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26叶绒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市图书馆襄阳全市

杨 敏,叶绒丽

(1.襄阳市图书馆, 湖北 襄阳 441021;2.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 湖北 襄阳 441050)

襄阳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地区。近年来,襄阳市政府按照国家关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的总要求,加大了对文化的投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加快了建设的步伐,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百姓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从馆舍建设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图书馆事业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开创馆站建设新局面

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襄阳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现有馆舍规模小,条件差,设施陈旧,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鉴于这种现状,襄阳市政府把公共图书馆馆舍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能”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以市级大型馆为骨干、以县级图书馆为单元、以社区乡镇图书站(室)为支点的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蓝图。同时,把新馆建设与旧馆改造一并纳入“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同步进行。[1]自此,一场新一轮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在全市打响,并迅速铺开。

(一)提档升级,建设新型图书馆

目前,襄阳全市9个公共图书馆有5个馆正在筹建新馆,其中2个已完成立项工作,有3个正处在建设之中。如南漳县图书馆新馆已经过半。该馆占地4 000平米,共5层,内设报刊阅览厅、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文化展览厅等6个服务功能区,新馆建成后,将成为南漳县的一个文化亮点。襄阳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是全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也是全市建设东津新城首批十大在建工程项目。该馆占地面积5.13公顷,其中建筑面积54 447平方米,总投资4.4亿。新馆建设于2012年9月启动,2013年8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基础开挖和桩基建设。襄阳市图书馆新馆注入了新的建设理念,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服务功能方面,均按照现代化标准设计,新馆建成后,对于拥有200万人口的城市而言,它不仅成为襄阳的地标性建筑,而且就服务功能讲,其凝聚力和辐射力都是不言而喩的,必将起到文化中心的引领作用。此外,鉴于樊城区没有图书馆这一现状,樊城区政府已经作了安排部署,计划在区内适当地点建设一个新馆。

(二)硬化绿化,改善馆舍环境

近年来,为了迎接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验收,襄阳市图书馆、老河口市图书馆、枣阳市图书馆和保康县图书馆先后筹集专项资金对本馆进行修缮,硬化、绿化院内环境,维修改造阅览室、报告厅、多媒体室及书库,更新书架和阅览桌椅。保康县图书馆是全市面积最小、设施最简陋的馆,通过硬化、绿化,改善了服务环境,增加了服务设施,使其旧貌换新颜。襄阳市馆老馆改造力度较大,改造项目已获2013年度国家扶持项目,设计加建面积7 400平方米,改造面积6 100平方米,改扩建总面积13 500平方米,计划投入改造资金6 075万元。2013年,市财政已拨付启动资金20万元,项目已进入方案图审阶段。计划2017年10月改造完成,届时将以全新面目对读者开放。

(三)设站布点,构建服务网络

实现“襄阳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的目标,必须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建设文化阵地。为了进一步解决城乡居民看书难的问题,襄阳市政府一方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办好农家书屋;另一方面从2009年起,将建立市区社区流动图书站纳入市政府文化惠民工作规划,按年度下达建站任务,每站拨专项资金2.6万元,并作为每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责成襄阳市图书馆承办。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市政府共投入建设资金300万元,已建成社区流动图书站166个,基本达到一个社区拥有一个流动图书站。目前,图书站和农家书屋已遍布襄阳地区,形成了从市到县到乡村的服务网点。每个农家书屋配置图书1 500册;每个社区流动图书站配送图书1 000册,每半年各站图书轮换交流一次。如此大大缓解了城乡居民以往借书难和看书难的问题。

二、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文化信息传播万家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襄阳经济的发展,全市文化事业经费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2013年襄阳财政拨入9家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总和,比2009年增加150.73%,市、县(区)馆不仅全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且馆藏资源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充实。为了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全市图书馆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了读者服务工作。

(一)加强网络建设,发挥文化共享工程优势

襄阳市图书馆于2005年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襄阳支中心,继而开展了乡(镇)文化站(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布点任务。近年来完成了市支中心与所辖县(市)区图书馆基层中心联结,2014年又加大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现已实现了与省数字图书馆的对接,向社会与读者开展了网上加盟活动,不久将实现手机在线阅读。目前,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13家,其中A型方案基层中心1个,B型方案基层中心5个,C型方案基层中心3个,D型方案基层点4个。拥有台式计算机460台,计算机磁盘存储容量已达5 000 GB,且市、县馆藏中文文献书目数字化分别达到100%和50%。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面积已达2 000平方米,多媒体活动室面积620平方米,坐席数量500个。现每年接待上网读者近10万人次,所传送的各种文化信息资源,按点击和下载计算,年均输出信息量约3 000 GB。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在襄阳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二)加强资源建设,发挥馆藏文献优势[2]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总藏量160.7万册。可同时提供9万余种全文电子图书、10 000余种维普全文电子期刊、1 000多部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对此,如何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襄阳图书馆的做法就是应势而动,主动出击,有的放矢。如襄阳市图书馆利用馆藏文献先后筹建了地方文献馆、文史资料馆、胡绳藏书馆、“三国”文化馆,编辑出版了《诸葛亮文集》、《汉江讲坛文集》。同时,根据襄阳新兴工业城市发展的需要,建成了以汽车制造、机械、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多学科文献资源体系。此外,该馆投入50万元建设的古籍保护中心,使馆藏5万多册古籍得到有效保护,其中《乐府诗集》、《水经》、《汉隽》等 10部共122册古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文选》、《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文》、《世说新语》、《黄帝内经素问》等20部入选“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2011年襄阳市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保康县是全省重点木耳、香菌商品基地之一,素有“燕耳之乡”的美称。保康县图书馆结合该县食用菌产区的特点,成立了湖北省食用菌文献中心暨保康县食用菌特色图书馆,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同时,该馆出版的《食用菌文献书目索引》一书,也填补了全省馆藏文献的空白。

