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参与身体锻炼的现状及对策探讨①

2015-02-27李新国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弱势体育锻炼群体

李新国(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参与身体锻炼的
现状及对策探讨①

李新国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体育弱势学生”的潜在人群,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个群体数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该问题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深入“体育弱势群体”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以体育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弱势群体参与身体锻炼的现状,探讨了改善这一群体现状的对策,旨在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强化高校学生体育锻炼。

关键词: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性研究体育教学身体锻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的情绪性较强,灵活性差。气质特点大多数表现为沉默寡言,遇到困难或是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往往知难而退。他们既有自卑感,自尊心又很强,如果受到过多的冷落,便会在心理上失去平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工作,这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1 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概述

1.1“体育弱势群体”的内涵

“体育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与正常体育能力学生区别开来,是体育行为的相对“弱者”。本次研究中所指的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主要是指高校中体育成绩相对较差,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相对普通学生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由于他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等不足,考试难以达标。

1.2群体特征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其“弱势”主要表现为体育运动能力的水平较低。“体育弱势群体”的自身条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体育行为,绝大多数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身体条件对于从事体育活动有很大的障碍,高校的“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主要以自发、松散、独立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的群体化、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活动相对较少,对“体育弱势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工作不完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过少的组织“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2 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参与身体锻炼的现状

当前,“体育弱势群体”参与身体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对其身体素质提升极为不利。为此,下文从身体锻炼意识和认知差异、活动时间及活动频率、主要体育活动项目三个方面,分析了体育弱势群体的现状。

表1 主要锻炼形式、每周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情况调查结果(n=300)

2.1身体锻炼意识和认知差异

当前,多数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多缺乏身体锻炼意识,对于体育锻炼更缺乏主动性。体育教师在与该群体学生交流中发现,50%以上的学生为建立身体锻炼的目标及计划,或者有目标无计划;有些学生虽然有锻炼目标和计划,但是并未付诸行动[1]。

排除身体因素影响体育锻炼的干扰,多数同学都是由于心理因素影响了身体锻炼。多数学生都因体育成绩不佳,而对体育锻炼产生了惧怕心理;还有一部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因未正确认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因此不热衷于身体锻炼。

2.2锻炼时间及锻炼频率

上海某高校选择了体育弱势学生3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0例,女150例,已排除身体因素导致体育弱势者,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主要锻炼形式方面,有164名学生选择了体育课为主要锻炼方式,属于被动身体锻炼,约占总研究人数的54.7% (164/300),多于其他锻炼形式;在每周锻炼频率方面,1~2次人数最多,共有144例,而≥5次,仅27例;在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多数同学都在6 min以下,共223(105+118)例,仅有77学生锻炼时间≥60 min。

2.3主要身体锻炼项目

由于男女同学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其选择的身体锻炼项目也有所不同。男生多选择大球类运动(足球、篮球等)、武术、气功及小球类运动(羽毛球、兵乓球等)、跑步等作为身体锻炼项目;女生多选择健康操、体育舞蹈、瑜伽及游泳等项目作为身体锻炼的形式。虽然体育项目较多,但是学生实际锻炼时的项目并非其最喜欢的项目[2]。

各大高校在开设体育课时,也根据男、女同学的特点及学生意愿,对体育项目教学与锻炼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但是学生并不热衷于这些体育项目[3]。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学习和锻炼,缺乏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使体育课的效率大大下降。为此,高校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需求角度,改进教学内容,体现体育教学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3 改善体育弱势群体现状的对策

3.1改变教学理念,引导体育弱势群体正确认识身体锻炼

当前,体育教学中,教师多重视教授学生“怎么做”,却忽视了教授其“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因为不理解这么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无法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从根本上说,学生惧怕体育锻炼的原因是从未重视体育锻炼,导致体育能力越来越差,从而逐渐从心理上放弃了体育锻炼。由此可知,树立“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锻炼意识,使其正确的认识体育锻炼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是改善

其体育弱势状态的关键[3]。

为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内心的需求和疑惑,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应告知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针对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体的教育重点;其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鉴于部分学生的身体形态无法参加正常体育锻炼,教师要鼓励其参与到合适的体育活动中,使其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愉快体验;再次,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从而充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其在体育锻炼中逐渐树立信心,从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4]。

3.2完善体育教学课程,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很多体育弱势学生先天条件并非无法参与体育活动,只是体育锻炼本身并未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由于体育项目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很多新兴体育项目诞生,现代大学生对这些体育锻炼项目较为追捧,对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的项目不感兴趣。现代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与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应根据该群体的不同特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课程体系,给予每个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5]。

教师应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调查体育弱势的现实需求,从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如针对部分肢体残疾的同学,进行康复式的体育教学课程;针对肥胖同学,开设减肥有氧活动等。总之,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内心需求相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

3.3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上述分析可知,“体育弱势群体”在身体锻炼形式单一,以体育课为主;每周锻炼次数较少,基本为1次;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短时间,普遍较短,少于60 min,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由此可知,“体育弱势群体”身体锻炼仍以体育课为主,较为被动,而其自身并未主动进行课外的锻炼活动。仅靠体育课堂,达不到身体锻炼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外出进行体育锻炼,如利用周末进行爬山、郊游等活动。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校内体育竞赛,如篮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等。

由于男、女同学本身对体育锻炼项目的喜好不同,教师可以分别为其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己当成参与者,注意学生的感受,并与其进行主动的交流,做同学们的朋友,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在体育锻炼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获得自我超越的成就感,让身心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增强其敢于掌握运动技术的自信心。

4 结语

在重视高等教育公平化、均等化的今天,高校体育教育者要给予“体育弱势群体”充分的尊重,并针对该群体的现状,为其制定教学方案。高校教育者要重视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从而让体育弱势群体爱上身体锻炼,从而走上体育锻炼的良性轨道。此外,要在体育弱势群体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健康需求为原则,为其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体育弱势学生实现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杰,周游.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行为认知模型构建及与心理健康关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0-102.

[2]胡丽萍,张济.关于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研究——高校学生的体育参与及体育观赏行为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6(5):20-21.

[3]傅光磊,杨宪民.关于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研究——对高校学生的体育参与时间特征及内容分布的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6(6):40-42.

[4]李学武,谢军,吴初竹.江西大学生余暇体育参与模式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9(4):97-100.

[5]林建华,郭琼珠.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及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7(5):27.

[6]康辉斌,夏志琴,李贤彪.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成因与教学策略[J].孝感学院学报.2010(6):74-77.

作者简介:李新国(1978,6—),男,汉,贵州六盘水人,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学。

课题来源:①本文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4年院级C类科研项目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及成因研究与分析——以桂林市高校为例)。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083-02

猜你喜欢

弱势体育锻炼群体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农村消费者弱势地位及其改善策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一个“弱势”教师说:孩子,我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管你
多元智力理论下数学教学方式浅谈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