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行进

2015-02-26王文槐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灵魂规律

王文槐

每个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育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什么是教育?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 。”每一个人都拥有两种教育:一种是存在于心的理念中的教育,即认为应该有的教育、能够做的教育、可以从事的教育。一种是现实的教育,由客观条件决定了的事实上从事的教育。理想中的教育给我们激情和方向,现实的教育促使我们冷静理性。没有教育的理想,我们的教育将变得世俗功利甚至庸俗不堪,伤人伤己;不直面教育的现实,我们的教育将凌空蹈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就是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能够做什么样的教育”的过程,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从事教育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来缩短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之间的差距。当下许多人对教育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和做法,大概源于从理念和现实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行进。教育既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也要关注当下之福。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再造,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和潜能以及唤醒人自觉地探寻创造自己幸福家园,并诗意地栖居其中。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的教育不只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热爱学习、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还要使受教育者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真、善、美、智慧、公正、自由、希望和信仰。当下我们的教育,承担着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的功能要我们立足眼前,隐性的功能要我们立足长远。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要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对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规律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其科学性为人们的教育实践一次次地所证明。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儿童权利”、“关键期”、“罗森塔尔效应”、“潜意识”、“多元知能理论”、“最近发展期”、“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培养”等等。教育,有些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文明的进程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教育思想,东方的孔子与《论语》,西方的苏格拉底和《理想国》,这些都是教育思想的起源,至今仍然具有超越朝代的价值和魅力。无论理想的教育还是现实的教育,都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按教育的规律施教必然是有问题的教育。一切深受学生喜欢和认可的教育深层次的东西就是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社会对教育都提出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的要求。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我们的私塾教育完全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工业时代,社会需要大批的各行各业的人才,班级教育制使我们的教育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如同流水线上产品一样的各样人才;信息化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呈现出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面对挑战,立足现实,我们不得不深入地思考:我们的教育如何在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之间找到最完美的契合点,戴着“脚镣”与“手铐”,跳出最美丽动人的舞蹈。

平常心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返璞皈真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教师不要过度期望一定要将学生培养成什么,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学生跟产品一样规范,这个世界将不再丰富多彩。教育是一种大智慧。教育的意图隐蔽得越好,教育效果越佳。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都是教育的境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我们要坚守我们必须坚守的,坚持我们必须坚持的,在精神的高地,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灵魂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