(三)加强基层点建设,发挥图书站优势

鉴于襄阳全市基层图书站(室)已初步形成网络这一态势,襄阳图书馆审时夺势,依托社区流动图书站和乡镇文化室及农家书屋,积极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如宜城市图书馆率先在湖北省首个实行“一卡通”服务模式,即对宜城境内352个文化中心户共100万册藏书统一分类编目、统一管理、统一办理借书证,放大了图书资源的共享。他们的做法受到中央领导刘云山和湖北省委领导王生铁、张昌尔的高度评价。保康县图书馆实施“图书乡村行”活动,先后在19个行政村建设图书阅览室,配送图书共9 624册,并定期轮换。他们把图书馆办到农民家门口的做法,湖北省委宣传部《决策参考》作了专题推介,襄阳市委宣传部将其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品牌,在全市给予推广。近年来,襄阳市图书馆以流动图书车为载体,采取“驿站式”、“点单式”和“配送式”三种运行模式,为社区流动图书站和远离图书馆的读者群提供图书文献资源借还、咨询等服务。现每年开展此类服务200多次,累计办理个人借书证5 300多个,集体借书证141个,年流通图书10万册次,服务读者10万余人次。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均按照文化“三贴近”方针,下基层,走乡村,通过图书配送、业务辅导和读书活动的开展,正着力把基层图书站(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做大做强,以此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动在全市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三、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万卷书香溢满襄阳

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全市公共图书馆以服务读者为宗旨,以“开门办馆,延伸服务,扩大交流”为工作思路,不仅“坐堂行医”抓好阵地服务,而且“找米下锅”拓展服务范围,进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以讲堂为载体,树立精品名牌

襄阳市图书馆近几年先后推出“汉江讲坛”、“小诸葛读书会”和“市民大讲堂”三个公益性文化讲座。其中“汉江讲坛”以讲述襄阳的历史文化为主,自2008年以来每半月一讲,共开讲300场,听众达30 000人次。目前,“汉江讲坛”仍然保持了它所具有的活力,学术交流气氛十分活跃,所讲课题也有所充实,场地也有所变化。如2014年3月,“汉江讲坛”走进襄阳剧院,由江西大学方志远教授讲述明清小说,使1 200名听众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2011年5月,“汉江讲坛”荣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并被授予全市传播人文知识服务品牌。“小诸葛读书会”是专门为青少年举办的一个论坛,以讲故事、诵经典、演讲等形式,让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有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小诸葛读书会”受到青少年读者的欢迎,社会反响很好,自2011年以来已举办20期,约有上千名青少年参与,其中有80名分别获得各项读书竞赛奖。“市民大讲堂”是一个亲子类栏目,以孩子教育的话题为主线,受到广大父母的关注和参与,自2013年推出以来每半月一讲,已开讲32讲,市电视台作了专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县级馆相继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读书会,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品牌。如枣阳市图书馆举办的“沐浴书香,放飞梦想”少年儿童读书会,谷城县图书馆举办的“暑期有奖征文竞赛会”,保康县图书馆举办的“青春·梦想·励志”演讲会,均作为一个对外服务窗口,正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加入到读书行列中来。

(二)以活动为载体,让全民阅读蓬勃向上

襄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全市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了土壤,创造了条件。2012年年初,全市组织的“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拉开了序幕,襄阳市图书馆以此为契机,不失时机地开展了“走进图书馆”主题宣传年、读者服务年和十万册图书阅读活动。在图书馆内开办“图书银行”,开办“读者新华书店”,开辟读书角,实行“你读书,我买单”活动,举办“图书交易节活动”、“科学读书夏令营活动”、“绽放襄阳——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在201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该馆又推出了“读书漂流”活动,即在人流密集的超市、社区、广场和大型企业等地设立图书漂流站。每站配送300至500册图书资料,一周或者半月添置一次图书。在图书漂流站里,读者不需要提供借书证,也不需要付押金,可免费借走自己喜爱的图书。读完后,读者可将借阅的书籍送回漂流站,也可以自由地传给下一位读者,还可以通过每本书中所携带的漂流卡,写下读后感言,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这种“放漂”的图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读者群之间进行“流动”,漂入寻常百姓家,被漂流的图书越多,受众者也就越多。截至目前,襄阳市图书馆已在城区设立了10个图书漂流站,共放漂图书10 000册,有近15 000人次通过图书漂流参与了全市“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

(三)以文化展览为载体,在休闲中培养阅读[3]

如何发挥图书馆的功能,让读者在适度阅读中能够得到身心方面的满足,这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值得思考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襄阳市图书馆从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从读者需求出发,利用服务阵地举办美术、摄影、书法、收藏品、民间工艺品、历史影像、专题图书、历史记录片、科普、动物标本等多主题的展览活动。主要有“全国百名书法家书襄阳孟浩然诗书法展”、“中华奇石展”、“老樊城摄影展”、“木版年画展”等,观展人数累计达5万之众。实践证明,适当举办一些文化展览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展人员,壮大图书馆气场,而且还有助于读者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在休闲、交流、求知中陶冶情趣,对可持续的阅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1]徐力文.深化基层读者服务 共促社区乡镇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J].图书情报论坛,2013(4):12-16.

[2]程小澜.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新拓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87-89.

[3]刘懿.服务范式转变:基于公共空间的图书馆休闲价值的实现[J].图书馆建设,2012(9):5-10.

猜你喜欢

市图书馆襄阳全市
Librio行桥-行桥市图书馆综合设施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牛仔选民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略谈西藏山南市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