗活动中的身体运动形式,是民俗体育发展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当前民俗体育的发展出现了两分化的趋势,消费化和竞技化。所谓消费化就是上述民俗体育项目分类中的出于经济目的的旅游性质的民俗体育项目,这是与当前各地区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所分不开的。另一种趋势是竞技化,就是各种民间体育赛事活动,也存在政府举办的情形,但是体育项目以民俗体育为主,不同于现代的竞技体育赛事。这类竞技性民俗体育往往以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为代表,而且从规模到规则都日趋走向现代西方运动会的式样。平心而论,体育旅游消费性质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在形式上是在保存民俗体育项目,但是从实质上却忽略了民俗体育本质上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之余的一种健身休闲的运动形式,长此以往民俗体育必将走向异化。因此本研究认为对于民俗体育项目中的健身休闲类应当给予大力的推广和支持。

4.2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的推广价值研究

对民俗体育项目的推广应当回归其作为运动的本源属性,尽管民俗体育项目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所隐藏的是作为人类生活休闲健康运动的本质而存在的。这也是绍兴市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在推广中所应着重强调的价值所在。尽管从古至今由于文化上的种种因素,体育从来都不是单纯作为运动而存在的,无论是为了民族的骄傲还是出于对鬼神的敬仰,民俗体育活动都被掺杂了很多体育之外的因素,这虽然成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同时也造就了民俗体育项目的不纯粹性,其结果就是上述的民俗体育发展的分化趋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我们可以西方文化中所倡导的对身体追溯的理念。当前西方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重复渗透着这样一个主体,那就是对个体身体的关注的加强。对于体育而言,对身体的关注似乎更是理所当然的。无论是我们不断倡导的体育与人文精神,其实都是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注,这一关注虽然说不上终极,但也是现代社会在进行到后工业化之后开始的对个体重视。对身体的追溯意味着倡导我们回归体育自身的价值,去掉体育作为工具而存在的某些因素,让体育成为最单纯的为了人的身体健康发展的存在。当前休闲体育的盛行以及竞技体育的娱乐化和大众化都体现了这一内容。

具体到对绍兴市民俗体育项目的推广价值上,通过上面的论述已经逐渐明朗起来。体育在当前社会中已经更多的是被看作是一种健康休闲的方式,在摒弃了其他附加因素之后,在当前社会大分工不断细化的背景下,人们由于长时间的专业劳动而导致脑力工作与体力工作的不断分离,并形成了大脑过度使用和身体得不到良好的锻炼的情形。再加上生活工作中的种种环境和心理压力,导致了现代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恶化,也加剧了当前人心理的疲劳和焦虑。因此如何推广民俗体育项目,在推广民俗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关注什么就已经不言而喻了。尽管民俗体育有着多种形式表现,但是当前绍兴地区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群众大多数都是在寻找一种放松身心,平衡身体和心理,协调大脑和身体的娱乐手段。之所以提到娱乐或者说更高层次的休闲,是因为这些运动的目的是纯粹的为了补偿由于工作造成的身心技能失调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平衡身体,释放压力,从而使身心获得最大的满足。这也是民俗体育项目当前在推广中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5 结语

体育软实力是一个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探讨民俗体育项目的健康休闲价值似乎是一个矛盾;但是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体育实力的竞争已经从竞技化走向大众化,从奥林匹克运动逐渐走下神坛,为大众所接受和参与来看,民族体育实力的竞争已经更加倾向于民族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样的背景下必然要求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重新的审视,采用当前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各个分类的不同发展方向,不难看出的是在当前个体意识逐渐崛起的世界文化潮流中,竞技化和消费化的发展道路并不是民俗体育项目的最终发展方向,而强调回归身体的休闲健康为目的的民俗体育项目正符合了当前大力发展大众体育的总体规划,也符合现代人关于体育的重新认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健康休闲所谓当前民俗体育项目推广中的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官钟威,李红梅.论民俗体育文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 (2):10-11.

[2]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6-9.

[3]盛昌繁,潘华.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开发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9):114-118.

[4]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5-7.

作者简介:李德奇(1975,2—),男,汉,山东省寿光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课题来源:①绍兴市教育科学2015年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GJ15044。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208-02

猜你喜欢

绍兴市体育项目民俗
民俗中的“牛”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民俗节
成语魔方
漫画民俗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