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2015-02-26余海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榆林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余海波

(榆林广播电视台,陕西 榆林 719000)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余海波

(榆林广播电视台,陕西 榆林 719000)

电视新闻编辑相对记者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新闻业务能力,因为编辑对新闻稿件和画面的最后把关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的传播质量。所以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大局意识、较高的选题取舍意识、独特的节目编排意识以及电视镜头语言的把关意识等。这样才能确保所编辑的新闻节目导向正确、主题突出、结构合理。

编辑;政治;选题;编排;把关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所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就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特别是电视新闻编辑,这一点绝不能含糊,更不能摇摆,新闻编辑相对记者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新闻业务能力,因为编辑对稿件和画面的最后把关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的传播质量。笔者在近20年的新闻采编工作实践中,认为做好地市台新闻节目编辑,必须培养以下几个意识: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大局意识

编辑主要职责是处理记者、通联单位等提供的新闻稿件;提出一定时期的新闻选题策划;组织撰写有关的口播稿、小言论或搜集从其他渠道及时了解到的新闻事件。以榆林广播电视台为例,新闻中心每天早上九点召开编前会议,研究当天播发内容,策划下一阶段的选题,这些问题都要由编辑先提出来,最后安排记者去完成。这项工作要求编辑具有坚定的政治大局意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坚决按照中央、省、市宣传思想要求,有目的地传递党的方针政策,还要传递人民群众的声音,体现在节目编辑当中要有一个明确的新闻选题思路。换句话说,没有政治大局意识,拿出的选题策划,不会与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保持高度一致,更不会把服务人民作为新闻宣传的落脚点,最终导致新闻主题不突出。实践证明,编辑一定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有预见性地策划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闻选题,才能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精神、凝聚好中国力量。

二、要具备较高的选题取舍意识

选题意识就是在每天新闻节目的编辑当中,面对大量的稿件如何进行取舍,选择稿件是编辑每天的重要工作,哪些稿件今天必须播发,这些都要在心里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可能不同的编辑会对稿件的选择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要确保时政活动及时播发,民生和社会新闻要适时跟进,新闻主题要紧跟时代步伐。以榆林广播电视台为例,笔者在面对来自记者、通联等各方面的大量稿件面前,首先,要确保榆林主要领导时政活动及时播发出去,特别是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活动。其次,要选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如老百姓关注的上学、养老、就医等民生问题,这些新闻也要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动态性强的事情,如天气、节气、交通、物价等服务类信息或者一些群众关注的突发事件,这些新闻稿件也要及时安排播发。编辑在选择稿件的时候,新闻敏感性要强,不能把重要的、时效性强的稿件落下。例如,当天是植树节,原则上要选择相关植树造林的稿件,当天是禁毒日,一定安排禁毒方面的相关新闻,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有独特的节目编排意识

新闻整体编排特色和技巧很重要,不是简单的稿件堆积和拼接,在当前新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新闻节目编排一定要创新、要有特色、要突显编排技巧,最大限度加大新闻信息量。目前,榆林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整体编排:第一,按照新闻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市委书记活动一般居头条,如果没有书记活动就选择其他重要事件或主题报道。第二,主题相似及相关的排在一起。第三,主题报道或新闻特写排在突出位置。第四,文化、体育、天气、预告等相关新闻一般排在节目最后。近年来榆林台新闻节目进行了创新和改革,特别是时政报道,主要领导新闻一般控制在2分以内,其他时政活动均以时政快报小板块形式播出,每条时间控制在40秒左右。动态性活动一律在联播简讯中播出,时间不超30秒。主题报道一般控制在2分半之内。通过压缩会议报道,增加主题报道数量,增大了新闻节目信息量。

四、要有精心审定标题和导语的意识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不光是平面媒体重视标题,电视媒体也同样要重视标题的吸引力。编辑在对稿件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精心审定标题和导语,有些稿件的修改可能要结合当天整体新闻节目进行定夺,但最终一定要简洁明了,能反映新闻事件,观众一目了然,看了标题就大体知道新闻要说什么。避免过度修饰新闻标题,或者文学色彩不能太浓。榆林台在编辑过程中,原则上每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新闻的灵魂,在稿件开头要鲜明地提出来,开门见山,让人一看就明白本条新闻核心所在。新闻主体结构也要脉络清晰,同期声、采访以及解说词不能有重复的地方,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一气呵成。

五、要有电视镜头语言的把关意识

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的最大不同在于电视有画面的支撑,直观性强,所以电视记者比其他媒体记者有更高的要求,就是要熟练掌握前期画面采集和后期编排技术。榆林台要求所有记者前期采访都要带三脚架,保证画面的稳定性,画面必须有背景音,同时构图要美观,讲究艺术,剪接要遵循镜头的蒙太奇规律,前后连接要自然、顺畅,景别要错落有致。目前实行三级审片制度,层层把关,确保安全播出,特别是每天的一审环节差不多需要一个多小时,主要原因是我们编辑进行反复的修改。一般情况下,《榆林新闻联播》在没有审片之前长达18~20分,但在一审之后缩短到16分左右,就是发现有些问题在看稿件时,未必能看出问题,而在审片过程却发现了不妥之处,经过严格的三级审片之后,节目的节奏感明显加快,可视性明显增强,新闻画面更好看。

总之,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笔记始终认为思想要高度集中、神经要高度敏感,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有丝毫侥幸,只有以这样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高自己的策划能力和编辑水平,也才能使传统媒体发挥出现代特色,提高节目整体编排水平。

G214.1

A

1674-8883(2015)19-0007-01

余海波,陕西省榆林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榆林新闻节目电视新闻
榆林感怀
走榆林
榆林抿尖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电视新闻节目的自我营销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