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参村的变化——走近大山脚下的“全国文明村”

2015-02-26张加萍王洪波张立敏

新长征 2015年10期
关键词:村民

■张加萍 王洪波 张立敏

2015年3月,一项“全国文明村”的殊荣,让地处长白山腹地的西参村声名鹊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让大山脚下的小山村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在继去年底获得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殊荣后,又摘取了“全国文明村”的桂冠?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近西参村。

西参村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管委会辖区内的一个行政自然村,总人口2889人,其中农业人口1995人,非农人口894人,面积4.5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参业,在册耕地58.6公顷,林地面积5.33平方公里。

说起昔日的西参村,人们大多会报以一声叹息,破旧的村部,脏乱的村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再加上村民致富无门,整天无所事事,赌博成风……西参村的困境成了一个看似无从破解的“老大难”问题。

陷入发展困境的西参村让池西区党委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彻底改变西参村落后的面貌,池西区党委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由区委书记孙兆银亲自挂帅,同时选派区党群人事部和包保局业务能力强、有干事热情的党员干部深入到村部挂职,通过走村入户调研、公开征集民意等方式,分领域、分层次梳理出整改项目,以形成的调查分析报告和梳理出的整改项目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中整改方案。最终将“村民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确定为西参村整改的具体目标。

加强班子建设,为整改提供组织保障。村干部是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池西区党委适时调整了西参村的领导班子,更换了村党支部书记,对个别支部成员分工职责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党性强、靠得住、有威信、有本事的“能人”推选进村“两委”任职。为了能带动整个班子发展创新思维,区党委及时选用青年骨干力量到西参村领导班子中任职,为西参村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在班子建设中,以学习型、服务型、民主型、廉洁型和发展型领导班子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过去的西参村村民也是靠种植人参生活,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经验,销售渠道不畅通,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仅能解决温饱问题。2011年,西参村党支部班子通过到外地考察学习,发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正好符合西参村实际,随即在村里宣传和推广。几年来,西参村通过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合作社对种植户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专业化经营,集约化销售,统一标准,绿色种植,大家在合作中共同致富”。池西区西参村村民石庆元尝到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甜头”。据了解,他们成立的池西区陵发参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承包人参地20多公顷,年产值超千万元。合作社组建初期只有5名成员,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员50多人,主要从事人参种植和销售。像石庆元他们这样的专业合作社,西参村就有6家,加入合作社的村民达200余人。2014年,西参村全村总收入达2522万元,人参产业收入占80%以上,直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参村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人参种植业,就是要打造绿色农业、绿色养殖、绿色种植,向生态农业这一方向发展。”池西区西参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德这样说。

通过多次考察,今年年初,李振德又盯上了大棚种植项目,他召集村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研究大棚种植项目的可行性,随后又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目前,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确立了大棚种植项目,并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建立与农业科研机构为合作关系的集体经济。与此同时,池西区与村里土地承包户合资,在村里河边闲置的河滩地建2个3亩地规模的鱼塘以促进增收,充分利用村里80亩的机动地招商引资,扩大发展规模。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文明之花吐芬芳。西参村原有办公场所仅103平方米,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经多方努力,筹措资金,2013年,重新修建了建筑面积450平方米的村部办公场所,全面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多功能活动大厅、图书阅览室、法律援助站等服务工作场所,成为全村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为民服务、科技传播、文化活动的中心。几年来,西参村先后设立了科技书屋,购买相关书籍、光盘1000余册(盘),为村民业余生活和文化活动提供了极大方便。

制定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工作不过夜”为工作目标,积极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几年来,通过“村民调解委员会”和“百姓说事点”,先后为群众修缮了多年失修的小区楼房;筹措到外墙保温、维修供暖和水管道资金200余万元;购置了垃圾清运车1台,建立垃圾点20个;平整道路5000延长米,新增设路灯50盏;配备治安巡逻员9名,化解内部矛盾20起;新铺和维修管道近万米;新修道路1600米;新建文化广场1座,切实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西参村的人居环境。

关注弱势群体,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2012年以来,西参村加大惠民举措,实施临时救助20人,发放补助金2万元,为30多名群众办理社保补贴,新办理五保户2人、低保户50人,春节走访慰问老党员、退休干部、工伤人员、低保人员、现役军人家属32人,并为困难人员捐款3万元。

西参村还在全村开展了“和睦促和谐”系列活动,评选致富能手、双文明户。充分利用广播和公开栏,积极宣传发生在村民中的好人好事,如大学生谷月为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惜在火海中奋战,自己受伤缝针却毫不在意;村小联合团支部书记孙金花放弃多次提升的机会坚守农村小学数十载;共产党员王传宏在恶劣的环境中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长白山旅游第一线,保证游客安全等。

加强法制教育,建立民主法治新农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带动作用和村民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将村务、财务、重大事项等以多种形式对外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

过去的西参村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整个村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为消除隐患,教育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西参村特聘请抚松县曲云律师作为长期法律顾问,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普及法律知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村级事务管理,民主法治化水平得到加强,依法治村、用法护民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通过西参村村委会为村民调解邻里纠纷、解决土地所有权等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村建设带来的好处。

60多岁的隋吉恒8年前将自家5亩口粮田中的2亩种上了树苗,正好挨着林地。过了几年,承包林地的村民强行将隋吉恒家的2亩树苗地占为己有,而当时的西参村村委会为平息隋大爷的怒气,随便将其他村民的土地划拨给了隋吉恒家,一桩牵扯3家土地所有权的糊涂案就此发生,邻里之间为此大打出手。新一届村委会选举产生后,隋吉恒找到了西参村村委会说明了情况,村委会负责人经走访调查和调解,将3家村民的土地划清并各自归还。几年的纠纷终于得以解决,3家村民从此和睦相处。

西参村村民徐春英的丈夫瘫痪在床,孩子读高中,一家3口的生活只能靠她一人卖豆腐来支撑,十分艰辛。而姑婶叔伯们却不理解,打着关心的名义,时常以徐春英不在家好好照顾丈夫为由而到其家里纠缠。西参村村委会得知消息后,不仅为徐春英的丈夫办理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而且还多次找到徐春英丈夫的兄弟姐妹进行调解,通过村委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解决了这桩平常又复杂的家庭纠纷。

多年来,在村“两委”的带动和引导下,西参村村民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全村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无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无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西参村始终坚持依法治村,使法制文明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

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